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深挖礦」「穩盈利」預期明確,復星國際將迎價值修復

2024-04-24 21:06

作為H股代表性上市企業,復星的一舉一動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在最近召開的業績會上,32歲的復星交出2023年度成績單,凸顯穩健踏實:報告期內,營收淨利雙增長,總收入人民幣1982億元,同比增長8.6%,實現連續三年持續增長;歸母淨利潤為人民幣13.8億元,盈利能力企穩回升,在綜合型上市公司中表現亮眼。與此同時,現金分紅達3.1億港元,派息率穩定維持在20%,上市17年來累計現金分紅達256億港元。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復星保持戰略定力,繼續堅定推進‘瘦身健體’。一方面加大力度退出了部分非核心、非戰略性資產,持續壓降債務,夯實了資金安全墊,為新一輪增長蓄力。另一方面,進一步聚焦家庭消費主業,加碼佈局優勢產業。」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在致股東信及業績發佈會上均表示,「我們更加明確,要聚焦於打造可持續的、可預測的、穩定的盈利企業,核心就是聚焦已經形成優勢的企業。」
分析人士注意到,截至2023年底,復星國際調整后的NAV為每股19港元,較當前股價有較大折讓,「聚焦擁有競爭力的核心業務,能夠帶來更高質量的利潤,戰略的堅定執行,也讓投資人對復星未來‘持續穩定盈利’有了更明確的預期,預計伴隨着經濟逐步復甦,公司將迎來顯著的價值修復。」
家里有礦,「深挖礦、挖好礦」
從年度業績數據中可見,復星在「家庭消費主業」的戰略佈局上成效顯著,聚焦「深挖」已經形成優勢的產業,不斷完善佈局,為全球家庭提供健康、快樂、富足的生活體驗。
四大業務板塊的穩固構建,形成了強有力的業務支撐體系。2023年,復星四大核心子公司豫園股份、復星醫藥、復星葡萄牙保險和復星旅文,總收入達人民幣1,426.9 億元,同比上升8%,佔總收入比重72% ,集團業務底盤穩固。
具體來看,四大核心子公司均藴藏着高品位的「礦產」,成為復星主業「核心中的核心」。2023年,豫園股份旗下珠寶時尚板塊表現亮眼,營收人民幣367億元,同比增長11%。
復星醫藥生物藥平臺復宏漢霖首次實現全年度盈利,營業收入人民幣53.9億元,同比增長67.8%。其中,拳頭產品漢曲優已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成為獲批上市國家和地區最多的國產生物類似藥。
復星旅文旗下全球度假領先品牌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業績創新高,2023年錄得營業額人民幣151.2億元,同比增長19%;三亞亞特蘭蒂斯營業額達人民幣16.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1%。    
4月22日,復星旅文公佈2024年首個季度運營表現。受益於全球旅遊市場的進一步復甦及公司戰略的有效實施,首個季度錄得旅遊運營營業額達人民幣71.58億元,同比增長15.8%;未經審計之歸母淨利潤較2023年同期穩步提升。
復星葡萄牙保險持續擴大在南美、非洲等域外市場,國際業務總保費17億歐元,同比增長11%,同時保持葡萄牙市場30%的份額,穩居領先地位。
郭廣昌表示:「經過過去十幾年的努力,復星逐步完成全球的擴張和產業佈局,錨定了家庭消費產業主賽道。復星的產業運營策略,也從在全球各地、各個行業‘找礦’‘探礦’,逐漸轉變為‘深挖礦’‘挖好礦’,在已探明的產業,持續深耕,增強確定性,把穩定的盈利增長作為未來複星運營的核心目標。」
對於未來發展,郭廣昌稱,將繼續聚焦核心產業領域,結合自身特點,加強能力建設,練好內功,並在優勢產業賽道積極投資拓展,前瞻佈局,深度發掘復星生態體系能力和價值。    
估值煥新,「瘦身」為「健體」
長期以來,市場一直以為價值投資就是隻買不賣。可觀察偉大公司的投資路徑,將好資產在更好的價格賣出,是價值投資的重要能力。
前些年持續在全球擴張的復星,近年來也在補足「賣出」的功課。
2023年,復星加速退出非戰略非核心資產,包括南鋼、建龍股份、泛亞航運、 ATG及一系列不動產項目等,合併報表層面實現現金迴流約人民幣400億元。
今年4月14日,復星國際宣佈分三筆將其持有的比利時最大保險公司富傑保險(Ageas)的股份出售給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完成交易后,復星預計實現未經審計税前利潤約6000萬至6500萬歐元。
綜合復星近年來「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的戰略定位可以發現,聚焦家庭消費產業主賽道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通過提升運營能力來實現可預測和穩定的盈利。
2023年度業績發佈后,復星國際聯席CEO徐曉亮就明確,復星堅持「瘦身」的目的是「健體」,即針對核心賽道不斷加強產業運營能力。而「瘦身」也有產業和資產這兩個考慮維度。
徐曉亮進一步指出,復星明確聚焦家庭消費產業,要考慮戰略一致性,即能夠強強聯合,形成同心圓的消費產業。如果偏離這個核心目標,哪怕是賺錢的業務,也不是復星想要的。
準確把握時機,有所為、有所不為,復星債務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復星合併報表和集團層面債務總量持續下降,截至2023年末,集團合併報表層面有息負債同比下降150億元,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為50.4%,較2022年末降低2.9個百分點。    
事實上,去年下半年以來,郭廣昌多次公開表示,復星將繼續降低負債,保持輕資產運營,把資金聚焦到研發和創新上,將優勢資源投入到旗下優勢產業,收穫高質量成長。
基於債務結構優化,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將復星評級展望提升至「穩定」。復星國際聯席董事長汪羣斌在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説,復星的目標是將評級提升至標普「投資」級。為此,復星一是需要退出一些非核心、非戰略的重資產;二是,要聚焦到有優勢、可持續的發展業務,尤其是有現金流、有利潤增長業務。
汪羣斌曾詳細介紹過復星未來兩到三年的降債目標,復星國際平均每年要降債100億元左右。「這樣公司的評級能夠更好更快地提升,公司狀況也能夠更健康、更持續,在主業上能夠更可預測地在全球發展。」
觀察歷史上偉大的公司,能把「減法」做好,對公司估值大有裨益。
「福特汽車曾通過‘one Ford’戰略,聚焦核心主業,市場當時也很快給出反應,福特股價在兩年間大漲7倍。」有私募基金經理分析稱。
方正證券分析師認為,隨着各業務板塊逐漸調整優化,伴隨着經濟逐步復甦,預計復星在營收和淨利潤層面會更快修復。
輕舟啟航,科技創新、全球化
市場看好復星的底層邏輯,來自其長期積累的創新和全球化能力。
科技創新是企業得以長足發展的重要引擎,從年度數據可以發現,復星持續加大科技投入,2023年科創投入人民幣74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14%。長期堅持的科創投入,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復星旗下各產業提質發展的強勁動力。成果顯示,復星的創新戰略持續進入收穫期。    
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漢斯狀獲批四項適應症,惠及更多患者,成為國內生物醫藥的「明星產品」。
截至2023年底,復宏漢霖已有5款產品在中國上市,兩款產品全球上市,推動經營業績迎來歷史性轉折——成為首家實現盈利的港股「18A」生物醫藥企業。
另外,據復星國際聯席CEO陳啟宇此前介紹,近年來複星國際旗下的復睿智行已圍繞汽車的自動駕駛等進行產品研發。「公司前期投入了3億元,其中2億多元投入到4d毫米波雷達產線,最近也完成了新一輪的外部融資,希望推動復睿智行創新產品的產業化落地加速。」
「科技創新不僅在醫藥健康板塊投入,在公司的智能製造、快樂消費等板塊也全方位推進,每個板塊都有科創的專項、科創與產品結合。」陳啟宇説。    
「全球化」是復星的另一核心競爭力。2023年復星海外收入達人民幣892億元,同比增長6%,佔總收入的45%,海外收入十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5%。目前復星已在超過3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深度的產業佈局,「全球組織+本地經營」模式日益成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產創新葯「出海」成為熱點話題。復星旗下漢曲優、漢斯狀等創新產品廣受關注。
此外,復星還深耕「全球化基因」的文旅產業,復星旅文旗下Club Med 2023年全球業務均出現增長。其中Club Med美洲地區營業額較2022年同期增長24%;受巴西旅遊市場復甦帶動,巴西成為按營業額劃分的全球第二大銷售市場;在歐非中東地區,2023年營業額較2022年及2019年也分別增長7%及11%。
通過持續推進創新和全球化戰略,復星正在大健康、文旅、消費等多個優勢產業領域,構築競爭力的護城河,確保未來穩定的盈利增長。    
而「穩定的盈利增長」,也將是未來一個階段,投資者重新觀察復星國際股價,把握投資機會的重要切口。
近期,花旗銀行、瑞銀、高盛、方正證券、開源證券、華西證券等國內外機構紛紛對復星后市增長持樂觀態度,給予「買入」或「推薦」評級。
瑞銀在研報中表示,隨着復星持續執行「瘦身健體」策略,盈利狀況有望進一步提升,未來對股東的分紅會持續增加,給予復星國際目標價格6.30港元,預期升幅約57%。

除非另有闡明,本文2023年全年數據均採用2023年1月至12 月平均匯率進行折算(USD/CNY= 7.04310,HKD/CNY= 0.89971,EUR/CNY=7.63524);期末數據均採用2023年12月31日的 匯率進行折算(USD/CNY=7.08270,HKD/CNY=0.90620,EUR/CNY=7.85920)。


復星創立於1992年,經過逾30年發展,已成為一家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秉持讓全球家庭生活更幸福的使命,復星致力於服務全球十億家庭客户,戰略聚焦健康、快樂、富足的幸福生態系統。2007年復星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號:00656.HK),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達人民幣8084億元,MSCI ESG評級為AA,是大中華地區唯——家MSCI ESG評級為AA的綜合型企業。CIS)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