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遊戲驛站股價回落,「MEME股」情緒降温,還有介入機會嗎?

2024-05-15 23:16

華盛資訊5月15日訊,本周一「散户傳奇」基思-吉爾時隔三年重出江湖,並在外媒論壇上吹響散户集結號,周一、周二兩個交易日Meme狂潮再現,遊戲驛站、AMC院線紛紛上演翻倍行情,散户逼空華爾街的高光時刻再次上演。

然而,周二美股盤前,WSB概念股漲勢降温。截至發稿,遊戲驛站跌超31%,AMC院線跌超25%。

MEME股迎來回調,是「見頂回落」還是「倒車接人」,還有介入機會嗎?

MEME股逼空行情是如何發生的?

回顧來看,以遊戲驛站、AMC院線為代表的MEME股,在2021年史詩級的扎空行情中,曾錄得超數十倍暴漲,遊戲驛站股價曾站上120美元,AMC院線則一度突破500美元,隨后熱潮退去,股價迴歸基本面定價水平。

分析來看,散户抱團概念股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 一方面,隨着Reddit,推特等社交媒體的發展,使得散户投資者能夠更容易地獲取和分享股票信息,形成了強大羊羣效應,一些網紅或名人能夠對股市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 另一方面,遊戲驛站、AMC院線、高斯電子等受到美股散户青睞的MEME股,大多數都是經歷股價暴跌、經營不善導致瀕臨破產的公司。一些散户投資者對華爾街機構的不滿和反抗,認為機構投資者通過做空等手段操縱市場,損害了散户投資者的利益,因此通過抱團買入被做空的股票,以逼空手段炒作垃圾股,試圖造成做空者的損失,實現一種社會正義。

本輪的MEME股狂潮能持續多久?有哪些熱門代表?

WSB熱門股票

近一周漲幅

法拉第未來

518%

遊戲驛站

199%

AMC院線

114%

高斯電子

84%

維珍銀河

26%

Lucid $LCID 

20%

黑莓

20%

特朗普媒體科技集團

12%

數據截止日期:2024.5.14

華爾街機構Vanda Research指出,在周一和周二的Meme股飆漲行情中,並不基於該公司的基本面表現,而是散户在推動GME、AMC和其他Meme股票走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們認為,未來幾天會有更多的散户交易者加入這一趨勢。

但就目前資金面而言,散户的市場行為與2021年的資金流入水平有所差距。根據VandaTrack的數據,本周一遊戲驛站淨流入資金規模為1580萬美元,而AMC則吸引了3750萬美元,這兩組數字其實仍遠遠不如2021年1月時——當時遊戲驛站和AMC的單日資金流入峰值,曾分別高達8750萬美元和1.7億美元。

如何尋找潛在的「MEME股」?

總結而言,散户炒作MEME股的底層邏輯,主要通過賣空擠壓。上述這些瀕臨破產的公司,在股價暴漲前遭到大量空頭槓桿資金湧入,極易發生逼空行情,大量空頭平倉從而發生踩踏式的直線拉昇行情。

同時,Meme股票的飆升也可能引發伽馬擠壓,即價格上漲刺激交易員購買看漲期權迫使做市商購買標的股票,從而發生軋空(Short Squeeze)行情進一步推高股價。

從歷史數據來看,如果賣空率超過40%,就很容易遭遇軋空行情。依據此邏輯,發仔根據S3 Partners最新數據總結出賣空率排名居前的股票,投資者可同時通過股票和期權等交易品類參與交易。

以下僅供各位投資者參考:

潛在「MEME股」名單

股票

賣空率(賣空倉位/流通股總量)

本月漲幅

美國太陽能

94%

113%

Biomea Fusion

71%

15%

Beyond Meat

41%

18%

$SVV 

41%

-14%

阿伯房地產信託

40%

18%

 Trupanion

38%

37%

 $TRUP 

38%

39%

Nova測量儀器

37%

18%

Vital Energy

34%

-7%

 $WOOF 

34%

36%

Lemonade

32%

10%

C3.ai

31%

17%

Carvana $CVNA 

31%

46%

Establishment $ESTA 

31%

18%

CASSAVA $SAVA 

31%

5%

 $TARS 

31%

21%

 $BTSG 

30%

6%

數據來源:S3Partners;數據截止日期:2024.5.14;日成交額≥1000萬美元;總市值≥1億美元

風險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遊戲驛站的MEME股狂漲行情隨時也可能戛然而止,因為這些股票普遍繼續面臨嚴峻的基本面困境,此輪飆升同樣缺乏基本面催化。

另一方面散户投資者的熱情往往也難以持續,他們能迅速擁抱某隻個股,同樣也可能會迅速拋棄。參與MEME股行情,股價波動會極大,投資者需要時刻注意風險管理。

編輯:Hughs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