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好問·人物誌 | 典實資本 唐勇:把過程交給邏輯,把結果交給市場

2024-04-29 15:27

(本文作者吳嘉旖,第一財經陸家嘴記者;李文薴,第一財經陸家嘴主持人)

唐勇先生,初見交談感受到的就是君子謙謙;再次拜訪,我們來到了位於陸家嘴的典實資本,在唐勇先生典雅的茶水間里聊起了他為夢想、為執着沉澱、生長的這20年。

#01

「我記得那個時候是2005年,我大學剛畢業,也是初到上海,我和我的一個高中同學約在黃浦江邊。當時他已經大學輟學開始創業了。然后我們在輪渡上躊躇滿志,我跟他説10年內我要做一家上市公司。」

對於每一位受訪者,在訪談之前我們都會從各方以客觀的態度去了解一些關於採訪對象的基本信息。唐勇,可以説是目前的受訪對象中最低調的一位,無論是從對接工作人員手里拿到的檔案,還是展示在公共網絡里的內容,總是更多的在展示、訴説着典實資本的風采。

但其中還是有一條內容吸引到了我們,「唐勇,典實資本創始合夥人,重慶大學法學學士,執有法律職業資格證書,10多年風控、法律、投資經驗。」於是,「為什麼會從律師轉型到投資人並創立典實資本?」便成爲了這場訪談的第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內容,也是一個唐勇很少提起的話題,因為若説起根本緣由,也不過是青春熱血一場。

2005年大學畢業的唐勇選擇了和大部分人一樣入海就業,從招商銀行風控部到渣打銀行風控部,他用4年的時間在實踐中沉澱。2009年,他便和朋友成立了一家房地產獵頭公司。説來也是有趣,原本想介紹唐勇去另一家外資銀行工作的獵頭朋友,被他拉來一起創業;而原本想繼續待在金融領域的唐勇卻誤打誤撞地干起了房地產。可能這並不是當時唐勇最理想的狀態,也許不過是爲了當初一句「10年內我要做一家上市公司」的妥協,但人生的伏筆就是由每一個意外寫下的。

每當唐勇説起自己的初次創業總是帶着自豪。第一次創業的獵頭公司銅雀諮詢是業內的頭部企業,創立幾年營業收入就達到幾千萬元。他提到,2016年國內一家知名的人力資源公司上市前曾提出收購銅雀,但收購方案由於沒有達成一致而擱淺。而除了企業的規模與財富的收入,這一段經歷最重要的是讓唐勇接觸到了大量的人脈,他認識了亞商集團董事長的兒子陳勉一,認識了擁有豐富融資經驗的沈智宇,2015年「雙創」的風把三位來自不同金融領域的年輕人聚到了一起,吹向了叫做「典實資本」的未來。

「如果要完整地回看我的整個經歷,在2012年的時候我還成立了一個生鮮電商公司,叫‘卡卡鮮’,雖然它的整體營收情況不是很好也只存在了18個月,但是其中有很多的風投陸陸續續找過我們,像阿里的湖畔南山,騰訊的產業基金等等,我也是那個時候纔開始接觸到風險投資」,唐勇説道「如果用一句話説為什麼我從學法律再到做金融,甚至創業做人力資源、生鮮電商,但最后又做回私募股權投資?是因為有創業的機會,我還是想來試一試,折騰一下,去看一看我能不能完成‘10年內要做一家上市公司’的夢想,即使它可能最終無法實現,但能夠讓我不遺憾地去做更多的事。

#02

我是在14、15年的時候,遇見沈總和勉一總的,最初其實想做的是互聯網+股權投資的一個股權眾籌平臺,叫「點心投」的平臺。但監管政策后來變化,股權眾籌並非完全合規,於是我們開始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便有了典實資本,所以是先有股權眾籌平臺「點心投」,再有了私募牌照的主體典實資本。因為「點心投」,所以想註冊「點石資本」,但由於該名字已被註冊過了了,便取諧音了‘典實’。」

明年是典實資本成立的第十年,與唐勇和沈智宇聊起這九年,他們感慨萬千。他們覺得典實整體的管理團隊是韌性足、效率高的。因為除了典實資本以外,其實三位創始人還需要管理二級市場團隊等。

在合夥人沈智宇眼里的唐勇,「始終擁有着一顆想做事的心,對於他來説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世界怎麼大,他都想去看一看,便和他們一起走過了這九年」。

他們從事過風投、融資、投資人關係,來自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但沒有純粹的股權投資基因。於是從投小投早開始不斷的摸索,到成為可以為典實掌舵的一個合格投資人,他們攜手在這一段大經濟周期里浪淘沙。

據唐勇回憶,在PE/VC百花齊放的2015年,他們選擇投資TMT賽道入場。在不斷深入產業、調研學習,以及產業和政策的雙重機會下,2018年瞄準了半導體產業,直到2021年,隨着大環境的改變又開始進入智能製造方向。但無論風口如何變化,對於唐勇來説,始終聚焦的是產業上下游的細分賽道,尋找能做產業升級、有技術含量、能夠商業化落地的項目團隊。

截止到目前,典實資本已投企業70余家,其中瀾起科技、360數科、途虎養車等企業已成功上市,單個項目投資金額在兩千萬到三億元之間,累計管理規模超過20億元人民幣,專注半導體、新能源、智能製造領域。

不過回顧這9年的典實資本,唐勇和沈智宇認為還是存在遺憾的,他們還記得2015年的時候,曾説過5年后的目標是成為國內一級市場前10%的投資機構,但是可能就是缺乏了一些時運,錯過了蔚來汽車等許多明星項目;也有好的一面, 2016年的互聯網金融風潮,典實投資了后來在美股上市360金融,360金融也成為唯一上市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在2016年投資了當時半導體賽道還不被關注、標的公司當時也頗具爭議的瀾起科技,瀾起科技后來成為在科創板第一批上市公司、股價高點市值也過千億。

很喜歡他們説的一句話,「投資就是在不斷的后悔,但又伴隨着期望。」在未來唐勇他們團隊將更着重佈局硬科技賽道,研究細分領域垂直賽道。他用厚積薄發來形容這九年,現在無論對於典實的前景,還是現下的大環境,都是有機會的時代,重要的是,不要下牌桌。

#03

「把過程交給邏輯,把結果交給市場。」

起初,以為唐勇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他為他的熱血付諸行動,他可以很清楚地描述出他接觸過的項目細節,他會永遠為「銅雀」自豪,但越發深入越發能感受到,在言語交談之間,流淌的是温潤、不卑和胸懷。

他用感性的思維感受世界,卻得出極其理性的邏輯。還記得當時問他憧憬的人工智能時代是怎麼樣的?他説如果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之后,所有的設施都將需要靠電力支持,那麼面對現在的人口技術,光靠煤發電是肯定不夠的。

這個回答就是沈智宇眼里的唐勇,他永遠有一顆想做事的心,他的心不僅裝着自己的夢想,還希望通過自己的夢想為所有人帶來點什麼。他感受着世界,用行動努力改變些什麼。

他將過程交給邏輯、將結果交給市場,但他的未來交給了自己。就像他採訪最開始的時候説,他記得的那句耐克廣告詞,我來了,我征服。

以下內容為採訪節選:

您覺得10年后的典實資本會是什麼樣?

主要還是聚焦在科技方面,因為風投還是看重趨勢和風口。現在你看看硅谷軟件有OpenAI,硬件有英偉達,他們帶領的是全球經濟的潮流。所以,未來5年、8年甚至10年,大概率還是在做硬科技,像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這方面。以及由於AI的發展,最近發現AI這個東西用在治療領域里面有可能帶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在研製特效藥方面能大大減少時間成本。

但如果是典實的一個願景的話,其實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投入更好的團隊,更好的企業管理規模,創造更多價值的東西。

您覺得創業和投資的區別在哪里?

我很認同一句話,有人這麼説過,大部分的人會去做諮詢,少部分的人會做投資,而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做創業,因為創業者的風險是很大的。一個創業者會把所有身家都放在這一件事情上,成了便有最大的回報,而失敗也將面臨最高的成本。但投資可以分攤風險,可能十個項目中有一個會成功的,並且投資不會有很多瑣碎的事情,它需要投資人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某個領域。

您覺得現在的創業者需要怎樣的一種精神?

我覺得現在的創業者跟原來確實是不一樣的,首先且不説外部因素,就是創業本身的行業賽道跟原來也有很大變化。比如説你是一個商業性的人才,商務能力很強,以前可以搞個滴滴、摩拜單車等這類模式型、平臺型、資源型的企業;但現在不一樣了,迴歸到硬科技創業,現在的創業者要更偏向科技型、複合型人才,最好他能直接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因為核心問題一旦被解決是很容易商業落地的。其實現在已經回到科學家創業的時代,這個門檻很高。

您所憧憬的人工智能時代是怎麼樣的?

現在的人工智能,包括生成式大模型,它其實是一個整合的東西。馬斯克去年的演講提到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未來可能到處都是機器人,那無論是他所需要的芯片還是算力,硬件軟件上都需要大量的電,那麼那個時候的發電量可能是現在發電量的三倍。這就是能源革命。

所以我們最近也搞了一個綠色基金,叫做上海綠色金通股權投資基金,屬於長三角綠色產業聯盟,主要是想把長三角這些做綠色產業的公司聚在一起,做綠色金融、綠色產業鏈,也會有諮詢投資,為綠色可持續發展賦能。

(本文作者吳嘉旖,第一財經陸家嘴記者;李文薴,第一財經陸家嘴主持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