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業內專家:中國新能源汽車具有比較優勢,絕非「過剩產能」

2024-04-28 07:03

  轉自:經濟熱聞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聲稱中國新興領域「產能過剩衝擊世界市場」的論調,被美西方一些國家一再渲染,試圖影響全球對中國經濟的看法。這樣的質疑背后,到底有什麼樣的真實意圖?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僅為不到7萬輛,到2023年達到120.3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專家表示,我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顯示中國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活力。這些適應和滿足全球市場需求的高質量、高性價比產品,為各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作出積極的貢獻,絕不是「過剩產能」。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金瑞庭:假如產品出口等於產能過剩,按照這個邏輯,美國的波音飛機、大豆也是產能過剩,全球所有的出口經濟體都存在產能過剩,這顯然站不住腳。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了958.7萬輛,出口120.3萬輛,出口比重僅八分之一。這清楚地説明,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主要是供給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世界上的主要汽車生產國,如德國在2023年生產410萬輛汽車中,有310萬輛出口海外,出口比重近八成。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比重也遠小於日本、韓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崔凡:我們的產能主要服務國內市場。與此同時,這種龐大的國內市場支撐國內企業形成了強勁的國際競爭力,所以我們能有較大規模的出口。這符合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

  專家指出,把產品出口和「產能過剩」畫等號,不符合經濟常識,也違背了全球化發展趨勢。在全球高度分工的經濟體系里,產出和需求不能限定在某個國家或地區。從各國實踐來看,某個行業的產能大於國內需求是普遍現象。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李大偉:基於最基本的經濟學理論「國際分工理論」,各國企業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生產自己具有優勢的產品,是被各國公認的真理。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 魏琪嘉:美西方就產能的議題對我們進行指責,本質上是他們在新賽道領域中競爭優勢的衰落,可能是他們指責的出發點。

  (央視財經)

責任編輯:蔣露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