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質生產力新引擎!生物製造頂層設計方案望出爐

2024-04-29 15:51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製造產業正吸引市場資金的關注。

4月29日,生物製造概念股持續拉昇,截至收盤,蔚藍生物(603739.SH)斬獲2連板、凱賽生物(688065.SH)漲12.99%、播恩集團漲6.79%、聖達生物、梅花生物等跟漲。

在港股市場上,相關概念股表現同樣不俗。個股中,截至發稿前,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漲超6%、康龍化成漲超5%、藥明生物(02269.HK)、藥明康德(02359.HK)、泰格醫藥等均上漲。

消息面上,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在2024中關村論壇上發表了《生物製造改變未來》主旨演講,提到生物製造是新質生產力非常重要的新賽道和新業態

此外,他還透露目前由發改委牽頭,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國家部委正在聯合研製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行動計劃,並且有望在近期出臺,「生物製造+」便是其中的關鍵內容。

其實,這已不是生物製造第一次被提及。早於2022年,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2023年以來,全國多地發佈合成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政策文件加速生物製造產業化。

就在不久前,生物製造產業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並積極打造生物製造等新的增長引擎。

眼下頂層規劃方案即將出台,有望進一步加快生物製造產業化落地速度。

據悉,生物製造是一種利用生物組織或生物體等進行物質加工,從而生產各種人類所需產品的先進物質轉化工業模式。不同於傳統工業製造,生物製造所使用的生產材料基本上是可持續再生的原料,生產的產品也可降解可回收,整個生產過程更加綠色低碳。

根據OECD發佈的《面向 2030 生物經濟施政綱領》戰略報告,全球有超過4萬億美元的產品通過化工方法生產,預計到2030年,至少有20%的石油化工產品可被生物基化學品替代,市場空間約為8000億美元,目前的替代率不到5%,存在約6000億美元的提升空間。

不僅如此,生物製造還具備「萬物皆可造」的潛力,正成為食品、化工、製藥、燃料、材料等多個行業創新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望眼未來,譚天偉院士表示,隨着生物技術進一步取得突破性進展,生物製造還有望向採礦、冶金、電子信息、環保等領域拓展,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國投證券稱,依賴於傳統化工、植物提取獲得產品的生產方式將逐步被從傳統生物發酵升級后的生物製造方式所替代,有望打開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而生物製造各細分行業邏輯有所不同,多個賽道存在破局可能。

華安證券指出,生物製造是生物經濟重點發展方向,看好在政策頻繁落地背景下,生物製造產業化有望提速。相關公司建議關注:凱賽生物(全球長鏈二元酸頭部企業,招商局入股)、華恆生物(合成生物學產業化平臺,全球丙氨酸頭部企業)、梅花生物(氨基酸頭部企業)、聖泉集團(獨特一體化秸稈生物質精煉技術)、華熙生物(國內最早實現微生物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的企業之一,透明質酸產業化規模位居國際前列)、嘉必優(發酵營養素頭部企業)。

 作者|虹小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