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4-22 21:03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回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10年,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推進協同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十年來,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在持續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合作框架協議》簽署,累計有8700余萬元經費用於資助177項基礎研究合作項目,9屆京津冀青年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協同推動京津冀高精尖重點產業發展工作方案(2023)》制定,部署3方面10項重點任務,統籌三地科技部門30余個業務處室工作力量,形成科技成果供需清單機制,建立了三地共享的科技成果庫。而「京津冀協同創新推動專項」,更是累計投入近2.4億元科研經費,立項支持95項課題,引導社會投入5億元。
北京力量,源於深厚的科技底藴和人才優勢。天津勢能,則在前者的輻射帶動下,不斷積蓄和釋放,推動天津乃至整個京津冀地區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雄安速度,更是藉助創新資源和經驗,快速崛起為新的創新高地,展現出令人矚目的發展潛力。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據瞭解,三地科技部門共同簽署了《共同推動京津科技創新合作協議》《關於開展京津冀三地間技術交易數據共享的合作協議》等一系列框架協議,圍繞科技成果轉化、聯合創新攻關、創新生態建設等方面,加強務實合作,構建一體化協同創新生態。
創建於1995年的天融信科技集團,去年7月,把1300平方米的新根據地設立在河北雄安。
作為國內首家專業網絡安全企業,天融信是首批正式入駐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企業之一,更是已經積極參與到新區的數字城市安全建設規劃和設計中,將公司三大攻防實驗室之一的「赤霄實驗室」遷入新區,以加強對新區數字城市安全和入駐企事業等單位的網絡安全攻防服務支撐能力。
天融信累計承接國家相關技術研究課題70余個,擁有包括下一代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諸多方面的課題成果。截至目前,天融信累計榮獲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省部科技進步獎和2項社會科技獎。
去年入駐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妙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聚焦於「體外診斷試劑+檢測服務+人工智能」。妙心生物的母公司在北京,而科研研發、高端醫學檢驗平臺板塊則正在逐漸轉移到雄安新區。如今,公司正在積極探索與京津兩地的高校、醫療機構及行業專家進行科研合作、業務合作,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優勢、人才優勢,實現產業聚集化發展。
「立足雄安,面向全國,未來將走向世界。」妙心生物副總經理王芳軍説。
如果將京津冀畫成一個三角形,另一個角的落點在天津濱海新區。零氪科技2014年成立於北京,2016年在天津成立了零氪科技天津公司,將北京的部分研發團隊遷至天津。
目前,零氪科技自主研發了AI數據治理系統,參與和主導了多個政府科研課題。作為技術支持單位,零氪科技協助搭建了全國首個婦科腫瘤大數據平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術和服務,也多次榮獲行業大獎。
「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技術研發與科技創新資源方面獨具優勢,發揮着引領作用。天津作為我國傳統的工業基地,不僅在醫藥產業方面擁有較大的產業集羣,其醫療臨牀資源也極為豐富。」零氪科技公關總監郭曉龍説。
此外,產業政策的協同、京津冀地區的交通便利,以及政策紅利等因素,也都有助於公司在落地應用和未來推廣過程中的順利發展。正是通過這樣的協同優勢,零氪科技得以在北京進行研發,在天津和河北地區實現技術的轉化與應用。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公司也確實享受到了很多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政策紅利,比如人才引進、落户、技術協同創新、產業的協同發展等。」郭曉龍説,「后續,我們將繼續植根於京津冀地區,加大科研創新力度,加強地區協同創新,推動產業協同發展,進一步依託京津冀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增強輻射全國的業務競爭力。」
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升級,京津冀地區的科技企業、高校、研究機構之間互相開展深度合作,歷經10年發展,終於初步形成了緊密的產學研用創新鏈條。
截至2023年12月底,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數量已突破1萬家。天津設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計4545家,投資額1407.2億元;在河北設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計5589家,投資額1015.01億元。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由2013年的3176項增長至2023年的6758項,年均增長率7.8%,成交額由2013年的71.2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748.7億元,年均增長率26.5%。
其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是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京津兩市打造「京津雙城記」的重要平臺,於2016年11月22日正式掛牌成立,位於濱海新區核心區,起步區規劃10.3平方公里,建築面積575萬平方米,已建成產業載體70萬平方米。園區圍繞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務「3+1」產業定位,打造了具有濱海特色的「類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將中關村的高精尖產業優勢、科研優勢、人才集聚優勢、創新創業成功經驗,與濱海新區的製造業產業基礎、海空兩港優勢、成本優勢、空間優勢等聯合互補,重點承接北京科技創新和研發轉化。」天津中關村科技園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琦説。
而去年8月30日纔剛剛揭牌成立的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集成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展示交流中心、共享路演廳、共享會議室、咖啡圖書吧……處處「別有洞天」,迸發着勃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這里以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科技服務為產業主導,超前佈局新技術、新產品先行先試應用場景,打造「兩地」「兩區」新格局,即空天信息產業集聚地,京津冀高端資源集聚地,中關村集成服務示範區,新產品、新技術轉化應用示範區。
十年來,三地科技部門充分發揮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作用,結合天津先進製造優勢、河北環京地緣優勢,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協同發展。三地科技部門也始終保持高頻次定期交流,共同組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科技創新協同專題工作組,形成協同創新工作機制,
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最終,推動了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科技創新項目和產業集羣,推動京津冀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區域佈局、提升了整體競爭力。
人才交流,生活融通
王芳軍還記得,今年4月,妙心生物需要在雄安辦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時,上午9點開始驗收,下午4點左右就「拿到證了」。王芳軍忍不住感慨,這要是在別的地方,「至少得3到5天」。
他紮紮實實體驗了一把「雄安速度」,還專門給服務中心送了一面寫着「服務熱情周到,工作快捷高效」的錦旗。
在這片總面積合計4.1萬平方米的園區內,幾乎處處都體現着雄安速度。「我們現在站立的展廳,剛纔路過的咖啡廳,從毛坯到精裝,僅用了15個工作日,也展現了雄安的速度與品質。」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產業服務部李維軒説。
據瞭解,中關村發展集團在園區設立之初,整合中關村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產業研究院等11家平臺機構,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打造集成服務中心,第一次把金融、科技、知識產權、資本管理等科技產業孵化服務鏈條,延伸到了雄安。
2024年,服務中心將更加多元:中關村發展集團集成服務體系與雄安新區本地專業化科技服務資源將深度融合,打造一站式集成服務中心。服務中心由原有的11家增加到28家,后續還將根據企業服務情況不斷優化。
曾經在北京住了10年的王芳軍,如今已經舉家搬到了雄安。他忍不住感慨,最大的好處是如今「生活的時間成本很低」,上下班開車10分鍾,再也不用每天通勤兩三個小時,甚至,有更多時間可以鍛鍊身體、學習提升自己。
健身房、三甲醫院、幼兒園小學中學……包括王芳軍在內,陸陸續續來到雄安的人,都在體會這里方方面面的便利。
科技創新、資源整合、人才交流,都在為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動力。未來的10年,京津冀協同創新也將不斷邁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