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四大利好加持港股走強,外資迴流、政策利好、高息股及南向資金哪一推動更強?

2024-04-27 06:01

財聯社4月26日訊(記者 成孟琦)港股本周的強勁反彈為這個沉寂已久的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

本周內,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累漲8.80%、9.10%和13.43%。有觀點認為,恆生指數即將步入技術性牛市,提到只要指數由今年低位14794點升20%超過17752點,即表示步入技術性牛市,從移動平均線角度分析,代表指數重上250天線,即市場俗稱的「牛熊分界線」

回看港股近年來的走勢,繼2021年跟隨A股及環球金融市場走強至31183高點后,便持續震盪回落,最低至22年年底14597點,高低點調整幅度超50%,恆生指數創下連跌四年的歷史記錄。

image

外資迴流、政策利好、高息股及南向資金構成四大利好

本周的大漲,到底有何原因,又能否成為港股連跌的轉折點?

對於港股走強的原因,中信建投陳果分析道,近期港股上漲的核心原因是資金面的改善。去年下半年港股的最大壓制為外資系統性流出轉向日本,近期外資在亞太地區的配置重心重新由日本轉向港股,港股流動性得到大幅改善。內資方面,在政策利好和高股息行情雙重驅動下,近期南向資金大幅增長,進一步鞏固了港股的上漲趨勢。

以上利好加持下,陳果提到「內外資雙重驅動下港股有望延續上漲,今年港股最佳的做多窗口已經到來。」

外資迴流是近期港股上漲核心驅動力

陳果認為,外資迴流是近期港股上漲的核心驅動力,自去年8月外資集中撤出AH股后,亞太地區資本主要流向日本,導致港股嚴重缺乏流動性,成交額低迷。

去年10月更是出現了美債利率大幅下行但港股仍然沒有獲取流動性的罕見案例,港股行情持續低迷而日經指數強勁上漲。彼時交流最多的邏輯是押注日本貨幣政策正常化后的日股和日元的雙重升值,然而這個邏輯在今年日央行開啟加息后被證偽,日元進一步快速貶值,貶值幅度在主要非美貨幣中最嚴重,導致外資近期重新迴流香港。這也是3月19日日本加息以來日經指數漲幅領跌,而港股則領漲的最核心原因,基本上是去年的反向演繹。

具體看來,3月19日,日本央行宣佈加息1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從-0.1%上調至0—0.1%,這是日本央行17年來首次加息,結束了持續8年的負利率政策。政策實施后,日元卻超預期貶值,侵蝕了投資於日本市場的收益,導致日本市場吸引力下降,近日日經指數大跌,外資開始重新流回港股市場。近日各大外資機構紛紛發表看好港股的觀點,在外資持續迴流背景下,港股流動性明顯改善,有望持續上漲。

image

美股市場方面,在降息落地預期再度押后、地緣因素等影響下,美股三大股指近段時間均從歷史高位回落調整。海通國際指出,今年4月以來,美股市場,尤其是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經歷了顯著的回落調整,4月15日-4月19日,納斯達克100指數全周下跌5.5%,創下了自2022年11月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

特斯拉、谷歌、Meta等「科技七巨頭」市值合計蒸發9500億美元,為史上最高單周市值縮水紀錄;即使是受益於人工智能浪潮的龍頭公司英偉達在這段時間內股價也出現了劇烈波動,19日一度暴跌10%,市值蒸發近2120億美元,創下自2020年3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政策利好與高股息行情共振,南向資金持續增長

從政策面來看,4月19日,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主要有五大內容,其中包括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納入港股通、優化基金互認安排、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5項對港合作措施對於增強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豐富香港資本市場交易品種,活躍香港資本市場,幫助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着一定積極作用和意義。

高息股方面,今年2月以來高股息行情盛行,國內機構整體以高紅利為主流風格。而港股較A股股息率更高而估值更低,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是吸引南向資金不斷流入的核心原因。內資對港股的配置範圍也主要集中在紅利股票,今年以來南向行業流向中排行靠前的主要是金融、公用事業等紅利板塊行業。

內地資金方面,南向資金成為港股市場較大的增量來源之一。wind數據顯示,南向資金連續20個交易日錄得淨買入,合計淨買入近900億港元。實際上,這幾年南向資金一直在持續買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已流入1867億元,累計流入近2.7萬億,而目前港股總市值差不多在30萬億港元左右。

此外,今日北向資金全天單邊淨買入224.49億元人民幣,創下陸港通開通以來新高,其中,滬股通淨買入113.23億元,深股通淨買入111.26億元。分析認為港股的回暖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場內和海外資本風險偏好的回升。有望在港股升勢持續時,帶動部分海外資金借道北向渠道流入A股市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