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首款CAR-T療法、首個自研小細胞肺癌PD-L1,上海生物製藥加速領跑

2024-04-25 12:09

藍鯨財經 屠俊

2017年,秦阿姨被確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癌幾年,先后經歷12次化療仍未控制病情。「當時真是絕望了。」秦阿姨説。

后來,秦阿姨成為阿基侖賽注射液CAR-T臨牀試驗首位入組治療的患者,使用阿基侖賽注射液(奕凱達)后,身體不適的症狀得以改善,體內檢測也發現沒有癌細胞了,現在秦阿姨已經健康生活五年多了。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這背后是上海近十年來生物製藥產業的高速發展。目前,生物醫藥是上海市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從誕生在上海浦東的國內首款CAR-T療法,到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獲批小細胞肺癌(SCLC)適應症的PD-L1抑制劑,再到新型靶向藥物、合成生物學、AI+新葯研發、新型偶聯藥物等等,好藥新葯、創新技術突破不斷在上海涌現,惠及越來越多患者。

國內首款CAR-T療法誕生於上海浦東,打開了細胞免疫治療新紀元

在生物醫藥產業體系中,細胞與基因治療(CGT)產業正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CGT產業的領導者。

腫瘤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的新方向,CAR-T免疫療法則是一種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方法。無論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這項技術的研發都非常火熱,而很多人也許不知道,點燃科學家們研發激情的是一個叫Emily的小女孩,她在接受了這項神奇的療法后,癌細胞奇蹟般地在她體內消失了。

Emily的成功治癒,也意味着CAR-T療法將給全球帶來歷史性的變革。

2017年,全球首個CAR-T細胞療法正式獲批上市,與此同時,國內很多患者也盼望CAR-T細胞療法能夠進入中國。而就在2021年,中國的腫瘤患者終於迎來了細胞免疫治療元年!兩款CAR-T療法先后在國內獲批。

2021年6月,國內首款CAR-T療法阿基侖塞注射液(商品名:奕凱達®)上市,治療復發難治性淋巴瘤,填補了國內細胞治療領域的空白。而這背后是復星醫藥對於前沿創新技術的敏鋭洞察力,2017年,復星醫藥與Kite Pharma成立合營公司復星凱特並積極探索推進全球領先CAR-T細胞療法在中國的臨牀及落地。

而復星凱特的研發中心正是在上海浦東建立,將全球最領先、最成功、最有前景的CAR-T療法引進上海,正助推中國加快融入全球創新葯研發產業化體系。

事實上,CAR-T治療的製備方式非常複雜。區別於傳統藥物,CAR-T需要採集每一位患者體內的T細胞,因此每個患者都需要一條單獨的生產線,而製備完成后的產品也僅限於患者自身使用;其次,定製性還體現在CAR-T生產製備上,採集的患者T細胞運達產品製備基地后,將經過600多道工藝、20多位專業的製備工程師完成生產,並需通過嚴格的質控及質檢步驟,以確保符合回輸標準、最大化患者獲益;製備成功的CAR-T藥物將通過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及專業的患者服務團隊,及時地將CAR-T藥物回輸到患者體內。

就是因為CAR-T成本較高,如何提高患者的可及性成為又一主要問題。自產品上市后,復星凱特積極推動提升CAR-T產品可及可負擔性,依託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探索創新支付方案,包括積極推動納入各省市惠民保清單,並通過深化與TPA (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保險公司的合作,持續提高患者對奕凱達®的可負擔性。

2024 年1月,復星凱特在國內率先推出按療效價值支付的創新方案,為國內高值創新葯品的支付模式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國內已獲批上市4款CAR-T產品,即阿基侖賽注射液(CD19)、瑞基奧侖賽注射液(CD19)、伊基奧侖賽注射液(BCMA)、納基奧侖賽注射液(CD19),價格均約百萬。除了上述已經獲批的4款CAR-T藥物,還有兩款藥物正在預備役狀態。

隨着整個行業規模上漲之后帶來的規模效應,無論是生產、製造端還是推廣端,成本都會逐漸被攤薄,患者可及性將會進一步提高。

在今年上海兩會上,上海市政協常委、復星國際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啟宇指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經歷了過去十年的快速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逐步縮短,正迎來從「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好」的關鍵節點。醫藥產業也逐步開始關注源頭創新,醫藥基礎研究成果斐然:科研機構實力強化、人才梯隊充實壯大、科技成果轉化加速、論文專利快速增長。

「針對創新產品的研發、臨牀、生產、上市、入院等重點領域,上海在近年來均出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來支持上海的生物醫藥企業全產業鏈條的創新研發和產業發展。但目前尚存在基礎研究環節依然相對薄弱、政產學研資合作轉化機制有待加強、高值創新葯合理回報路徑尚未打通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以推進產業的健康發展。」陳啟宇建議。

首個自主研發的獲批小細胞肺癌(SCLC)適應症的PD-L1抑制劑

不僅能將全球頂尖藥物引進來,上海還能通過自主研發打造出頂尖藥物。

小細胞肺癌(SCLC)約佔肺癌總體發病率的15%左右,是一種侵襲性強、高級別肺神經內分泌腫瘤,其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生長迅速,侵襲力強,容易耐藥,且較早發生轉移,預后較差。

小細胞肺癌分為侷限期和廣泛期,約70%的患者初診時已經為廣泛期。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作為高侵襲性惡性腫瘤,治療選擇有限,為患者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

2023年初,作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獲批ES-SCLC適應症的PD-L1抑制劑,阿得貝利單抗(艾瑞利®)獲批上市,該款藥物作為1類創新葯由恆瑞醫藥子公司上海盛迪申報。

PD-L1抑制劑的出現,改變了ES-SCLC的治療框架。而阿得貝利單抗(艾瑞利®)的上市,打破了3年來進口PD-L1抑制劑產品在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領域的壟斷地位,為中國小細胞肺癌患者帶去治療新希望。

研究顯示,阿得貝利單抗聯合化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總生存期(OS)達15.3個月,降低死亡風險達28%,2年生存率達31.3%,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

恆瑞醫藥方面表示,阿得貝利單抗的研發從抗體選擇到抗體改造,都沒有跟隨進口PD-L1抑制劑的研發思路,其背后凝聚了眾多中國科學家、研究者的智慧和心血。

目前,阿得貝利單抗已被上海等多個城市納入「惠民保」特藥報銷目錄。「惠民保」是由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指導、保險公司商業運作、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地方定製型補充醫療保險,抗腫瘤藥加入報銷目錄,將大幅減輕腫瘤患者自費負擔,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恆瑞醫藥方面表示,上海是恆瑞全球戰略佈局的重點,2000年上市之初,恆瑞醫藥首發募集資金就是投建位於閔行區的上海恆瑞研發中心(簡稱「上海恆瑞」),歷經近20年發展,目前上海恆瑞已打造為創新葯研發中心及高端製劑生產基地,從事新葯發現、前端開發、藥物研發新技術平臺構建等工作。

多年來公司在上海不斷擴大產業規模,2018年,位於張江的上海盛迪大樓建成投入運營,着力打造全球臨牀醫學中心和國際商務總部。截至目前,公司已在上海申報1類創新葯2款,2類創新葯1款。

目前中國醫藥行業正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正努力從「製藥大國」向「製藥強國」邁進。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市重點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對搶佔新一輪科技變革制高點、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上海出臺了《關於新時期強化投資促進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政策措施》《關於促進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葯械發展的若干措施》等若干條政策意見,從前沿賽道、創新要素、審評審批、數字化轉型等多個維度,大力推動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生物醫藥頭部企業,恆瑞醫藥的研發思路或是中國創新葯發展的一個縮影。恆瑞醫藥方面表示,公司的研發宗旨是,以「未滿足的臨牀需求」為導向,通過深入瞭解疾病特點及人羣差異,持續關注患者需求變化,洞察並挖掘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體現臨牀價值。

數據顯示,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飛速發展,2019年到2023年,產業規模從3833億元提升至933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5%;工業總產值從1319億元穩步增長到186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9%。

而在國家和上海打造未來產業的新背景下,無論企業還是政策支持都在促使行業積極尋找和佈局新賽道、新方向,目前上海已經聚集了一批創新主體,在前沿技術領域的發展和培育上發揮着創新策源和示範引領作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