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5-08 18:55
在北大演講,雷軍曾説,「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看五年以后的事情,想三年,認認真真做好一兩年。」
文丨獵雲精選 ID:lieyunjingxuan
作者丨孫媛
小米造車產業鏈,又將迎來一個IPO。
近日,作為小米集團首款汽車產品SU7的零部件供應商,武漢嘉晨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嘉晨電子)在湖北證監局辦理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標誌着其IPO正式啟動。
這家成立於2016年的高壓安全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於新能源汽車高壓安全系統及其關鍵器件的研發生產,其產品已覆蓋國內八成新能源主機廠,連續三年在獨立第三方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可謂行業「隱形冠軍」,同時也是小米汽車SU7的充電升壓系統供應商。
而小米與嘉晨電子的關係,還不只合作,在后者的發展路徑中,小米還扮演着投資方角色。
早在2021年11月,小米就與華登國際、華工創投、湖北教投創智一同出現在其股東陣容之中,隨后公司又完成4輪融資,招銀國際資本、洪泰基金、聯通中金、復容基金等VC攜手入場。
順着嘉晨電子看去,會發現小米造車的產業鏈圖譜早已「投資+合作」兩條腿走路,通過入股陪伴供應商成長。
除了這兩年已上市的速騰聚創和禾賽科技外,目前包含嘉晨電子在內小米汽車已有4家相關企業踏上IPO征途,其投資佈局更是涵蓋了激光雷達、被動元器件、電池電解液、高尖端芯片設計、鋰電池正極材料等多個方向。
可見,在3年前喊出「為小米汽車而戰」的口號下,雷軍正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頻繁出手,在汽車行業再複製小米生態。
造車IPO捕手來了:4家已敲鍾,4家在路上
在把嘉晨電子送上IPO舞臺之前,小米汽車已有四個兄弟率先敲鍾。
早在2018年和2020年成功赴美上市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背后就有小米的身影。2015年小米以順為資本參投了蔚來汽車超億元A輪融資,隨后在2017年和2019年,小米又以順為資本和小米集團參與了小鵬的A+輪和4億美元C輪融資。
再到2023年2月,由三位85后留學生創辦的「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登陸納斯達克,小米在整車之外又在造車核心部件IPO上嶄露頭角。
2021年6月,禾賽科技完成超3億美元D輪融資,小米集團與高瓴創投、美團和CPE躋身領投方之列。同年11月,小米產投又追加7000萬美元融資。
在小米汽車正式上市后,禾賽科技更是作為背后激光雷達供應商浮出水面,小米SU7 Pro及小米 SU7 Max 搭載禾賽超高清遠距激光雷達AT128,具備高階智能駕駛功能,分別於4月和5月開啟交付。
今年1月,智能激光雷達系統研發商速騰聚創也成功登陸港交所。2022年5月,速騰聚創曾以超24億元融資輪刷新賽道記錄,資方站滿了比亞迪、香港立訊、宇通客車等超10家有頭有臉的VC,可謂「幾乎拉進大半個中國車圈」,當時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也赫然在列。
隨着「老哥們」陸續敲鍾,小米造車IPO已開始排隊進場。
2021年9月,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投資了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高壓電源系統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的富特科技,並持股4.58%,不到1年,富特科技創業板IPO就獲受理,成為小米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衝擊A股的IPO成員之一。
在富特科技最新招股書上,小米汽車跟富特科技的關係也有所顯現,前者在配套小米汽車的定點項目中是獨家供應商。
2023年,背靠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的電力電子被動元器件企業鷹峰電子在6月遞表深交所創業板,而就在他提交招股書前一年,海南極目跟小米智造分別以7000萬元和2000萬元認購公司381.89萬股股份和74.96萬股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極目系鷹峰電子客户小米汽車的關聯方。也就是説,提交招股書之前,小米對鷹峰電子進行了加持。在IPO申請第三輪審覈問詢函中,鷹峰電子表示,已通過匯川技術配套小米SU7雙電機版本車型,供應份額約為75%以上。
再到ADAS解決方案提供商縱目科技這邊,這家由清華學霸唐鋭創辦的獨角獸作為雷軍官宣造車后投資的首批產業鏈企業之一兼首家自動駕駛服務商。早在2017年1月,縱目科技就選擇新三板掛牌,不過當年12月就匆匆摘牌。
2021年5月,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斥資約2.12億元入股縱目科技,截至目前共持股約4.73%,為其第五大股東。除小米外,縱目科技背后還站滿了君聯資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高通控股、重慶科興、日本電裝、張江火炬等一眾資本。
但不似在一級市場融得風生水起,新三板水土不服的縱目科技在2022年11月對準科創板衝擊,也走得不算順暢,2023年9月主動撤單,A股IPO折戟后,縱目科技又趁着小米SU7首發上市之際開啟了赴港上市之路。
對於小米投資的那一輪,縱目科技曾表示,有望在小米智能場景應用領域展開多維度合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縱目科技已與50款各品牌的車型和16個OEM項目上實現了智駕解決方案的量產。
從蔚來汽車再到嘉晨電子,更多面孔正陸續出現在小米造車生態的IPO名單上。
以投資「殺出」造車之路,雷軍3年投出420億
小米造車的IPO陣容,也徐徐拉開了小米背靠投資,所佈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圖譜。
把時間撥回2021年3月30日,彼時,雷軍宣佈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並放話「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
然而,造車不易,與聲勢浩大的宣言相比,小米汽車的造車進程三年來顯得低調許多。但也正是這段時間,小米通過投資成功跨界,提速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排兵佈陣。
簡單來看,小米投資造車可以官宣的2021年為時間點一分為二。
在造車投資的上半場,小米的投資相對「隨機」,更多被解讀為財務投資,雷軍可能也處於邊投資邊觀望的市場態度,於早期投資押注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Momenta、中創新航、能鏈、比亞迪半導體、博泰車聯網、中航鋰電等「潛力股」。
而隨着雷軍造車官宣落地,小米纔算正式通過小米集團、順為資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小米智造等觸手,更聚焦、更密集地為小米汽車再造小米造車生態鏈的下半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小米從2011年便開始佈局汽車領域,並在2021年宣佈造車以前已完成汽車領域投資事件52件,累計投資資金已達262.27億元。
雷軍宣佈造車后,2021年-2022年小米投資金額和數量再次創新高,2021年達成最高投資額299.88億元,2022年達成最高投資數量26件。
其中,2022年小米智造基金投資速度加快,5月和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攜手投資電池電解液供應商法恩萊特,6月和7月初投資了高尖端芯片設計服務商愛科微和電源管理芯片生產商華源智信。
隨后,基金首輪募資完成后,又在8月投資了汽車電阻製造商鼎聲微電、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商融通高科和汽車智能駕駛系統一級供應商同馭汽車。后來,又陸續投資了傲芯科技、飛鋥半導體、鴻翼芯等企業。
這13年來,小米在汽車領域投資事件達124件,共計投出682.94億元,投資交易主要集中於汽車零部件、集成電路、汽車后服務、新能源、自動駕駛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