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度過「河」,靠什麼「擺渡」?

2024-04-28 20:17

作者:perry

百度在智能領域發力的決心,快要溢出「屏幕」了。

4月23日,百度發佈了全新升級的「駕艙圖」系列產品,包括純視覺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產品ANP3 Pro、百度地圖V20版本,以及基於文心大模型打造的智艙大模型2.0等全新升級的「駕艙圖」產品矩陣。對此,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羣組總裁王雲鵬表示,Apollo不僅要為車企提供現成的座艙智能體,還要提供專家模型和開發工具,方便車企定製開發。

從此前發佈的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來看,2023年百度總營收達1346億元,同比增長9%;歸屬百度的淨利潤(非通用會計準則)為287億元,同比增長39%。雖然百度業績有所增長,但財報發佈后,百度美股開盤后下跌,收跌8.05%,報103.31美元/股,而百度集團H股收盤跌1.85%。從業務板塊看,百度業務主要分為廣告(搜索和信息流為主)、創新業務(包含智能雲、小度、自動駕駛等)、愛奇藝三部分,前面兩項業務又歸納於核心板塊。愛奇藝雖然並在百度的財報中,但因早已獨立運營,因此,在未來相對具有想象空間的只有智能雲、自動駕駛、智能硬件以及2023年發力的大模型。

而過去1年,百度在以上業務板塊中也取得了不少進展,「All In」AI的決心,李彥宏也已宣佈了很多次,這次Apollo圍繞汽車智能化發佈的數款產品,也可以看作是在該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

小標題1 啟程最早「上車」最晚新能源車能給百度帶來什麼?

小米汽車業務如火如荼,百度無疑是「最落寞」的那個,其實早在2013年左右,百度就已從自動駕駛領域「啟程」,當年百度開始着手研發,2017年發佈自動駕駛平臺Apollo,但不知是啟程過早,市場並未做好準備,還是其它原因,在當時,Apollo在行業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因此,百度違背了自己不會造車的「宣言」,開始進入整車領域。

整體來看,百度Apollo與其整車發展雙線交錯進行,但相較於Apollo,其整車極越經歷了漫長且坎坷的道路。

2021年1月,百度宣佈與吉利合作組建智能汽車公司,同年3月,雙方合資公司集度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百度持股55%,之后,產品開發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李彥宏也一路「站臺」,眼看離產品上線越來越近,事態卻突然急轉直下。

2022年初,工信部出臺新能源汽車生產相關政策,要求委託企業和受託企業都必須具備生產資質才能代工生產,即「雙資質」。合資公司集度如果沒有生產資質,則不能直接委託吉利代為生產。同年6月8日,集度汽車發生工商變更,吉利控股旗下關聯公司突然退出,百度旗下關聯公司持股比例上升至100%。同年12月,集度汽車工商信息再次發生變更,企業名稱變為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

2023年8月,百度造車終於迎來轉機,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吉利控股旗下關聯公司持股65%,百度旗下關聯公司持股35%。由極越負責主導品牌的經營管理、市場佈局等工作,吉利負責保障汽車的生產環節,而百度則從此前的主導,變為退居幕后,負責AI技術的提供。好在該風波終於過去,百度也終於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輛車,但此時,該領域的「風光」早已不同,比亞迪已拿下行業銷冠,理想已衝破單月銷量4萬大關,華為問界也已涅槃,新晉品牌小米SU7在4月首周的交付量為1095輛,位列中大型車市場第五名。雖然,在整車領域,百度已落后,但對於百度而言,終於邁出關鍵一步,同時,其自動駕駛系統Apollo,在經過數年的發展后,已形成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汽車智能化三大開放平臺,併成為與Cruise、Waymo齊名的全球三大自動駕駛獨角獸之一。

下一步,成本控制與商業化以及極越的銷售是百度自動駕駛和整車發展的頭號「命題」,從研發成本來看,百度近兩年的整體研發費用在近500億元,僅2023年研發費用就超過240億元,雖然百度沒有公佈具體的支出,但自動駕駛系統的燒錢度毋庸置疑,而從其商業化來看,Apollo搭載的「蘿卜快跑」已覆蓋了國內主要一線城市,其訂單量截止到2024年1月已突破500萬,同時,北京早已宣佈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服務,允許自動駕駛企業在限定區域開展常態化自動駕駛付費服務,政策的扶持也給「蘿卜快跑」增添了信心。除此之外,Apollo在零部件生產商、政企、智慧泊車、車路協同系統等領域也都有一批忠實擁躉。

小標題2 「新瓶裝舊酒」改口上車的百度雲增速已放緩

被李彥宏稱為「新瓶裝舊酒」的雲服務,與自動駕駛系統相比,目前處在尷尬的發展階段,從發展增速與市場佔有率來看,均沒有太大的優勢。

根據李彥宏的預期,百度雲服務在文心一言的加持下,2024年將達到數十億元的營收,而這個數據從全球市場來看,「少得可憐」,截至2023年底,微軟智能雲總營收為962.1億美元,同比增長17.6%;亞馬遜AWS總營收為907.5億美元,同比增長13.4%;谷歌雲總營收為330.9億美元,同比增長25.9%。

從國內市場來看,百度雲距離阿里雲和騰訊雲也有很大的差距。根據阿里雲公佈的數據,其2023年營收突破1000億元,而騰訊雲所在的企業服務板塊2023年收入達到520億元,同比增長15%。從市場佔有率來看,目前百度雲處在「雲」市場第四,但其向上增長卻仍異常困難。

阿里雲由於產品豐富、性價比高,對各類企業客户均有相當的吸引力,而華為雲和騰訊雲也均有千秋,華為雲依靠在政企領域人脈資源和口碑擁有大批的客户,而騰訊雲在泛娛樂、社交賽道枝繁葉茂,也有一批忠實擁躉,而百度雲由於上車較晚,並沒有太多「同盟」,雖然李彥宏多次強調百度雲是集團第二增長線,但也無法掩蓋其增長乏力的現狀,其市場份額的爬坡自然相當困難。

AI大模型「文心一言」推出后,給百度雲業務帶來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在「文心一言」發佈后不久,百度就推出了一站式大模型開發與應用平臺「文心千帆」,百度雲也很快更新了內嵌AI技術的MaaS(模型即服務)產品。

李彥宏在「文心一言」發佈會和百度內部講話中都多次強調,AI大模型是百度雲爭取更大市場份額的「巨大機會」。從數據來看,「文心一言」也確實沒有讓百度失望。自發布以來,用户對百度的熱情明顯上漲,到目前已有超過2億用户,但這並不代表其可以「高枕無憂」,面對阿里雲的「通義千問」,兩者「貼身肉搏」在所難免。

另外,從大模型的算力、算法和算據來看,百度距離全球領先的OpenAI仍相隔2個數量級。國外有研究人員將GPT參數規模與大腦神經元做類比,GPT-3的規模與刺蝟大腦類似,GPT-4則擁有100萬億個參數,基本達到人類大腦的規模。而國產大模型中,百度的文心一言,華為的盤古大模型參數量在千億規模的級別,與GPT-3相近,而目前最領先的阿里巴巴M6大模型(中文社區最大的跨模態預訓練模型),其參數規模也仍與GPT-4相差一個數量級,而其他公司的大模型則處在「原始階段」。

小標題3 百度有沒有「文化」?

2021年百度股價曾達到了巔峰,市值超過千億美元,也使市場對當時的百度充滿了想象,但目前,百度的市值僅有341億美元,是擠掉了水分,還是被嚴重低估,營收與市場反饋或已説明問題。

此前網絡上有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百度沒有文化》,在文章中,作者用「始於牆外、成於牆內,盛於谷歌被牆、衰於內心圍牆」這短短几句話辛辣地點評了百度的發展史與「癥結」,並批評了百度缺乏文化建設與長遠的追求。縱觀百度歷史,可以看到百度追過很多「風口」,O2O、直播、短視頻等等,最后要麼被收購,要麼不了了之,投了人力、物力、精力,最后慘淡收場,一方面百度的眼光讓人懷疑,另一方面又讓人唏噓。如今再審視百度的業務版圖,撇開上面提及的幾個核心業務以及完全獨立的愛奇藝之外,能看到增長希望的業務依然不多。不過,百度「All In」AI等相關領域的決心以及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在其最具想象空間的業務加持下,百度未來或許仍有無限的可能。在「AI」這一藍海的「燈火闌珊」中,眾里尋他時,百度或許正在驀然回首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