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融雲:用MaaS為B端尋找AI最優解

2024-04-25 15:12

作者:港股研究社

如果沒有開源,就沒有Linux、PHP、MySQL,也就沒有中國的數據庫和互聯網;如果沒有Transformer的開源,也就不會有OPEN AI和ChatGPT。但正因為有了開源,纔會出現AI同質化,也就將導致MaaS(模型即服務)不稀缺,進而導致@百融雲-W(6608.HK)們即將面臨價格戰?但,這是事實嗎?

以上觀點刻舟求劍、完全錯誤,因為傳統IT開源的是全部源代碼,但AI大模型不會開源訓練過程和訓練數據。而語料的缺失,正是中國AI公司想爭奪MaaS業務和B端市場但又缺乏競爭壁壘的關鍵。

曾經的「LAMP」棧:Linux是開源的操作系統內核,開放源代碼與開發者社區,后世的安卓系統便脱殼於此;Apache HTTP Server是一個Web服務器軟件,處理HTTP請求並提供Web頁面;PHP是開源的服務器端腳本語言;MySQL是開源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RDBMS),用於網站和在線應用的數據存儲,共同構成了互聯網世界的基座。但早在AI時代到來之前,雲計算時期的開源就已經發生了變化。

核心原因,就在於——「商業化」,也就是科技公司開始利用開源做生意。

彼時的雲服務商通過大量採用和貢獻開源技術,如OpenStack、Docker,將開源軟件與雲服務緊密結合,通過提供基於開源軟件的雲服務來創造商業價值,如AWS、Azure等。而到了現在的AI時代:OpenAI已不再Open。

AI大模型的開源戰場,交給了Meta、Llama這些AI大模型,但Llama2並不符合開放源代碼促進會(OSI)設定的定義,比如禁止使用Llama2去訓練其它AI模型以及如果該模型用於每月用户超過7億的應用程序和服務,則需要獲得Meta的特殊許可證。

作為中國MaaS的頭部玩家,百融雲曾經也一度擔憂開源AI帶來的競爭壓力,但事實上,開源AI除了訓練許可之外,商業化領域最大的痛點還在后面。

首先是開源的方式,Llama的開源方式是指在開放源代碼的同時,對使用、修改和分發該模型的行為施加一定的限制。這與完全開放的開源許可證不同,后者通常允許用户在幾乎不設限的情況下使用和修改軟件。雖然Mistral、谷歌的開源AI模型Gemma,同時開源了模型的權重和架構,但是對於AI模型訓練的數據和訓練過程並不開源。

這兩項,恰恰就是MaaS模式已經出現,但玩家少之又少的原因。因為沒有Fine-tune和垂直領域私有化數據訓練的AI模型,是沒有任何商業化可能性的。

百融雲MaaS業務的主要戰場是金融業,作為中國六大基石產業之一,中國金融機構是不可能允許將數據用於訓練開源AI模型的,尤其是來自海外的開源AI。

金融機構對於MaaS服務的使用,第一層是單次使用直接得到信息輸出(Equivalent模式);第二層是基於現有搜索引擎,AI通過對實時信息的智能檢索和分析,經過加工后再生成信息反饋(2-Stage Search Summarizer模式)。所以中國的金融機構需要不停的在業務流程中調取實時信息,並且依賴百融雲MaaS服務的擴展能力,假定AI模型會檢索傳統搜索引擎中的相關內容,並基於每條搜索內容生成結果響應,如貸款申請評分、財富管理產品推薦等等,並將模型認為最好的答案輸出給用户,50 tokens的信息輸入條件下,每次基於傳統搜索引擎生成10個響應,每個響應中有平均1000 tokens,並最終生成400 tokens的搜索結果。

舉一個MaaS在財富管理的實際應用,一位客户提出了「有5萬元可供投資」的需求,百融雲的MaaS服務就會調用所有的AI模型庫,其訓練數據來自金融機構的產品中心、客户中心、賬户核心、風控、商户、運營管理等不同的業務部門,最終形成的MaaS業務調用結果就會是:「您的投資風格是穩健型,您是我行尊貴的鉑金客户,我行目前有平均年化收益3%的理財產品,起投金額正是5萬……」。

中國企業用户從來要的就不是AI大模型,而是能幫助用户創收的AI解決方案,可以是AI產品,也可以是AI服務。但很明顯,上述百融雲MaaS業務的案例,是所有開源AI模型無法實現的。

因為無法獲得垂直領域訓練數據的開源AI,與不能變現的小程序沒區別。

百融雲MaaS業務在2023年實現收入8.91億、同比增幅17%、且有99%的核心客户留存率。如果開源AI模型能取代百融雲的地位,或許客户早就更換AI服務商了,因為在Scaling law法則下,就算開源具備私有化部署的成本優勢,也彌補不了無法商業化的劣勢。

百融雲們,似乎之前也高估了開源AI的威脅。換言之,開源AI上不了中國商業化的高端局。

目前百融雲的MaaS收入僅僅相對於金融機構信貸總額的萬分之幾,中國消費信貸這麼大的市場,即使成為千分之一的體量,百融雲要面對的也將是幾百億規模的普惠金融AI市場。現在便開始展望天花板,未免早了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