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青春與大國重器牢牢「焊」在一起

2024-05-04 02:37

轉自:光明日報

    胡奉雅進行焊接接頭組織分析。受訪者供圖

    胡奉雅進行焊接接頭組織分析。受訪者供圖

  説起鋼鐵,許多人會習慣性地聯想到「工人肩挑手扛、在滾滾熱浪中大鍊鋼鐵」的畫面。事實上,隨着產業轉型升級,鋼鐵工業有了更多科技色彩,許多前沿技術得到應用。

  我所研究的焊接技術,素有「鋼鐵裁縫」之稱,以鋼材為「布」,以焊槍為「針」,以焊接技術為「線」,為橋樑、船舶等工業重器「量體裁衣」。大概七八年前,我準備獨立負責項目時發現:智能化、自動化的高效窄間隙焊接技術在日、美、德等國廣泛應用,而在中國海洋領域幾乎是零。從此,我帶領團隊全力升級手中的「針線」。

  在鞍鋼廠內千余平方米的焊接實驗室里,我們經過兩年上百次的實驗,終於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窄間隙焊接技術的智能化、自動化。隨后,我們不斷突破工藝瓶頸,把焊接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如今能夠焊接全球最厚的水電用鋼,還能焊接全球強度最高的深海用鋼。

  面對鋼鐵的「龐然大物」,我和團隊卻拿出「繡花」般的勁頭,絲毫不馬虎。

  今年3月,某合作企業突然反饋:我們新研發的焊接材料使用后,經探傷設備檢測到內部有氣泡。一個微小的氣泡,肉眼不可見,符合二級探傷標準,但我和團隊心中卻警鈴大作——這可是深海設備!它在萬米海底下承受的壓力,相當於一噸重的小汽車全壓在一根手指尖上。絲毫的偏差,都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此時,距樣機上線只剩15天了,時間異常緊迫。我們還是決定,克服一切困難返工——潛心研究了兩三年的新技術,畢其功於一役。

  第一時間,我們抵達施工現場,用實驗的標準焊了一遍,沒有異常。看來問題不在材料本身,在其他環節。壓力一下子變大了——這份焊材,從鞍鋼出廠,歷經沈陽、武漢、常州3地加工,逐一排查要繞大半個中國。

  「救火隊又上線了!」大家一邊自嘲着,一邊抓起行囊趕赴下一個工廠。切割,酸洗,打磨,拉絲……我們對每個步驟一一採樣,送回實驗室排查推導,再返回工廠跟蹤指導。時間緊迫,我們等不及貨運,就自己揹着幾十公斤的焊材到機場,親手將幾百根焊絲剪切、打包、託運,帶回鞍鋼。最終,我們以驚人的效率解決了問題,還順便幫下游工廠改進了製作工藝。負責人為團隊點贊稱:你們為工廠開發新工藝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嚴謹的模式。

  在用新材料、新技術改造焊接工藝的探索中,我們這個青年突擊小隊不斷遇到問題,也不斷解決問題,練就了全球領先的技術,也把青春同祖國牢牢地「焊」在了一起。

  剛來鞍鋼時,我曾聽到一位老專家説,夢想是退休后走遍用他生產的鋼板建造的橋樑。那時,我看到了前輩眼中的光。

  如今,我和團隊把不同鋼材「繡」入中國萬米深潛器、港珠澳大橋、華龍一號等大國重器。我也憧憬着,有朝一日為后來人講述我們這代人的青春與夢想,讓他們看見我眼中的光。

(本報記者李丹陽採訪整理)

  (本期選題支持:光明日報社機關黨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