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斯蒂芬·埃洛普,被嫌棄的諾基亞末代CEO的一生

2024-04-28 11:36

文|慢放

4 月,網易暴雪高調複合的消息刷屏社交媒體,一如一年半以前他們高調分手一樣。

一眾手捧魔獸骨灰盒的玩家一臉懵逼。有人歡呼,有人猶豫,也有人不屑「回來也不玩」。

媒體圈要冷靜得多,大家紛紛從財務,營收,策略等各種角度做了分析。其中,有一個因素頻頻被提及:鮑勃·考迪克,主政暴雪長達 32 年的前任 CEO,於去年年底離職。

這是一個遊戲圈里「人人喊打」級別的存在。他的劣跡,可謂「罄竹難書」:架空董事會;排擠優秀開發團隊;關停諸多優秀 IP;公司頻頻裁員他的薪資卻一路高漲……而在一年半之前,網易暴雪的分手,他的決策佔了大頭原因。

很多玩家認為,暴雪能從一家世界級遊戲公司,淪喪為今天半死不活的樣子,考迪克當背最大的鍋。

現在,他終於走了。網易暴雪也重新牽手了。但類似他這樣的「騷操作級CEO」,在商業歷史上卻並不罕見。有時候,當一家公司面臨危機時,不怕 CEO 不作為,恰恰怕 CEO 太有作為。一通操作猛如虎,回首公司已作古。

比如,一個在科技數碼圈路人皆知到都成梗的教科書級別案例:

斯蒂芬·埃洛普,和被他成功送走的那家大公司:諾基亞。

01 微軟的內奸?

「你是微軟派到諾基亞的內鬼嗎?」

2011年 2 月, 當斯蒂芬·埃洛普在世界移動大會上宣佈,諾基亞將和微軟深度合作時,有人當面問了這個問題。對此,他只能尷尬笑笑。

這或許只是一次開玩笑的起鬨。但幾個月后,《環球郵報》刊發了一篇對諾基亞內部員工的採訪。標題就叫《諾基亞員工問:我們的 CEO 是不是微軟的內鬼?》。

這次詰問,就多少帶點私人恩怨了。畢竟,曾經的諾基亞,那是何等的風光無限。根據芬蘭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在 1998 年至 2007 年期間,芬蘭的經濟增長中,有四分之一的貢獻來自諾基亞。僅僅是數年前,諾基亞還佔據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的 72.8%。相當於每十臺手機里,七臺是諾基亞。

但就在埃洛普就任 CEO 以來,諾基亞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從 2010 年第四季度的 40%,下跌到 2011 年一季度的的 31%。利潤相較 2009 年同期下滑 26%。

「如果他真心為公司好,那他為什麼把公司搞成這樣?」一名員工在採訪中如是説。另一名員工則表示,他懷疑股價再跌下去,搞不好未來幾年,微軟就會收購諾基亞。

兩年后,這個預言應驗了。

2013年,微軟出資 54 億歐元,收購諾基亞移動手機業務。此時距離埃洛普入職諾基亞,纔剛剛三年,距離諾基亞跌下全球手機出貨量榜首位置,甚至不到兩年。

從此,這個「特洛伊木馬」梗傳遍全球。

確實有理由懷疑埃洛普,畢竟,他是諾基亞百年曆史上,第一位非芬蘭籍貫的 CEO,在來到這家北歐企業之前,他曾經在微軟做過兩年的業務部門主管。而在諾基亞「賣身」微軟后,埃洛普又回到了他的老東家,還拿走了高達 1880 萬歐元的退休金。這錢多的連芬蘭總理及財政部長都出來表達不滿。

怎麼看,這都像一出肉身入局,搞垮公司,功成名就,退隱江湖的間諜故事。

當然,陰謀論終究是陰謀論。事實是,埃洛普的 CEO 職位,是諾基亞董事會投票選出來的。而在收購案推進過程中,包括大老闆比爾蓋茨在內的諸多微軟高層,都強烈反對這樁生意。之后的事實也證明,微軟並未從這單買賣中獲利多少。作為一家百年巨頭,諾基亞的衰落有更深層次的歷史原因,把鍋甩給一個人,有點偏頗。

但「特洛伊木馬」的説法,確實也折射了從資本圈到用户對埃洛普的普遍看法:又菜又愛玩。畢竟,雖然諾基亞當時有諸多問題,但若不是他的一系列騷操作,一個昔日的移動通訊巨頭,怎麼也不至於在短短三年內轟然倒塌。如果説諾基亞是一輛正在滑下山坡的汽車,埃洛普就是那個坐在駕駛位子上,狠狠踩了一腳油門的人。

那麼,埃洛普到底干了什麼?

02 三把火燒了房子

平心而論,埃洛普並非無能之輩——起碼在商業眼光上。

2010 年,大學里最常見的手機還是諾基亞的5230系列。那時候,小米 1還沒問世,華為還在做合約機,iPhone 剛剛在幾個月前進入內地市場——價格是北京白領一個月的工資。

但埃洛普已經看到了諾基亞的危機——缺乏生態。那時候,手機的鍵盤正在逐漸消失,而諾基亞主流機型搭載的「塞班系統」,並非為觸屏而設計。其開放性和生態,也遠遠不如iOS 和正在冉冉升起的安卓。

2011 年,埃洛普在諾基亞內部發了一封備忘錄,把諾基亞的現狀形容成「一個人站在起火的石油鑽井平臺上,要麼跳進海里,要麼留在原地被燒死」。他還提到了iPhone 對智能手機的重新定義,安卓的「生態系統競爭」,以及中國深圳的手機制造商帶來的潛在威脅。

現在回頭看,每一條都是精準無比的預言。但問題是,面對如此局面,埃洛普拿出的對策卻一片混亂,甚至稱得上昏招連連。別的新官都是上任三把火,埃洛普屬於三把火,把自己家房子燒了。

首先,就是操作系統問題。換系統本沒有錯,錯在埃洛普的處理方式。

2011 年 2 月,諾基亞微軟官宣合作,聯合研發 Windows Phone(以下簡稱 WP)。。但直到 10 月底,首款搭載 WP 系統的 Lumia 800才推向市場。在長達八個月的時間內,諾基亞的產品出現空檔期,用户和經銷商一片混亂:到底老塞班還更新嗎?新的 WP 到底好不好用?所以現在該買諾基亞嗎?……

另一方面,在轉向 WP 的同時,埃洛普一併關停了諾基亞的另一個自研項目:MeeGo系統。這是之前,諾基亞和英特爾聯合研發的一個手機系統,原本計劃用來替代塞班。但問題是,這個項目已經接近尾聲,也誕生了成品——即諾基亞 N9。

2011 年 9 月,諾基亞 N9 上市,出乎意料地收穫了還算不錯的評價。然而一個月之后,Lumia 800 發佈,諾基亞徹底轉向 WP。N9 成了唯一搭載 MeeGo 系統的手機,買了它的消費者成了徹頭徹尾的冤大頭。

不知何去何從的老塞班,「有娘生沒娘養」的 MeeGo,尚在探索中的 WP……整個 2011 年,諾基亞在三個系統中來回橫跳,一地雞毛,數據的表現立竿見影:2011 年二季度,諾基亞淨利潤從上一季度的 4.39 億美元,驟降為 -4.87 億歐元,直接一步跨入虧損。大中華區二季度銷量暴跌 53%。相當一部分中國用户(比如筆者),在那個夏天拋棄了諾基亞。

其次,是選擇失誤。

很多年后,關於諾基亞,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不選安卓」。一些老粉至今仍然堅信,倘若埃洛普在 2011 年選擇谷歌而不是微軟,諾基亞今天就是第二個三星。

其實在 2010 年時,谷歌就有意拉諾基亞入安卓陣營,但埃洛普最終選擇了微軟。對此,埃洛普的解釋簡單直接:三星當時已經選擇了安卓,諾基亞需要差異化,這樣纔能有競爭力。

問題是,差異化≠好用。之后的事實證明,WP 系統簡直是全方位的失敗。

首先,微軟起步就晚了。iOS 和安卓早已迭代多年,WP才姍姍來迟,且界面、優化和易用性都追不上競爭對手。其次,WP 系統的開發模式還比 iOS 和安卓複雜,這反過來繼續惡化了 WP 的生態環境。「雞生蛋蛋生雞」的惡性循環,讓 WP 越來越拉胯。

數碼博主瓦特Watt告訴慢放,WP當時還是有一些本地app的,還舉辦了開發者大賽。但有個重要的問題是,WP7之后微軟就推出Win8,統一了手機和電腦內核,然而WP7系統卻不支持升級到WP8,這直接導致了第一批支持的用户原地放棄。

最后,是人事上的安排。

眼看公司業績江河日下,埃洛普開啟了諾基亞的「降本增效」,但他的步子未免太大了一點:2012 年,諾基亞官宣了十年以來最大的裁員計劃:在 2013 年前裁員 1.1 萬人——也就是一口氣趕走了 19%的員工。同時,關閉了在德國、加拿大和芬蘭的三家研發機構。

如此「大手筆」的裁員,直接摧毀了市場對諾基亞的信心:消息官宣當天,諾基亞股價下跌 18%,同樣為十年以來最大。大量的裁員,甚至引發了芬蘭國內的社會動盪:酗酒人數增加,兒童撫養問題激增。最后,連芬蘭經濟都跟着下滑。

哦,還記得開頭我們提到的「燃燒的石油平臺」備忘錄嗎?這個寫的誠懇無比的文件,卻帶來了埃洛普意想不到的結果:內部員工認為他過於否定公司過往成績,士氣大跌,連董事會都表達了不滿;而在被媒體曝光后,外界也普遍認為諾基亞翻身無望,進一步影響了公司的品牌形象。

2014 年,埃洛普卸任 CEO,回到微軟。在他身后,是一片狼藉的諾基亞:股價下跌了 62%,手機市場份額減少了一半,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從 33% 降至 3%,公司累計虧損 49 億歐元。他也成爲了老諾基亞的「末代 CEO」,並親手給它的墓穴填了一鏟子土。

03 人菜癮大的 CEO 們

埃洛普並非唯一的「騷操作 CEO」。縱觀商業歷史,因為一通猛如虎的操作,把公司搞的元氣大傷的CEO 們,比比皆是。

比如,一度是互聯網知名門户網站的雅虎。在 CEO 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的一系列失敗決策下,一路走低。不但徹底退出中國市場,還在 2017 年賣身美國電信公司 Verizon。再比如,曾因商務郵件系統和全鍵盤設計,而名聲大噪的「黑莓手機」,因為 CEO 忽視全觸屏市場的發展,最終在 2022 年徹底停產,成為時代的眼淚。更別提一個近在眼前,而且還在發展中的例子:已經改名 X 的推特,和拉着它一會蹦迪一會坐火箭的埃隆·馬斯克。

網上曾經有這麼一句段子:「不怕二代紙醉金迷,就怕二代證明自己」。用在 CEO 身上,也同樣成立。有時候,大刀闊斧的改革,不一定是救助企業的良藥,卻很有可能把企業推下深淵。「治大國若烹小鮮」的策略反而有可能是最穩妥,最保險, 和成功率最高的企業經營策略。

畢竟,程序員都知道,對於一個大項目來説,只要代碼還能跑,就千萬別大改它。

參考資料:

王臣漢丨微軟來的埃洛普先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