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4-24 14:07
未來網北京4月24日電(記者 凌萌 蘇建軍)時隔三年,新式茶飲賽道終於迎來第二隻上市股票。23日,四川茶百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茶百道」)正式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17.50港元/股。然而,上市首日,茶百道就迎來「當頭一棒」:開盤即破發,隨后持續走低,截至收盤跌幅超過26%,第二天開盤后,茶百道再次大跌,市值已跌去近四成。(曝料郵箱:Rcaijing@163.com 新聞熱線:010-56793767)
上市首日最高跌幅35%,有散户虧超600萬港元
從2008年開出首店,到如今的港股上市,茶百道耗時16年講出了一個新式茶飲品牌的上市故事。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4月,茶百道門店數量為8016家,遍佈全國31個省市。而以2023年零售額計算,茶百道在國內現製茶飲店市場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達到6.8%。
近年來,新式茶飲賽道競爭愈演愈烈,卷價格、卷品類、卷規模、捲上市,在各大品牌輪番上演。僅今年,就有蜜雪冰城、古茗、滬上阿姨等新式茶飲品牌相繼向港交所遞表,發起上市衝擊。
最終,茶百道敲響了港交所上市的鍾聲,成為繼奈雪的茶后第二家上市的新式茶飲品牌。然而,上市首日,茶百道開盤即破發跌逾10%,隨后持續走低,跌幅於午后有小幅收窄,盤中跌幅一度達35.2%,當日股價最終收於12.8港元,跌幅26.86%,市值189.1億港元,較發行市值蒸發近70億港元。
消息面下,投資者們已然「炸開了鍋」。東方財富網股吧不少散户投資者紛紛留言表示,「虧麻了」「開盤即巔峰」「都是割韭菜」……更有媒體報道稱,茶百道上市首日,有散户已浮虧超600萬港元。
事實上,茶百道開盤首日的市場表現似乎已有預兆。在4月15日開啟招股之時,不少散户投資者對茶百道的熱情並不高,並未出現「散户瘋搶新股」的景象。AIPO數據顯示,茶百道公開發售集資額為2.59億港元,而招股孖展資金(保證金)總計為0.97億港元,未足額認購。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藍源資本研究院副院長劉春生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茶百道開盤即破發、股價持續走低等一系列表現,説明資本市場對其興趣程度、信心較低,可能對其商業模式、增長前景以及行業競爭等方面存在顧慮。此前的招股認購情況,也一定程度上預示了茶百道當前的這一低迷走勢。
或走上「跌跌不休」路 同賽道公司股票已跌去八成
4月24日,茶百道上市第二天,開盤再次大跌,最大跌幅超過10%。
三年前,「上市即破發」的故事,同樣在新式茶飲賽道的另一巨頭身上上演。2021年6月30日,「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於港交所上市,開盤即破發,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1%。
作為首個上市的新式茶飲品牌,奈雪的茶僅用三年時間,就向資本市場揭示了這一賽道風光背后的巨大泡沫。財報顯示,自上市以來,奈雪的茶連續兩年虧損(2021年及2022年分別虧損45.24億元、4.69億元),直至2023年才實現了0.13億元的小幅盈利。
更為直觀的一組數據是,奈雪的茶上市即巔峰,股價自此便一路「跌跌不休」,截至目前已較上市之初跌超八成,市值蒸發超284億港元(約摺合人民幣262億元),市值僅剩39.28億港元。
而從目前新式茶飲賽道僅有的兩家上市企業來看,茶百道的境況似乎並不比奈雪的茶樂觀。上市首日,茶百道跌26.86%,較發行市值蒸發近70億港元,表現可謂更「差強人意」。
而從經營情況來看,茶百道同樣尚存隱憂。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茶百道分別實現7.79億元、9.65億元和11.51億元的盈利,值得注意的是,其單店銷售能力卻在逐年下滑,同期的每家門店日均銷售額分別為7414.1元、6927.3元、6887.2元。
此外,不同於奈雪的茶的直營模式,茶百道所高度依賴的加盟模式,也為其發展埋下了諸多隱患。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4月,茶百道門店數量為8016家(其中直營店6家、加盟店8010家),加盟門店數量佔比達99%。
但相較於直營模式,加盟模式在運營管理、門店監管方面存在難度,食安問題更是難以規避的問題,甚至威脅到品牌的聲譽及發展。今年的「3·15」期間,茶百道因門店涉嫌更改食材有效期標籤一度陷入輿論爭議。
而在此前,茶百道更是頻頻觸及食品安全問題「紅線」,上榜監管部門「黑名單」。去年11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年北京食品安全大檢查」公告也通報稱,自2023年1月以來,茶百道位於北京的4家門店被檢出食品安全問題。
對於茶百道上市首日的表現,「是否會走上奈雪的‘跌跌不休’路」引發投資者關注。記者注意到,在東方財富網股吧上,不少投資者留言預判稱:「參考奈雪」「是否會重複奈雪的走勢」。
對此,劉春生向記者坦言,目前來看,茶百道上市后的未來走向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從新式茶飲賽道的模式、路徑來看,茶百道與奈雪的茶確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例如都面臨行業的激烈競爭、進入門檻低、產品品類及營銷亟待創新等問題,這些因素都會對茶百道的未來發展、股價走勢帶來影響。
上市前曾斥資179萬元做行業報告,數據嚴謹性存爭議
奈雪的茶的前車之鑑,以及愈發內卷的行業現狀,似乎都在預示着,新式茶飲賽道的故事並不好講。而隨着上市鍾聲的敲響,茶百道需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數據嚴謹性問題便是其中之一。
記者瀏覽發現,茶百道在招股書中,頻頻援引來自「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場情況數據:「茶百道品牌以約6.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我們的(新老門店)保護距離範圍符合行業慣例」「與中國現製茶飲店市場的其他頭部參與者相比,本集團在各線城市的門店數量分佈較為均勻,且更為多樣化」「閉店率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等。
而這些涉及市場份額、優於同行業企業的數據,實際上讓茶百道花費了高額投入。招股書披露,茶百道委託獨立第三方弗若斯特沙利文對中國非酒精飲料行業、飲品店行業及現製茶飲店行業展開研究。並表示,「我們已同意就編制報告向弗若斯特沙利文支付人民幣1,790,000元的費用」。
而茶百道斥資上百萬元購買編制報告的這家機構,最近正遭到媒體及業內人士的質疑。
在弗若斯特沙利文官網上,其自稱全球增長諮詢公司,於1961年成立於華爾街,有約3000位諮詢顧問及分析師,其中中國近500位。63年來,公司利用強大的數據庫和專家庫等幫助大量客户在行業內取得增長、科創、領先的標杆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7年,就有媒體對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行業研究權威性持懷疑態度。近日,媒體報道再指出,弗若斯特沙利文曾為多家被指涉嫌財務造假的港股公司提供市場地位數據的諮詢服務而陷入爭議。這其中,包括已從港股退市的博士蛙、諾奇、輝山乳業等。這些公司在上市前都曾僱傭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市場地位諮詢報告並寫入招股書中,而這些報告隨着這些公司出現各種問題直至退市而引起較大的爭議。
「花錢買行業領先數據,可能是不少企業的慣常做法。但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待考究,尤其是在該編制報告機構近年來飽受質疑的情況下,其研究數據到底有多大價值,目前來看仍存在疑問。此外,這些真實性、嚴謹性存疑的數據,可能會誤導投資者,使其對企業的實際情況產生誤判。若數據提供商存在聲譽問題,或也會對援引數據的企業形象及信譽帶來負面影響。」劉春生分析稱。
對於媒體及業內人士的上述質疑,記者向茶百道公關部有關人士發送了採訪函,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覆。但記者同時注意到,茶百道在招股書中對於「資料來源」做出了頗為耐人尋味的説明:「該等資料及統計數據乃取自多份政府官方刊物及其他刊物以及我們委託撰寫的第三方報告。然而,我們無法保證該等來源材料的質量或可靠性。我們或參與編纂的任何其他各方並未對政府官方來源的資料及統計數據進行獨立覈實,亦不對其準確性發表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