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隧道與地下工程領域50項標誌性工程中國佔9席

2024-04-24 08:56

轉自:中工網

原標題:全球隧道與地下工程領域50項標誌性工程中國佔9席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葉小鍾 趙思遠 劉友婷

4月23日,在深圳舉辦的2024年世界隧道大會上,國際隧道和地下空間協會發布展出全球隧道與地下工程領域50項標誌性工程,中國9項工程成功入選。在9項工程中,中國中鐵隧道局參建7項,分別為成昆鐵路沙木拉達隧道、大瑤山隧道、西康鐵路秦嶺隧道、青藏鐵路新關角隧道、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深圳地鐵14號線、深中通道。

在7項工程中,由中國中鐵隧道局承建的大瑤山隧道頗具代表性。大瑤山隧道位於粵北山區,全長14.295千米,受地理區位因素影響施工難度很大。大瑤山隧道所在地雨季長,降水量大,岩層破碎,暗河多,地質極不穩定。為此,中國中鐵隧道局優化爆破技術,採用大型機械化作業,創新隧道通風、超前地質預報等技術,更是成功穿越了施工難度、作業條件均為世界罕見的九號斷層破碎帶,為中國隧道在軟弱破碎圍巖強富水圍巖中實現大斷面施工開闢新路。隧道於1987年5月貫通,1988年12月竣工通車。

大瑤山隧道的建成,使京廣鐵路上行駛列車的時速從50公里增至100公里以上,加強了嶺南地區與內地的交通聯繫。該工程當時取得了40余項技術突破,使中國隧道建設在發展理念上和具體技術上,步入了新局面。

中國中鐵隧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瞄準世界隧道科技和產業前沿,積極探索盾構隧道智能建造實踐路徑,開展多方面技術攻關,創新研發了包括智能掘進、智能拼裝、智能協同、智能診斷、智能檢測、智能構件生產、智能物管、智能通風在內的「八個智能」為核心的盾構隧道智能建造體系,併成功應用在上海機場聯絡線、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等重點工程,為盾構隧道施工注入「新質生產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