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最新,重磅來了!信息量巨大

2024-04-25 21:05

【導讀】ETF大時代!七位指數投資大咖,重磅發聲!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陸慧婧
4月23日,由中國基金報主辦的ETF20周年論壇在深圳隆重舉行。
在「ETF浪潮 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圓桌討論環節,七位來自公募行業的ETF及指數投資大咖齊聚一堂,回顧ETF市場的發展歷程,暢想被動投資的星辰大海。他們就ETF如何影響資本市場的發展、在居民資產配置中的價值和激烈競爭中的創新方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探索助力ETF投資者實現「一起富」目標的可行之道。 
本次圓桌討論由 工銀瑞信基金指數及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趙栩主持,參與圓桌討論的嘉賓分別是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兼投資總監趙雲陽、富國基金量化投資部ETF投資總監王樂樂、景順長城ETF與創新投資部總經理汪洋、國泰量化投資部金融工程總監艾小軍、銀華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監張凱、摩根資產管理中國資產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資官恩學海
嘉賓及精彩觀點:
工銀瑞信指數及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  趙栩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兼投資總監 趙雲陽
富國基金量化投資部ETF投資總監 王樂樂
景順長城ETF與創新投資部總經理  汪洋
國泰量化投資部金融工程總監 艾小軍
銀華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監 張凱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資產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資官 恩學海
趙栩:ETF產品已經讓越來越多投資者習慣用指數的眼光來觀察市場,也習慣將ETF作為配置工具,這個趨勢未來不會改變,相信中國資本市場和ETF市場未來會繼續互相成就。
趙雲陽:ETF市場的出現對投資者的行為產生了很大影響,促使投資者更加關注自己的投資組合所跟蹤的基準,從而實現財富管理和投顧業務的拓展。    
艾小軍:我們希望在未來10年里,中國ETF市場能夠像美國市場一樣,實現4倍甚至更高的增長速度,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王樂樂:隨着ETF市場的蓬勃發展,策略研發和迭代成為競爭的核心。過去,投資者購買ETF產品時,往往自行決定投資策略。而未來,基金公司需要提供更多圍繞策略體系的投教與服務,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汪洋:ETF創新:第一是product(產品),二是strategy (策略),三是entertainment(喜聞樂見)。站在未來十年的角度,個人堅定地看好以AI為代表的科技浪潮。
恩學海:我們相信中國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摩根資管對中國市場未來10—15年的年化收益預期仍然很有信心,如果大家傾向於相信這樣的判斷,就應該持倉中國的核心資產,中證A50指數應該就是我們的核心資產。
張凱:ETF的發展,豐富了資本市場的投資工具,改變了參與者的投資習慣,重塑了證券投資的理念和模式,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積極的影響。
以下是圓桌實錄整理:
一、
ETF浪潮來襲
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邁向新時代
趙栩:首先,我想先扣一下主題。這兩年ETF浪潮席捲國內市場,這波熱潮究竟如何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關鍵因素值得關注?
趙雲陽:我們剛剛聽到了關於ETF發展大時代的激昂澎湃的討論,許多數據為我們展示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在這個時代,ETF市場正處於一個2萬億~10萬億元的大賽道上,各類參與者都在努力發展。無論在美國、中國、歐洲還是日本,被動投資的洪流推動了ETF市場的快速發展。美國和中國都用了17年的時間才完成了第一個1萬億(美元、元)的積累。
在這個時代,作為資產管理人,如何在ETF市場中實現差異化競爭?這種投資產品和方式對投資者和其他參與方產生了哪些影響和變革?以下是我個人的理解和觀點。
首先,博時基金從資產角度定義和規劃我們的產品,將ETF作為一種簡單、便捷的投資工具來承載各類資產。我們知道,所有資產都有其自身的投資周期和風格特點,而ETF正是將這些資產真正地沉澱下來。有了這些底層資產,我們才能進行資產配置,從而實現財富管理和投顧業務的拓展。這是一個多位一體的系統建設過程。
其次,ETF市場的出現對投資者的行為產生了很大影響。目前,參與ETF投資的投資者數量還不到1000萬戶,遠低於2億户的股民和7億户的基民。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吸引更多的股民轉變為ETF投資者。此外,由於ETF採用指數化投資策略,底層資產都是跟蹤指數的,這也促使投資者更加關注自己的投資組合所跟蹤的基準。
最后,雖然ETF市場規模在快速擴張,但我們也要看到其中潛在的風險。因此,在嚴格的風險控制體系和完善的生態建設基礎上,我們應積極推動中國ETF市場發展。
王樂樂:今天,我深感啓發,特別是聽到平安證券鄭霞總關於ETF行業發展趨勢的觀點,即從產品銷售向策略銷售的轉變。這對資本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市場機構化。ETF的普及促使投資者從個股投資轉向更為穩健的指數投資,從而推動了市場機構化的發展。這種轉變有助於降低市場波動,提高整體投資收益。
其二,投資者認知的改變。過去,投資者期望公司和基金經理為其帶來財富增值。然而,ETF的普及使投資者意識到,瞭解市場和制定相應策略也至關重要。這種認知的改變有助於投資者更加理性地參與市場,儘可能地降低投資風險。
其三,資產配置意識的提升。ETF使機構投資者更加重視資產配置,如港股市場等。這種意識的提升有助於提高整體投資收益,降低單一市場的風險。
在ETF行業發展中,我們關注兩大方向。
其一,工具創新。從上證50指數到中證A50指數和深證50指數,ETF的發展推動了指數的更新迭代,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具投資價值的工具。這些創新工具使投資者能夠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實現財富增值。
其二,策略化。ETF需與策略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資產配置體系。過去五年,富國基金始終致力於搭建圍繞策略的服務體系,推出了「E起富」微信小程序等工具,旨在為終端客户提供更好的投資體驗。這些策略化的工具和服務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力爭實現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    
總之,ETF行業的發展爲投資者帶來了全新的投資理念和工具,推動了財富管理轉型,併爲券商投顧提供了更多賦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相信,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ETF將為投資者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汪洋:樂樂總的精彩發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巧妙地向我們展示了上證綜指ETF等產品的優勢。我在ETF領域的工作經驗相對較多,我發現國內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投資者逐漸從股民變為基民,如今又成為「E民」,ETF持有人的數量正在快速增長。
以景順長城為例,作為中國第一家中美合資企業,我們在ETF領域的起步相對較晚,但幸運的是,我們準確把握住了國內投資者對境外資產配置需求增長帶來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ETF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過去,大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A股市場,不斷細化投資顆粒度,從一級行業到二級行業,甚至到四級行業。
然而,如果我們放寬視野,會發現仍有大量空白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如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固收、跨境以及國內暫時無法覆蓋的領域,還包括衍生品等大類創新等。ETF本身只是一個載體,背后可以承載各種策略。 從景順長城的角度來看,國內投資者對美股、美股科技的熱愛反映出投資工具方面仍有很大的彌補空間,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機遇之一。
第二個機遇在於投資者類別的多樣化。我們在座的都是發行商,負責製造工具。然而,激活這些工具的關鍵在於做市商。過去,國內的做市商佔據主導地位,后來海外做市商、私募基金也紛紛加入,甚至一些高淨值個人投資者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這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從國家隊到機構投資者,再到散户、各類型企業,甚至家族辦公室和私人財富管理機構,都開始關注並參與到ETF市場中來。
總之,我們身處一個ETF的大時代,市場紅利顯而易見。然而,隨着競爭加劇和新進入者的涌現,市場難度也在不斷提高。除了前二三十家基金公司外,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也開始躍躍欲試,因為從戰略層面來看,ETF或指數投資已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方向。
艾小軍:非常感謝《中國基金報》給予我們這個寶貴的交流機會。今年是中國ETF市場發展20周年,回顧過去的20年,包括剛纔範總所提到的,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巧合:國內ETF市場達到1萬億元規模花了17年,而接下來的1萬億元規模僅用了兩年時間。在這兩年里,我們可以看到,投資者實際上是在前兩年獲得了較為明顯的收益。那時,主動管理型基金面臨一定的瓶頸或短期困境,而ETF則脫穎而出,為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投資視角。
站在當前階段,我們認為過去兩年的市場壓力以及投資者投資收益的獲得感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監管機構在市場基礎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我們希望在未來10年里,中國ETF市場能夠像美國市場一樣,實現4倍甚至更高的增長速度。
通過觀察各種數據,我們認為這一發展方向的路徑非常清晰,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張凱:首先衷心感謝《中國基金報》為大家提供了這個交流和探討的平臺。在此,我們共同期待中國ETF市場未來的大發展。
主持人用了一個非常貼切的詞來形容ETF市場的發展——浪潮。確實,在短短的三五年時間里,中國ETF市場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我認為ETF對資本市場產生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其一,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投資工具。過去,公募基金提供的資產類別和細分方向相對有限,如權益型基金主要集中在成長風格。然而,近年來ETF的發展涵蓋了權益、大宗商品、債券和跨境等多個領域,全方位地填補了各類資產類別的空白。
其二,改變了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習慣。過去,投資者選股、選券,后來轉向選基金、選基金經理。如今,我們更注重選擇指數標的、關注基金跟蹤誤差以及費率結構等方面。這表明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在不斷進化。
其三,重塑了投資理念和投資模式。過去,投資者更多地關注單資產、單策略,進行波段操作和擇時。而現在,多資產、多策略的配置理念已經在投資者心中紮根。
儘管中國ETF市場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但我們銀華基金非常榮幸能成為資本市場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恩學海:非常榮幸今天能與大家分享我的觀點,我是摩根基金的恩學海。在聽取了各位對ETF行業的見解后,我深表贊同。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們認為ETF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整個資本市場更加成熟、專業和高效。這是ETF帶來的最大變革。
剛纔各位嘉賓分享了全球市場的數據,目前被動產品在公募基金中的份額已經超過了一半,不僅體現在淨流入層面,存量也超過了一半。全球前三大資管機構均以被動產品為主。世界市場發展到今天,並非事先就能預見。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例,當時有公司曾試圖出售ETF業務,但無人問津。這説明十幾年前的市場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行業將走向何方。今天的中國可以借鑑全球市場的發展路徑,汲取其經驗教訓。
在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一樣,ETF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精準、清晰和透明的工具。這使得投資者的行為發生了變化,從交易行為轉向配置行為。配置行為是一種更專業的投資方式,有助於市場長期向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什麼是有效?ETF這類工具為更多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提供了參與各類市場的機會。例如,有些投資者可能因種種原因而無法參與大宗商品、債券或其他類型的投資。然而,有了ETF這種標準化、透明且易於交易的產品,更多人將參與到這些資產配置中,市場的參與者將變得更加廣泛,市場的有效性也將大幅提升。
總之,ETF行業的發展是整個資本市場成長和成熟的基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説ETF大時代已經來臨,被動產品管理的時代終於到來。這也是我們對中國市場抱有堅定信心的主要原因,表明中國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也是摩根資管對中國市場長期看好的關鍵因素。
二、
策略研發和迭代將成
ETF核心競爭力
趙栩: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分享,讓我們共同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中ETF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接下來,我想請教(王)樂樂總和艾(小軍)總,作為ETF領域的資深投資管理專家,你們如何看待當前國內ETF市場的發展現狀?展望未來,ETF市場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王樂樂:在ETF市場中,「百花齊放、競爭加劇」的現象日益明顯,甚至可以説是「內卷」比較嚴重。這種狀況既有其痛苦之處,也有其積極意義。痛苦在於市場競爭的加劇,但幸福之處在於這種競爭推動了行業的更新迭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ETF作為投資工具,其創新尤為重要。正如汽車自100多年前發明以來不斷演變,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ETF市場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和優化。競爭促使ETF行業在標的創新方面下功夫,追求更優質的指數和ETF產品。例如,通過排雷法等新方法優化寬基指數,提高其投資價值和吸引力。作為金融從業人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推動指數的發展,實現老指數的更新迭代和新指數的研發。
其次,充分競爭帶來了能力提升的挑戰。如何打造出更具競爭力的ETF產品,是擺在基金公司面前的一大課題。競爭背后的能力提升是ETF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
此外,隨着ETF市場的蓬勃發展,策略研發和迭代成為競爭的核心。過去,投資者購買ETF產品時,往往自行決定投資策略。而未來,基金公司需要提供更多完整的圍繞策略體系的投教與服務,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例如,通過大小盤輪動等策略框架,為合作方、券商投顧和機構客户提供有針對性的方法論建議。在這一過程中,策略的研發和迭代將成為ETF行業在內卷化新時代中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整體而言,儘管ETF市場競爭激烈,但這種競爭也催生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ETF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艾小軍:樂樂總的觀點非常全面,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國內ETF的發展。
衆所周知,國內ETF市場在借鑑境外市場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壯大。然而,由於國內外交易制度和銷售制度的差異,國內ETF市場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着一些獨特的挑戰。儘管如此,經過多年的努力,國內ETF市場的運作機制已相對順暢。
但隨着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挑戰,如投資環節的申贖等問題。在當前新的費率政策指導下,未來ETF市場的競爭格局和重心可能需要進行重新審視。儘管市場競爭激烈,但我相信整個行業能夠集思廣益,共同應對這些挑戰,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過去,我們在投資管理方面也曾面臨諸多挑戰和壓力。在這方面,境外市場的發展歷程和經驗或許能為國內ETF市場提供有益的借鑑和參考。通過學習和借鑑境外市場的成功做法,我們有望更好地應對A股市場中遇到的挑戰,推動國內ETF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
量化手段助力ETF投資
獲取更佳回報
趙栩:非常感謝二位的精彩分享。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中除了ETF的迅猛發展外,量化投資也成了業界關注的焦點。在今天的圓桌論壇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幾位量化投資的專家,如雲陽總和張凱總。我想借此機會請教二位,如何看待量化投資與ETF之間的關係?在被動投資領域,量化方法是否能夠幫助投資者實現收益的提升?    
趙雲陽:近年來,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通過不斷創新ETF產品和量化策略,實現了指數與量化投研一體化。團隊管理方面,alpha和beta相互賦能,將ETF的beta表徵與量化的alpha表徵有機結合。自去年以來,增強類ETF、國證2000、中證2000等產品陸續推出,均採用了量化管理方法,量化被動賦能在逐步體現其價值。
此外,博時基金關注主動策略的指數化,如紅利低波策略。通過量化手段,實現了投資組合表現的優化。公司致力於通過量化體系為投資者提供更優的ETF資產投資體驗。
博時基金以資產和產品界定策略,力求實現全資產、全策略、全產品的多元化。目前,博時基金已成為產品類別較為齊全的公募管理公司之一,為未來投顧大賽和投顧生態奠定基礎。
在量化投資方面,博時基金關注偏低頻、偏基本面的公募量化策略。在新出台的「國九條」框架下,公募量化的未來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公司目前的量化策略涵蓋多資產,如商品等。博時基金在黃金資產理念方面早有佈局,近年來上游資源類品種的業績表現優異,吸引了更多投資者關注。此外,公司還關注大小盤風格轉換等量化策略。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早在2003年就開始從事指數化投資。今年,公司正致力於打造博時滬深300指數、博時標普500ETF等產品的長期品牌價值。未來,博時基金將繼續通過創新和量化策略,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資管產品和策略風格,實現長期品牌價值。
張凱:我認為量化是一種融合了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綜合性技術手段,而ETF投資則是量化手段在指數組合管理中的應用。要追求實現更好的回報,我認為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
第一個層面可以在被動指數投資的業績基準之上力爭實現超額收益,比如量化多因子模型做指數增強。兩年來,我們在ETF領域進行了很多完善與努力,推出了指數增強型ETF,如銀華成為首批中證1000指數增強ETF的發行商。我們還推出了行業內首個800增強和中證2000增強的ETF。
另一個層面是配置多種被動指數力爭實現特定的投資目標,比如通過量化行業輪動模型,用行業主題ETF力爭實現跑贏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的目標。
四、
創新是ETF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ETF助力投資者實現全球資產配置
趙栩:創新是ETF市場非常重要的驅動力,最近幾年大家也看到ETF創新產品不斷涌現。汪洋是景順長城ETF與創新投資部總經理,在指數創新方面進行過很多探索,接下來想請汪洋為我們分享一下,在推動ETF產品創新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心得?
汪洋:我對ETF創新的理解:第一是產品,第二是策略,第三是entertainment。
去年我們對旗下納斯達克科技ETF做了形象化設計,將其稱為「那隻柯基」,事實上,「柯基」就是entertainment,它將ETF這一冰冷的字母做了形象化設計,大家一看到跳起來的「柯基」,覺得它就在我們身邊。這是一個可以感知的形象,而不是一串冰冷的數字。在我看來,entertainment也是ETF創新很重要的一環。
衆所周知,ETF市場競爭激烈,我們作為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外方股東——INVESCO很關注我們的產品創新。在產品線佈局之初,我們也與INVESCO做過相關探討。當時,INVESCO建議我們可以考慮佈局納指100指數,原因是在海外市場,INVESCO旗下的納指100基金已經有2000億美金左右的規模,產品潛力可期。
但是當時我們看到國內市場上,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基金已經有12只之多。若是我們選擇再去佈局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從成立時間上看,已經排在第13名的位置,未來這隻基金很可能淪為「迷你」基金。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借鑑了主動投資的思維,對納斯達克100指數做了beta升級,順勢佈局了納斯達克科技ETF。該基金於2023年7月19日成立,截至4月22日,不到一年的時間,基金規模已經從成立之初的不到5億元增長至接近70億元。尤其近兩三個月來,溢價率長期處於市場領先地位,投資者交投極為活躍,市場認可度很高。納指科技ETF的例子說明了在中國市場有很多指數產品可以升級,這是我對於ETF創新的理解。
第二個是策略,策略代表着中國ETF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我看來,ETF單品時代即將結束,接下來將迎來組合時代。目前ETF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基金管理人以及財富管理機構需要依靠打造適合投資者的策略組合來贏得市場。去年景順長城推出的「紅利低波+納指科技」極簡二元啞鈴策略,在投顧端贏得較好的口碑,也收穫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
最后,我們也倡議從媒體角度去呼籲給ETF更多的支持政策,相信中國ETF市場的創新一定是星辰大海,謝謝。
趙栩:下面一個問題請問恩總,您作為摩根資產管理中國資產配置及退休金管理的首席投資官,擁有非常豐富的多資產投資經驗。在您看來,當前ETF產品在全球資產配置當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對於中國的投資者而言,應該怎樣利用好跨境ETF來優化自己的投資組合?
恩學海:首先,對於投資者而言,打造全球資產配置需要豐富的底層工具,這樣才能搭建多樣化的策略,同時通過底層資產的低相關性來優化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徵。ETF具備工具化屬性,在這方面優勢顯著。
其次,放眼全球成熟資本市場,以美國市場為例,目前主動權益基金能夠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很大。若是能拿到1%、2%的超額收益率,大概率能排在同類型基金收益的前10%、20%的水平。由於主動投資很難持續地給投資者獲取超額收益,因此,在海外市場,被動投資是普通投資者的必選項。對於國內投資者而言,以ETF為代表的指數產品是我們進入全球市場必經之路,也是最為核心的工具之一。
第三,對於我們中國投資者而言,絕大多數的非本土市場都不在我們的投資能力圈之內。即便是美國本土的投資者,絕大多數情況下,對於自己不太熟悉的海外市場,他也更傾向於通過指數產品參與海外市場投資。 從這些角度看,具備簡單、高效、透明、高流動性等優點的ETF是投資者參與海外市場投資的最優工具。
除此之外,同行剛纔都提到主動管理型ETF在全球ETF市場上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包括摩根、富達在內的很多海外機構管理人過去幾年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夠給中國市場投資者帶來相關投資工具。
五、
指數投資是長期投資的好工具
看好核心資產長期表現
趙栩:恩總的分享讓我們從更新的視角審視中國ETF未來發展路徑。一般説起指數投資都與長期投資關聯,指數投資是長期投資理念下非常好的投資工具。下一個問題我想請問六位嘉賓,如果讓您現在選擇一隻ETF持有10年,您會選擇哪一隻產品?
趙雲陽:從現在看未來5—10年,應該尋找確定性最高的資產配置。假如未來10年全球還是延續當前這一動盪格局,拿黃金絕對沒有問題。另外,紅利策略應該始終是未來5—10年大家的底倉配置。
王樂樂:未來10年怎麼走?帶着這樣的思考,我想説,前面我講的所有內容都是爲了這個問題做鋪墊。相信股價創新高是我們在座各位的夢想,而股價走勢取決於估值及盈利,若是ETF背后一攬子股票的EPS能從1塊錢漲到10塊錢,股價可能就能漲10倍,當然估值不能太貴。  
價值100指數的嘗試就是在全市場中找出盈利最好的股票,跟蹤價值100指數的價值100ETF在2018年11月發佈時,上證指數在3000點附近,目前上證指數還在3000點附近,而依靠盈利驅動,價值100指數卻表現不俗。站在未來10年的角度上看,以盈利為驅動的投資邏輯不會變化,以價值100指數為代表的投資策略,就是將主動和被動結合在一起的投資方向。
而在寬基領域中,老的寬基指數或多或少都存在改進空間,我更看好以深證50和中證A50為代表的新寬基指數。
汪洋:我比較堅定地看好以AI為代表的科技浪潮,這一科技浪潮可能等同於2000年的互聯網浪潮。既然是革命性科技浪潮,我們認為這一周期可能以10年為維度計算。從過往歷史表現來看,納指走勢非常突出,而納指科技的表現更是優於納指,所以我們認為對中國投資者而言,納指科技可能是適合10年持有的資產。
艾小軍:站在當下,我非常看好科技領域的發展前景,我也同時對科技領域的細分賽道抱有信心。如果將資產持有10年,科技類資產將在我自己的投資配置中佔80%左右的倉位。在這一信念之下,我認為未來應該更多配置中國科技類資產。
張凱:若是選擇能夠代表中國經濟中流砥柱的資產,我認為可能是A50ETF基金。
恩學海:我們相信中國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在過往20多年里,摩根資管每年都會發布我們的長期資本市場假設,我們對中國市場未來10—15年的年化收益仍然很有信心。如果大家傾向於相信這樣的判斷,就應該持倉中國的核心資產。在我看來,中證A50指數應該就是我們的核心資產。
中國資本市場
和ETF市場會繼續互相成就
趙栩:結束今天第一場圓桌論壇之前,想請各位用一兩句話簡單表達一下您對中國ETF市場發展的期待,同時談談對於投資者有哪些建議?
趙雲陽:新「國九條」的出臺意味着ETF迎來大發展的時代,在ETF大時代浪潮中,希望我們所有的資產管理人通過專業化的服務來陪伴投資者,做好客户陪伴,同時秉持着「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繼續為ETF行業賦能。
王樂樂:期待ETF讓投資變得更加簡單,同時建議ETF的各類玩家一起把生態建設得更加完善。
汪洋:大道至簡,投資其實可以很快樂,謝謝。
艾小軍:我希望ETF投資者有更多獲得感。
張凱:希望參與ETF的投資者都能賺到錢。
恩學海:在座各位都是ETF的核心投資者,希望大家都能為ETF提供更加健康的發展環境,謝謝。
趙栩:我作為從業者也簡單分享一下,現在ETF產品已經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更加習慣用指數的眼光來觀察市場,也習慣將ETF作為配置工具,這個趨勢未來不會改變。我們也相信中國資本市場和ETF市場會繼續互相成就。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發言,今天第一場圓桌論壇就到這里,希望這些討論能為ETF市場未來的蓬勃發展帶來啓發,謝謝。 
編輯:艦長
審覈:許聞
完整視頻請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