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股東資金鍊斷裂、小股東凍結股權,董事長出局,幸福人壽困局背后這場「命中註定」的消亡

2024-04-23 23:52

  來源:慧保天下

  近期,一連串的中小壽險公司股權變動牽動行業的心。

  橫琴人壽大股東進一步增持,原董事長等高管辭任;

  百年人壽風險處置邁出關鍵一步,大連當地國企擬注資;

  2019年就實現股東大換血的鼎誠人壽再陷困境,傳聞其多個股東擬轉讓其65%的股權;

  早些時候,幸福人壽也傳來人事鉅變,主導了紫光集團保險業務佈局的董事長王慧軒正式出局,與此同時,一眾人保系高管也相繼離開。

  背后的邏輯不難理解,曾經的資本故事、槓桿傳奇在內外環境的擠壓之下,已經沒有生存空間,同樣的,原有敍事邏輯之下的保險業也開始不得不和過去的粗放發展模式説再見,推動降本增效,推動戰略重構,推動公司真正從高速度走向高質量發展——這注定是一場觸及靈魂的改革,傷筋動骨在所難免,而那些抗壓能力薄弱的中小壽險公司,在前期的發展中積累了不少問題的中小壽險公司,更是將率先感受到被時代碾壓所帶來的窒息感。這種痛苦的記憶勢必伴隨行業未來發展。

  此前「慧保天下」寫過華夏人壽、天安人壽,也寫過信泰人壽、百年人壽等,如今,則聚焦幸福人壽,因為在「慧保天下」看來,其自身的坎坷歷程,及其幕后股東的博弈,最能代表保險業如今深刻的變化。

01

幸福人壽驚變,董事長王慧軒出局,「人保系」高管如何安排值得關注

  原復星保德信人壽總經理陳國平接班王慧軒,擬任幸福人壽新一任董事長(尚須監管批准),是一段時間以來的行業熱門話題,從一家小險企到一家中等體量的險企,從總經理,到擬任董事長,陳國平的職業履歷無疑漂亮,但業內也有不少人士為其捏了一把汗——各種因素影響之下,壽險業,尤其是中小壽險公司「不好乾」,已經成為共識。

  相較於陳國平履新,媒體關於王慧軒辭職的着墨並不多,但實際上,在慧保天下看來,王慧軒的辭職,纔是幸福人壽此次人事調整中,最值得關注的變量——作為幕后大股東紫光集團派駐的董事長,王慧軒的辭任,不僅代表着公司激盪的人事風雲,還體現了股東之間的博弈與平衡。尤其是,伴隨着王慧軒的離開,一眾追隨王慧軒而來的人保系高管也將陸續出走。

  通過幸福人壽2023年償付能力四季報,可以發現,董事(不含獨董)以及高管中,人保系高管佔比達到50%左右:

  董事、總裁廖定進,曾任人保壽險總裁助理;

  董事柏凌,曾任人保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

  副總裁、財務負責人、總精算師李斌,曾任人保壽險精算部/再保險部總經理;

  董事會祕書郭俊,曾任人保壽險銀行保險部總經理助理;

  總裁助理、合規負責人、首席風險官姜志強,也曾於人保壽險任職,曾任甘肅分公司總經理;

  總裁助理、江蘇分公司總經理(兼)龐大鵬,曾任人保壽險個險部總經理;

  此外,2023年宣告離職的原幸福人壽黨委委員、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王家春,也曾任人保資管首席經濟學家。

  14名董事(不含獨立董事)、高管中,有人保工作經驗的人佔比達到50%,這也註定了,王慧軒離職后,幸福人壽將不得不直面再一次的高管團隊大換血。

  目前,已經有多名高管明確將離開幸福人壽。

02

成敗王慧軒:助力紫光集團斬獲產壽牌照,經營一度回暖難抵歷史欠賬

  回顧幸福人壽發展歷程,王慧軒無疑是賦予其新的希望的關鍵人物。

  自2017年以來,保險業逐漸遠離高光時刻,走向平淡,但保險公司牌照作為一種金融牌照,尤其是壽險公司牌照,仍受到資本界的熱捧,甚至不乏「痴迷者」。紫光集團就是其中的一個。

原人保資本董事長王慧軒,2016年,其加盟紫光集團出任董事、聯席總裁,成為紫光集團佈局保險業的核心操盤手。

  公開資料顯示,王慧軒出身政府部門,曾任共青團新疆區委常委,中共新疆烏魯木齊市市委委員等職。2006年9月進入保險業,在分公司歷練數年后升任總公司副總裁,2015年6月任人保資本董事長、總裁。

  王慧軒加入紫光集團后,先是計劃發起設立一家壽險公司,名為「中青人壽」,不過,最終未能如願。

  2018年,其不再執着於發起設立,轉而通過參與定增的方式,以28.368億元的代價獲得雲南省首家地方法人險企誠泰財險33%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19年6月,他獲批出任誠泰財險董事長。

  將財險公司收入囊中之后,其又將目光投向了幸福人壽——受幸福人壽持續多年虧損,以及央企迴歸主業的影響,大股東信達資管有意出售所持幸福人壽全部股權。2019年6月11日,中國信達發佈公告稱,公司擬通過省級以上產權交易所對外公開轉讓公司所持全部幸福人壽,股權佔比為50.995%。

  中國信達願意出讓控股權,這對於急於在壽險牌照方面有所斬獲的紫光集團而言,無疑是不可多得的投資標的,二者一拍即合。為規避持股單一險企持股比例不超1/3的有關規定,紫光集團通過誠泰財險收購幸福人壽股權的同時,還找來一家地方國資企業,即東莞交投。最終,兩家公司聯手拿下幸福人壽大部分股權,其中,誠泰財險持股30%,東莞交投持股20.995%,分別成為幸福人壽第一、第二大股東。

從2019年王慧軒等人保系高管入主幸福人壽以來,幸福人壽的經營出現了顯著的改善。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該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0.76億元、0.97億元、5.16億元、1.71億元,連續四年盈利,只是在2023年,受資產端不振影響,又出現了-2.78億元的虧損。

  不過,即便接手之后整體發展不錯,由於幸福人壽虧損太多,以至於短期內仍無法補足歷史欠賬。

  幸福人壽於2007年11月成立,最初8年間,通過快速鋪設機構,保費收入快速增長。但淨利方面,幸福人壽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09-2014 年,幸福人壽累計虧損達到 33.6 億元。

  經歷「7年之癢」后幸福人壽終於盈利,2015年,幸福人壽乘着萬能險的「東風」實現 3.35 億元的淨利潤。

  然而好景不長,在2015年至2017年實現短期盈利后,2018年幸福人壽就又以68億元的虧損成為行業的「虧損王」,幾乎創下中國保險公司的虧損紀錄。受此影響,當年大股東中國信達的淨利潤下滑超3成。

成立10余年,幸福人壽屢屢增資,最終註冊資本金達到101.3億元,而累計虧損也接近百億元,以至於2019年二季度末,幸福人壽淨資產僅51.52億元。基於此,評估機構針對中國信達所持幸福人壽50.995%的股權給出的估值為69.66億元,最終中國信達溢價數億元,要價75億元。

03

股東受困:紫光集團資金鍊斷裂,東莞交投進退失據,小股東紛紛質押股權

如果只是負債端或資產端的一時困境,尚不足以壓垮幸福人壽,更大的問題還在於股東——多年持續擴張、債臺高築的紫光集團,在2021年終因債務違約、資不抵債,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后續,紫光集團原董事長趙偉國又落馬,混亂之中的紫光集團已經無暇他顧。

  紫光集團於1988年由清華大學創辦,截至2021年,旗下控制企業超300家,間接參股企業超1000家,並間接控股了紫光股份紫光國微等上市公司。之所以能控股、參股如此眾多的企業,與紫光集團持續加槓桿、不斷「買買買」的商業模式有關。

  據不完全統計,2013—2021年間,紫光集團發起了超60起收購,虎賁芯片、紫光顯示器、紫光內存、SIM卡芯片、汽車安全芯片等都有涉獵,2015年,甚至一度想收購臺積電。

  激進擴張之下,紫光集團負債率不斷攀升,截至2019年底,紫光集團資產總計2977.62億元,負債合計2187.47億元。2019年集團總營收769.3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14.30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3.46%。

大肆買買買,紫光集團雖然不是房地產企業,卻與房地產企業有着一樣沉重的債務負擔,這或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紫光集團為何對保險牌照情有獨鍾,畢竟,在一段時間之內,保險牌照一直被地產企業視為最佳「現金奶牛」。

  緊繃的資金鍊一旦斷裂,后果不堪設想。根據紫光集團后續發佈的公告,過去幾年中,趙偉國操縱紫光集團頻繁通過鉅額融資開展境內外併購擴張,導致負債規模過大,加之經營管理不善,紫光集團2020年爆發債務危機,現金流枯竭,無力償還境內外鉅額到期債務,集團和下屬實體企業面臨資產查封、賬户凍結、融資枯竭等重大風險,企業經營陷入難以維繫的嚴重困境。在此背景下,2020年11月,清華控股引入專門工作團隊(后轉為清算組),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依法合規開展債務風險化解工作,並逐步穩住企業基本面。

  紫光集團身陷破產重整困局,原董事長趙偉國也身陷囹圄。趙偉國於2022年7月被帶走調查,去年3月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去年9月,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趙偉國貪污、為親友非法牟利、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一案,趙偉國被指控涉案金額超過14億元,他當庭表示認罪、悔罪。

  而隨着紫光集團的破產重整,尤其是趙偉國的身陷囹圄,王慧軒的離開,或許早已經註定。不過,截至目前,紫光集團官網依然顯示,王慧軒為集團執行副總裁、執行委員會委員。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誠泰財險收購幸福人壽之時,一同參與投資的,還包括持股比例達到20.995%的二股東東莞交投集團。

東莞交投是東莞當地的國有企業,參股幸福人壽時,其傍着紫光集團這棵大樹大手筆進軍保險業,給予頗高期望,然而如今卻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如果想要退出,須找到合適的接盤人,不僅符合監管規定的有關資質,還要擁有大量自有資金,然而在宏觀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符合條件的投資人,已經是稀缺資源。尤其是,現在保險業發展處於底部周期,保險公司估值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東莞交投即便此時能夠找到合適的接盤人,也註定要割肉離場,這與其最初的期望明顯不符。

  另一方面,如果想要增持幸福人壽,並主導幸福人壽未來發展,東莞交投則需要繼續注入大量資金,但行業缺乏信心的當下,要做出這種決策並不容易。

  進亦難,退亦難,東莞交投的焦慮可想而知。

除了大股東、二股東,幸福人壽其他股東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根據幸福人壽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截至2023年底:

  三股東三胞集團所持14.182%股權,全部遭質押和凍結。

  四股東深圳市億輝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所持9.271%股權全部遭凍結。

  六股東深圳市拓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所持7.104%股權中,約63%的股權遭質押,還有少部分遭凍結;

  七股東上海中房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持2.171%股權,也全部遭凍結;

  此外,倒數第二的股東神州風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所持0.067%股權,也遭遇全部凍結。

整體來看,幸福人壽接近3成的股權遭遇凍結,遭遇質押的股權比例也接近3成。

幸福人壽難,背后的股東也難,大股東難、二股東難,小股東也難,跨越不同行業,穿越不同時空,紫光集團和幸福人壽,以及其他股東們,卻呈現經濟轉型大潮中相似的演變邏輯——縱觀日本壽險業發展歷程,從粗放到精細的深度轉型幾乎必不可少,一些企業在大轉型中逐漸走向消亡,同時,一批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也將在谷底強勢反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