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IPO市場或迎拐點,新股增值效益明顯,陳翊庭表示要繼續優化上市制度

2024-04-22 08:10

2024年以來港股IPO市場回暖信號頻現:3月底,智能駕駛科技企業地平線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估值超600億元,有望成為今年港股最大IPO;今年一季度上市的12只新股中,上市首日平均漲幅躍升至31%;今年內已有2只新股的公開認購倍數突破百倍大關;4月18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發佈網誌稱,要繼續優化上市制度,讓新股市場更加多元化、更有活力。

對於2024年港股IPO市場,機構給予了偏積極的預測。普華永道預計,港股2024年融資總額將超過1000億港元,重新躋身全球前三大融資市場。

據Wind統計,截至2024年4月19日晚,有92家企業的IPO申請仍在有效期內,處於「排隊中」的狀態。

具體而言,上述92家企業中,90家申請港股主板上市,2家申請創業板上市;申請狀態方面,89家為遞表「處理中」,3家為「通過聆訊」。上述92家排隊港股IPO的企業中,有32家企業為2024年首次遞表,這些「新面孔」佔比約35%。

在首次遞表企業中,出現不少「明星」企業。不僅有蜜雪冰城、滬上阿姨、古茗控股、小菜園等盈利能力較強的消費企業,也有地平線、訊飛醫療等優質的科技、醫療行業「獨角獸」企業,還有被稱為「國貨彩妝第一股」的毛戈平。

其中,據地平線招股書披露,在2023年年末完成2.1億美元的D輪融資后,其投后估值已高達8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0億元,有望成為今年港股最大IPO。

從所屬行業板塊信息看,排隊港股IPO的企業「新經濟」特徵明顯。上述92家企業中,有24家企業屬於軟件與服務板塊,有11家企業屬於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板塊,還有10家企業屬於製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板塊。

今年以來,從一級市場認購情況及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均顯示出資金正逐漸加強對港股新股的關注。

據Wind統計,截至4月19日,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共計迎來12只新股上市,上市時間均在一季度且均在主板上市。上述12只新股首發募資總額為46.20億港元,而2023年同期20只新股首發募資總額為68.08億港元。

不過,從認購倍數方面看,港股「打新」情緒出現回暖。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已經有2只股票的公開認購倍數超過百倍,其中富景中國控股的公開認購倍數高達294.13倍,荃信生物-B的公開認購倍數高達163.15倍。另外,鴻基集團的公開認購倍數超70倍,經緯天地公開認購倍數超28倍。

港股新股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沒有辜負打新者的期待。

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成功上市的12只新股在上市首日有3只跌破發行價。對比來看,去年四季度有6只新股在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

剔除上市首日「破發」的3只新股,其余9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為47.66%。其中,泓基集團和經緯天地均在上市首日較發行價實現股價翻倍。

業內人士稱,新股與次新股的表現好壞,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市場復甦與否的重要標誌,投資者信心也將隨着新股的良好表現而逐漸恢復。

港股IPO回暖信號頻現,多家外資機構均表示看好2024年港股IPO融資規模重返全球前三。

德勤預計,2024年中國香港市場將會有80只新股IPO,募資額將達1000億港元。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上市業務華南區主管合夥人呂志宏表示,香港新股市場3月開始回暖,隨着美聯儲降息預期所帶來的資本回流預期,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為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的相關措施,以及內地持續推出的經濟改善措施等逐漸發酵,香港新股市場將進一步回暖。

普華永道預計2024年約80家企業赴港上市,全年募資額將超過1000億港元。普華永道預測,香港IPO市場有望在2024年重回全球前三大籌資市場之列。

畢馬威預計2024年將有90家企業赴港上市,同樣預測募資額將超過1000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香港政府的積極發聲和作為也將為港股IPO市場回暖打下一劑「強心針」。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4月18日發文稱,當今的國際環境變幻莫測,國際貿易市場和資本市場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對上市融資地的偏好也在時刻發生轉變。

「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保持韌性顯得格外重要。」陳翊庭表示,對香港交易所來説,把握未來的機遇需要着眼於下面四點:首先,在當前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持續發揮「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獨特優勢,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融資支持,幫助境內投資者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為全球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提供更多選擇與便利,同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未來將繼續不斷優化和拓展互聯互通機制。

其次,努力在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里提升香港市場流動性及活力。要繼續優化上市制度,讓新股市場更加多元化、更有活力;不斷擴展上市公司資源、提升市場服務。

第三,在保住傳統業務優勢的同時,拓展新興業務領域,例如碳市場及數據業務。

第四,繼續大力投資市場基建,通過科技賦能提升服務水平,增強香港市場的競爭力和優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