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加速商業化探索

2024-05-04 03:00

轉自: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道

數字人民幣試點以來,其市場化、商業化發展持續受到關注。2022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刊發的《紮實開展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工作》文章中提出,利用智能合約實現可編程特性,打造開源生態平臺。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大資源投入,促進受理環境建設提質增效。

經過近4年的試點發展,數字人民幣不僅在零售端和基礎支付能力上形成了可複製的模式,作為數字人民幣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加載智能合約的數字人民幣在場景和應用創新上也進行了長足探索。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獲悉,包括預付消費、零售營銷、供應鏈金融、政府補貼、外國人支付等業務均在智能合約的推動下出現重要突破。未來隨着底層平臺和相關制度安排的逐步完善,將會在更大範圍和更多場景加速落地。

與此同時,當前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推廣還面臨着技術標準尚未統一、法律法規政策不夠完善、公眾對其認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商業化場景有待挖掘等問題亟待解決,仍需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商業化路徑。

C端B端場景齊開花

預付消費是智能合約解決的一個最典型痛點場景,通過智能合約來保障資金安全,可以解決普通「預付消費」中常涉及的強制消費、退錢難、霸王條款甚至圈錢跑路等現象。

2022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以下簡稱「數研所」)發佈並在數字人民幣App正式上線「元管家」——基於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進行預付消費資金管理服務。用户在發卡商户購買預付消費服務,預付資金以數字人民幣的形式由運營機構管理,在實際完成消費后劃轉給商户。

此后,多個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推出了數字人民幣預付資金監管平臺。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國有銀行或股份行數筆運營機構均在該領域進行了業務實踐,場景涉及教育培訓、美容美發、體育健身、旅遊住宿、交通運輸等。

蘇州金服實驗室科技公司(籌)即是基於元管家平臺模式開發了蘇州地區的智能合約預付費資金監管平臺。在「2024第二屆數字人民幣產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蘇州金服實驗室科技公司(籌)總經理姜韜告訴記者,該平臺最大特點是可以解決三端問題。在消費者端可以保障資金安全,在商户端,計劃通過數字人民幣定向支付手段給到商户一系列的紅包吸引入駐,實現商業化。在監管端,有助於相關監管部門強化監管,平臺基於數字人民幣的特性,協助機構跟蹤和監控資金的流動,同時防止反洗錢。

不過,由於智能合約會保證預付費資金100%的凍結,傳統模式下用户儲值成為商户運營資金的部分,必須待覈銷時才能釋放,也一定程度抑制了商户使用意願。

對此,姜韜建議可以探索以「監管資金生息」「提供融資貸款平臺」「政府支持」等方式解決商户端顧慮。「比如預付費資金一共凍結了100萬元,是否可以對其中50萬元或者70萬元的額度給予低息貸款,幫助商户進行資金流轉。」他表示。

一家國有大行數字貨幣創新業務人士認為,智能合約的優點第一是具有高度強制性,在商業合同約定條件具備后,可以不依靠法律強制力執行;第二是具有高度靈活性。通過智能合約模板樂高式快速拼裝,使得面向全量客羣提供定製化金融服務成為一種可能;第三則是具有高度可驗證性,具備成為司法證據的條件。

而上述特點,還可以應用在目前解決境外來華人士的支付痛點上。

楚天龍(003040.SZ)數字人民幣創新實驗室負責人陳楚義透露,目前該公司已經在數字人民幣硬錢包上進行了諸多場景嘗試。在他看來,目前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可以進一步優化外籍來華的支付便利性,比如可以通過設定不同的支付限額、支付場景和支付頻率,滿足個性化的支付需求。而自動執行和可編程性,也可為來華支付提供設定自動扣款、定期支付、離境退卡等。

相對於C端,數字人民幣在B端的應用落地被寄予了更高期待。

移動支付網分析師佘雲峰向記者表示,相較於C端支付場景,數字人民幣在B端和對公支付體系的改造上更具發展前景。智能合約所帶來的數字人民幣靈活性可以適用於多種環境和關係,比如定向用途、定向人羣、定向場景等,而這其中大部分與對公場景密不可分。

而在產業端的場景中,供應鏈金融是最基礎、最關鍵的應用方向之一。供應鏈金融「牽一發而動全身」,產業鏈參與方和環節眾多,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往往使用企業在銀行開立的一般賬户以共管模式來實現,面臨着資金難以監管、資金使用流向不透明、不能實時到賬等痛點。

京東是較早接入數字人民幣支付的電商平臺。在供應鏈金融科技方面,京東科技迄今共服務超30個產業場景,涉及數百家核心企業和數百萬中小微企業。

去年9月,京東科技與中國工商銀行合作,依託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平臺,實現了將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發放給企業的採購融資款直接以數字人民幣形式支付給相關產業集團。從業務流程看,通過合約保證金融機構放款至經銷商的對公錢包,基於智能合約,其可自動執行付款到核心企業的對公錢包,從而保證資金監管安全。

據京東科技數字人民幣相關負責人透露,除了做下游的採購融資,京東科技也正在把該能力延伸到上游的保理融資方案當中。「京東科技方面也計劃兩年之內將整個供應鏈平臺全部產品合約化,讓數幣智能合約能力作為產品的底層基座,服務於供應鏈金融產品。」他表示。

據記者瞭解,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B端場景中,除了供應鏈金融,也有多個場景已經實現業務進展。例如工資代發、定向投融資、合同能源管理、財產保全和跨境支付領域都已經有了創新實踐。

仍需關注商業模式與風險治理

在場景不斷拓新的過程中,如何形成智能合約的技術生態進而形成商業化生態至關重要。

記者注意到,去年9月,數研所副所長狄剛在第十二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就表示,發展智能合約需要建立多層次技術生態體系。在最底層,央行端負責提供參與方准入、合約模板註冊和交易互聯互通等基礎設施服務;在中間層,運營機構提供數字人民幣的交易、支付服務以及搭建智能合約運行環境;在最上層,其他商業機構負責搭建場景應用平臺,滿足千差萬別的市場需求。

上述多層次的技術生態體系是相對理想的狀態,不過目前智能合約還亟須打通生態互聯與共建標準。

一位參與數幣業務的平臺企業人士就向記者直言,目前智能合約只保證了對公錢包和對公錢包之間的合約能力,但對公的銀行賬户一端沒有這種能力,因此還需要數字人民幣運營體系中的2.5層銀行機構參與進來。此外還需要監管制定互聯互通的規範,打通不同的運營機構之間的場景和能力。

據記者瞭解,當前機構發展加載智能合約的數字人民幣業務時,基本將其視為一種技術輔助而非核心商業模式,在探索初期,其收費機制也尚未建立起來。有服務銀行的系統機構人士就向記者透露,該公司所有的智能合約類項目沒有向二層運營機構和B端大客户進行任何收費,都是自己投入。

上述平臺企業人士就認為:本質上智能合約的商業模式是看最終誰來付費實現產業鏈各個環節主體的權益。比如出資人和借款人,都認為智能合約解決了它的痛點,是不是願意去在原有成本上增加一些費用?

商業化路徑之外,記者注意到,隨着數字人民幣業務智能合約場景的快速擴容,其風險治理也開始引起市場重視。

以數據安全為例,由於數據生命周期化從採集到傳輸、存儲、使用、交換,以及刪除和銷燬,整個流程非常漫長。

騰訊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負責人何暢在前述研討會上就建議,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同樣需要分類分級管理。「一方面智能合約所承載的數據類別等級不同,針對合約的設計、部署、審查、監管、保護也勢必不同。另一方面,分類分級可幫助各方根據所承載數據的類別等級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智能合約的風險、複雜性和影響。」他表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