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4-22 19:44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申謹睿
圖源:Pixabay
大洋彼岸的震盪傳到了國內。
4月22日早盤,英偉達產業鏈領跌。其中,算力芯片中科曙光、寒武紀一度跌超5%;服務器板塊工業富聯跌超7%;光模塊板塊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更是大跌超10%。此外,為英偉達提供算力出租的鴻博股份、英偉達國內算力板第一供應商勝宏科技、為英偉達提供技術支持的金百澤均出現不同程度小幅下跌。
截至午盤,相關股票跌幅收窄。中際旭創跌8.54%,新易盛跌6.93%,天孚通信跌6.2%,中科曙光跌4.52%,寒武紀跌2%。
上周五,英偉達股價重挫10%,經歷了自2020年3月16日下跌18.5%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其總市值一日蒸發了超2000億美元(約合14480億元人民幣),創下了美國公司有史以來第二大的單日市值損失記錄。
2022年2月3日,Meta因發佈了令人失望的季度財報以及日活躍用户減少而在一天之內市值蒸發了大約2320億美元。是歷史上單日市值損失最大的公司。
英偉達此次股價暴跌,引領了「壯麗七人組」有史以來最大的周市值損失記錄。過去一周,被稱作科技「壯麗七人組」的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 Inc、Meta 、特斯拉與英偉達股票的下跌,導致其市值總計減少了9500億美元,創下了該羣體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周度市值損失。
據悉,導致英偉達股價下跌的主要導火索是與其關係十分密切的服務器供應商「超微電腦」帶來的市場恐慌。超微電腦的業務核心在於生產並向企業銷售用於網站服務器、數據存儲和AI訓練的計算機。公司與包括英偉達、NASA及日本電器等在內的多個重量級合作伙伴保持着密切關係。
「超微電腦向來被市場當作‘觀察英偉達與AI市場發展的重要指標’,當超微股價大跌時,負面影響迅速波及到英偉達和整個行業。」科技分析師趙松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4月19日,超微電腦一反常態地沒有提前公佈初步財報業績,這被業內視作一個負面信號——其沒有披露AI業務的數據,也沒有給出積極的解釋聲明,可能意味着季度業績低於預期。
當天,超微電腦股價同樣遭遇暴跌,跌幅高達23.14%,較3月的歷史高點跌超四成。值得一提的是,「被業績拖垮股價」在超微電腦身上已經發生過一次。
2023年8月7日,超微刷新股價新高,但次日盤后披露財報后股價直接下跌23.39%。原因是當時公司雖然在2023財年第四季度業績超出市場預期,但給出的下季度指引中值未達預期。
與此同時,美聯儲發佈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也加速了投資者撤資科技股。該報告稱,持續的通脹被視為金融穩定面臨的頭號風險,對衝基金槓桿率升至至少2013年以來最高水平。有美國銀行策略師表示,由於美國經濟強勁和通脹加劇,投資者擔心美聯儲將在更長時間內維持較高利率。
在此影響下,美股熱門科技股普遍下跌。除英偉達與超微電腦外,奈飛跌超9%,美光科技、博通、Meta跌超4%,阿斯麥、臺積電跌超3%,禮來、亞馬遜、德州儀器、英特爾、高通跌超2%,特斯拉、微軟、蘋果、谷歌跌超1%。
此外,芯片市場「增長預期被下調」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英偉達的股價表現。
4月18日,臺積電下調芯片市場的增長預期,將今年全球邏輯半導體行業的增長預期從10%以上下調至10%附近。
「目前市場對此次下跌的看法不一。」趙松稱,「有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半導體回撤,特別是從大熱的人工智能類交易中回撤,意味着泡沫的破裂;但也有人認為,這次調整之后或將迎來健康的周期,畢竟主流資金短期內不會離開AI的牌桌。」
「4月底,多家科技公司將發佈本年一季度財報,上周五的大規模拋售也不排除投資者想重組投資結構的因素。不管是繼續押注還是釋放空頭情緒,一個可以確定的事實是,國內外科技大盤的格局會在變動中逐漸清晰起來。」趙松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