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被瑞銀收購后的一年 瑞信在中國的存在感正逐漸消失

2024-05-08 20:14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進入瑞信官網,「瑞信,瑞銀集團的一部分」的一行文字赫然列示在其品牌標識下。

  歐洲人素來擁有徽章文化,紋章中加入的符號用於界定血統。長期穩居全球品牌價值100強的瑞信,最終被添加了屬於競爭對手的元素,不免令人感到唏噓。

  在被瑞銀(UBS)收購一年后,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這家一度與前者名列於Bulge bracket(九大投行)的金融巨頭的正在淡出人們的視野。

  伴隨着母公司的整合,瑞銀和瑞信在中國的業務也在持續調整。

  5月3日,瑞信證券(中國)披露的2023年業績報告重新引發了市場的關注,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同比下降45.58%,淨虧損達1.99億元。同時,瑞信證券團隊出現大幅減員,2023年底共126名員工,同比減少46.2%。

  合併早已註定,鍾聲何時敲響。身處其中的瑞信員工不免感到焦慮和迷茫。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5月7日,事情有了新進展,瑞銀發布聲明,預計將在5月31日完成瑞銀和瑞信的合併。

  短短的一年,並不足以磨合這對19世紀以來的競爭對手。資產負債的合併遠非終點,業務團隊的調整仍在持續。

  此前有市場傳聞稱,瑞信將解散其在中國財富管理團隊,瑞信證券總經理王菁離職。

  據瑞信證券2023年披露信息,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共有員工126名,相較2022年底的234名同比減少約46.2%。值得注意的是,瑞信證券財富管理部僅剩2人,相較去年減少34人,降幅逾九成。

  這樣看來,此前瑞信解散中國財富管理團隊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同時,瑞信2023年披露信息顯示,目前瑞信證券總經理為張錚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瑞銀人士處覈實,瑞信證券總經理王菁確已在數月前離開瑞信,目前已不在瑞信證券或瑞銀證券任職。

  據公開履歷,王菁在2020年加入瑞信前在招行工作逾25年,曾任職招行私人銀行總經理。據悉,王菁在招行私人銀行的發展上是一位關鍵人物,她在2020年加入瑞信時即擔任瑞信中國境內財富管理業務負責人,而后在2022年升任瑞信證券總經理。同時,據公開信息,瑞信證券現任總經理張錚宇曾歷任瑞信證券交易部主管,機構經紀業務與研究業務負責人。

  高管變陣后,上百名瑞信證券員工何去何從?作為收購方,瑞銀是否會接納瑞信的部分團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瞭解到,自去年起,有部分瑞信員工以各種方式加入瑞銀中國的各業務板塊,包括瑞銀證券、瑞銀資管、瑞銀基金銷售等,其中不乏交易、量化、策略等核心崗位,也有部分加入了瑞銀的渠道營銷、財富管理相關團隊。

  「很多部門都有從瑞信來的新同事,到目前該加入的都已經加入了,遇到過瑞信香港的同事。」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然而,幸運加入瑞銀仍不意味着可以長舒一口氣。一位前瑞信員工對記者表示,他在轉入瑞銀集團工作未滿1年后再度離職。

  據瑞銀證券2022年和2023年年報,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共有正式員工383人,持平於2022年人數,但存在結構性調整。整體來看,瑞銀證券2023年前臺員工270人,較上年減少12人;中后臺113人,較上年增加12人。其中變化較大的為全球投資銀行部68人,較上年減少6人;財富管理部56人,較上年減少11人,而合規、結算、信息技術部等中后臺部門有個位數的增加。

  瑞銀雖為這場競爭的勝出者,其全球各業務板塊也多次傳出裁員傳聞。

  4月下旬,市場傳聞瑞銀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裁員約三分之一。對此,瑞銀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仍然是瑞銀的一個關鍵市場,我們將繼續進行戰略性投資。」

圖:瑞信中國官網LOGO 圖:瑞信中國官網LOGO

  團隊人數的縮減,背后是業務的減少和剝離。

  據瑞信證券(中國)2023年披露信息,該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1.5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45.58%;淨利潤虧損為1.99億元,較2022年的2.54億元淨虧損有所收窄。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資產總額11.64億元。

  具體來看,瑞信證券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為317.8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7.01%。

  對於經紀業務的「貼地斬」,瑞信證券在報告中談及了本次合併的影響。2023 年瑞信集團與瑞銀集團合併之后,該公司經紀業務機構客户因考慮到合併之后的不確定性,選擇減少通過公司進行的交易活動,再加上A股在2023年的總成交量減少、該公司2023年響應監管部門號召主動降低佣金費率等因素,經紀業務2023年佣金同比大幅下降。

  同時,2023年該公司投行業務取得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為 4045.9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38.34%;對於投行業務,瑞信證券表示,2023 年,受市場變化及項目執行進度推進影響,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出現一定程度下降。

  在股東情況方面,目前瑞信集團持有瑞信證券51%的股權,方正證券持有49%的股權。此前方正證券在2022年9月曾發佈公告,計劃以11.40億元的交易對價向瑞信轉讓剩余49%股權,但而后瑞信陷入破產傳聞后取消。

  作為這場競爭的勝出者,瑞銀證券(中國)的業績也並不樂觀。

  瑞銀證券2023年公開披露信息顯示,2023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約9.6億元,同比下降約19%;實現淨利潤約0.19 億元,同比下降超90%。

  根據監管規定,瑞銀無法在中國同時持有兩證證券業務牌照。

  瑞信中國的業務板塊具體將如何整合,轉崗至瑞銀的瑞信員工是否足以感到安穩,今年5月31日的完全合併令人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張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