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技小院如何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專家解讀

2024-04-26 14:33

近日,教育部聯合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印發《關於支持建設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羣的通知》,啟動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羣建設,持續推廣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模式,引領帶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

這一消息也讓科技小院再次進入人們視野。

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推出科技小院項目,打造將農業人才基層實踐與農民技術服務相互融合的全新模式。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建立超千家科技小院。其中,僅中國農業大學一家高校在全國牽頭建立的139個科技小院就已經推廣284項農業技術,累計增收節支達700多億元。

張衞峰是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亦是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站長。河北曲周正是科技小院「生根發芽」的地方。

「當時我們通過引進新的生產技術,大面積的培訓、示範等舉措,使一個縣域的農户實現了產量大幅度提升,同時還降低了水肥投入,讓可持續技術發揮出經濟效益。」他在接受中新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中間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模式,比如我們推出了不進行土地流轉也能達到規模化的一種模式。我們還會跟政府一起合作,在制定政策上給他們建議。」談及這些成就,他甚是自豪。

張衞峰曾如此比喻:科技小院更多的相當於一個自行車軸承,在帶動幾個輪子的轉變,輪子就是社會、大眾、政府、企業等,所以我們一直通過科技小院在拉動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和企業。這個平臺把大家拉在一起,每個人出自己的力,做自己能做的事,這就是科技小院形成的體系。

第二批科技小院建設啟動后,4月22日,中國農業大學和科迪華農業科技宣佈合作。日前,雙方在位於河北省曲周縣的「科技小院」示範基地啟動了「科迪華—科技小院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項目」第一期示範推廣項目。

據張衞峰介紹,項目將面對小麥和玉米種植農户,在河北邯鄲曲舟試驗站展開。科迪華將在基地設立小麥及玉米試驗地各100畝,與中國農業大學的團隊展開多方面合作,為農户提供符合可持續發展指標的示範指導作業。

而之所以選擇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這個主題,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認為,未來,環境的變化以及資源上的侷限性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挑戰。怎樣在有限資源、對環境影響更小的情況下,持續不斷地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糧食需求,可持續是農業的必由之路,科技小院模式有效銜接科研創新和生產需求兩端,是推廣可持續農業的有力手段。

在這其中,一個關鍵環節還是提升農民的技能。鄭子勤舉例稱,之前科技小院的交流培訓活動中,一個農民反映,原本莊稼長得好好的,突然惡劣天氣來了,就會導致收成有問題。「針對氣候變化,農民需要新的技能來應對,這正需要通過與科技小院的合作,來為當地的農民提供一些幫助。」(完)(記者 謝藝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