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夜讀 | 一漲就覺得倉位輕,一跌就覺得倉位重?這里有4種倉位管理方法

2024-04-24 23:54

1/6、倉位管理不是獨立的方法

同行聚到一起,「現在幾成倉位」是最常見的問題,平時后臺和星球收到最多的問題之一也是在問:怎麼控制倉位更合理?

投資教程中也有各種倉位控制的簡化方法,比如金字塔加減倉,三等分加減倉法。

但倉位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指標,每個人都應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需要理解倉位最底層邏輯,否則就會反覆出現「一漲就覺得倉位太輕,一跌就覺得倉位太重」。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倉位控制的不好,根本原因在於倉位管理與你的投資方法有衝突,有兩個主要原因。

原因一:股票倉位水平並不等同於風險偏好

一般來説,倉位高代表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高,但這也不盡然,倉位僅代表股票賬户內股票的佔比,而大部分散户只用了一部分的家庭金融資產進行股票投資,一個拿了30%的資產做股票的人,跟一個80%的錢都在股市上的人,同樣的倉位代表的風險收益完全不同。

此外,非職業投資者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相對於固定金額的職業投資者,可以開啟「無限子彈模式」,所以收入相對於股票賬户資產的比,也會大大影響倉位管理的效果。

原因二:倉位管理與價值投資理念有根本的衝突

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股票賣出有三個理由「邏輯變了、貴了、換成更好的」,而倉位管理中,賣出的唯一理由是:投資者認為接下來市場將有調整,所以賣出股票降低倉位。

價值投資者只判斷個股當前的性價比,而倉位管理只判斷市場未來漲跌,這二者之間存在根本理念的矛盾,水火不相容,硬扯在一起,個股也做不好,倉位管理也管不好。

真正的深度價值投資者,倉位只是一個結果,而非原因,不存在「倉位管理」,巴菲特前兩年大牛市手握大量現金,並不是因為認為股市要跌而輕倉,而是覺得當時沒有什麼便宜的好股票,只好持有現金,今年開始大買特買,也不是想提高倉位,只是覺得有些股票便宜到出現買入機會了。

巴菲特還有一個不得已的原因,錢太多,沒有辦法集中在一兩個股票上,找不到機會只能空倉;一般散户不存在這個問題,即使是2015年那種牛市,4000多家公司也總能發現一兩家估值合理的,就可以全倉持有,因此可以常年滿倉。

但是,深度價值投資只是投資方法中的一種,很多投資方法都要判斷大盤、行業的估值與趨勢,比如很多自上而下做行業及大類資產配置的資金,此時,倉位管理就成了投資方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所以,倉位管理不是一個獨立的判斷,並不是感覺要漲就加倉、要跌就減倉那麼簡單。它應該是你的投資體系有機的一部分,至少不應該產生衝突。

如果從目標來分,倉位管理有幾類方向。

2/6、第一類:以擇時為核心的體系

所謂「擇時」,就是在市場處於上升趨勢中加大股票倉位。

這一類投資體系的收益來源以指數差價為主,個股選擇為輔,甚至直接投資指數ETF或股指期貨,不關注個股,這就避免了「個股買賣與指數判斷」的矛盾。

也有部分投資者在平時儲備了大量可投資個股,一旦出現時機,就開始組合分散買入,以期超過指數的超額收益,但其核心收益仍然來自指數波動。

這一體系的原則是,有錢賺的時候就滿倉出擊,看不到機會或賺不到錢就空倉等候,越是重視擇時的投資者,其倉位往往越是大開大合,極端者只分為空倉、一兩成倉、滿倉滿融三種狀態,從空倉輕倉到滿倉滿融可能只需要一兩分鍾(小資金)到一兩天的時間(大資金),反之亦然。

這一體系內部也有區別,有些人喜歡參與每一次小級別的波動,有些人只參與大的波動。出手頻次越高,失誤的概率就越高,后者是極度追求勝率的投資者,常年在賭場里轉悠,卻很少下注,只參與勝率賠率俱佳的時機。

所以,既要時刻保持高關注度與參與度,又要抵抗大部分的誘惑,這正是這一體系最大的難點。

另一個難點是判斷失誤后的止損,不用「價值投資」、「做時間的朋友」給自己找拖延決策的藉口。

因為有較長時間空倉,這一類人必然不是深度價值型投資者,因為后者需要常年持倉。那麼,有沒有與深度價值不衝突的擇時倉位管理方法呢

3/6、第二類:深度價值加擇時

深度價值加擇時的方法,是用階段性的做空股指期貨去對衝大盤下跌的風格,長期保持個股倉位,不做差價,以解決個股長線持有與大盤擇時的矛盾。

這種方法的具體操作是兩條線:從下而上的選擇個股,長線持有,同時觀察大盤,如果判斷未來一段時間有較大的下跌風險,就開期指空倉,風險過后就平倉。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期指本身並不是爲了賺錢,而是在預判有系統性風險時,不賣出股票的同時降低風險暴露。

很多人覺得,有風險就賣出股票,等風險過后再買回來就是了,何必這麼麻煩呢?

在充滿誘惑的股市,原則是第一位的,是超越投資方法與個人判斷的最高存在法則。深度價值投資的原則就是不迴避大盤風險,如果覺得危險就賣出,就會漸漸養成做差價的習慣,最終你也賺不到長期成長的錢。

要麼你一開始就放棄長線,要麼從一開始就放棄差價,唯一的折中余地是期指對衝,沒有第四條路線。

期指對衝只適合100萬以上的資金,100萬以下的投資者可以用指數ETF期權的方式對衝,但玩法更復雜。操作不慎可能兩頭虧。

所以對於大部分散户,基於自下而上選股的深度價值模式與指數擇時的矛盾很難解決——當然,也不需要解決,忍受指數波動的衝擊,才能專注於企業長期價值的變現。

相比而言,基於自上向下的行業配置的選股與投資體系,就可以與指數擇時方法相融合。

4/6、第三類:配置型風格的擇時

配置型風格的特點是自上向下選股,先有看好的行業板塊方向,再在這些方向中尋找合適的個股,這是大資金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種適合散户的投資方法。

為什麼説配置方法與擇時方法不衝突呢?

純個股長期阿爾法賺的是公司業績的錢,與大盤走勢關係較弱;而行業配置是中短線投資,能夠走強的行業板塊數量——代表配置勝率,與大盤的強弱直接相關。

原則是:如果判斷大盤整體向下,能逆勢向上的板塊很少,就需要減少倉位,集中佈局於最有把握的方向,就算錯了,損失也可控;如果判斷大盤整體向上,能同時向上的板塊就更多,勝率可控,就可以用更高的倉位佈局更多方向,同時賺倉位和方向的錢。

具體操作上,在行業配置決策前,加一個大盤趨勢的判斷,比如説,如果每個方向配兩成倉位,趨勢向上可以滿倉配五個方向,趨勢向下就輕倉集中於一個方向,趨勢看平,就半倉精選兩三個方向。

這麼做,就把指數判斷、倉位管理和行業配置,有機地結合起來。

上面三種倉位管理方法的共同點,都屬於擇時的方法,但還有一種非擇時的倉位管理方法。

5/6、第四類:根據賬户盈虧調節倉位

市場真正出現單邊上漲和下跌的時間都不長,大部分時候都處於無趨勢的狀態,此時,倉位高低只會增加波動,並不影響最終收益,倉位管理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重要。

此時,倉位更重要的作用是控制個人風格不適應市場風格的賬户虧損風險。

有經驗有能力的投資者,這一階段的虧損大部分都是因為與市場風格不匹配,而導致投資者鉅虧的,往往是在逆風時賭性大發,追求「翻盤」,結果越虧越大。

所以這一方法很簡單,不做指數判斷,虧損時降倉位,賺錢時加大倉位,主要針對體系不是很強的散户,或者沒有硬約束的遊資和小機構。

如果你發現近期虧損比較大、持續跑不贏指數、或者大家都賺錢你虧錢,這種時候,強行做下去,可能越做越虧,就應該降低倉位,至少降到5成以下,減掉一些你不是很有把握的標的,基本面有可能發生變化的標的,以及很弱的標的(不適用於深度價投),以及長線大倉位的品種也可以先降一些倉位下來。

降低倉位的作用,一方面是在風格不應期減少虧損,等這一段時期過去,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小倉位嘗試一些新打法、新風格,説不定會在投資方法上有驚喜。

但也不要空倉,否則你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把倉位加回來。

6/6、倉位管理是「小馬過河」

總結一下:

1、本文列舉了倉位管理的四種常見方向:

一、純指數擇時

二、深度價投加擇時

三、配置型

四、個人賬户盈虧調節

2、倉位管理可以分成指數擇時與非擇時體系,前三種都是擇時體系,最后一種是爲了控制個人風格不適應造成的虧損

3、前三種擇時體系中,第一種是利用指數波動盈利,第二、三種旨在避免指數波動對盈利的影響

4、第二、三種的區別在於自下而上的選股和自上而下的選股,前者的收益來源於個股研究,后者主要是行業方向選擇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倉位其實就是賬户股票與現金的配比,與市場判斷有關,與投資體系有關,所以倉位管理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簡單的招式。

從投資風格的角度,倉位代表的是高風險資產佔比,與個人風格偏好有關,與個人的風險偏好有關,是「小馬過河」個性化選擇。

一個好的倉位管理方法,實際上是對自己投資體系理解的昇華與靈活運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