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硅料「至暗時刻」!

2024-04-17 23:23

中國基金報記者 馮堯
「開年過后,大部分硅料廠商都在虧本出貨,」一家中型硅料廠商人士無奈地向記者表示。
進入4月以來,光伏硅料環節價格出現連續大幅下跌。4月17日,硅業分會公佈的數據顯示,P型緻密料成交價格區間已經來到4.3萬-4.9萬元/噸,成交均價為4.59萬元/噸。
這一價格也較一個月前的成交均價下滑超兩成以上。當前,硅料最新市場成交價格早已擊穿二線廠商的成本價,甚至已經逼近硅料頭部玩家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的成本價。
更為悲觀的是,在業內看來,硅料價格何時能夠見底,「難以看清」。
滯庫情況會越來越明顯
「硅料環節已經面臨全面虧損局面,並且產業鏈上下游對於硅料價格的分歧逐步加大。」上述硅料廠商人士對記者表示。在他看來,主要原因是近期硅料價格在「底部」出現「雪崩」。
自去年10月以后,P型緻密料成交價格一直維持在6萬元/噸上下,似乎呈現了底部特徵。但進入4月以后,這一穩態被打破。
硅業分會4月17日披露行業數據顯示,P型緻密料成交價格區間為4.3萬-4.9萬元/噸,成交均價為4.59萬元/噸,環比下降5.75%。而與3月20日公佈的成交均價6萬元/噸相比,當前價格下滑幅度達到23.5%。
另外,N型顆粒硅成交價格區間為4.7萬-4.9萬元/噸,成交均價為4.75萬元/噸,周環比下跌8.65%。而N型棒狀硅成交價格區間為5萬-5.4萬元/噸,成交均價為5.25萬元/噸,周環比下跌10.41%。
硅業分會從需求端分析認為,目前硅料價格跌幅仍不及下游預期,疊加下游開工持續下滑,產品及原料庫存均處高位,推斷硅片企業再度展開集中採購的可能性較弱,硅料需求短期內難以得到恢復。    
結合Infolink機構跟蹤情況來看,硅料供應端的庫存水平,截止4月初已經累庫超過22天水平,不同企業的庫存規模和佔比稍有差異,但是二季度開始硅料端滯庫情況將會越來越明顯,包括一線企業在內的庫存常態化趨勢恐將開啟。
因此,在業內看來,硅料廠商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維持高庫存運行,且在未出現規模性停產前價格無望得到修復。
早已擊穿二線廠商成本線
硅業分會表示,目前硅料價格變化較快,廠商面臨着較大的調價改價壓力。「硅料價格已跌破企業生產成本,達到部分企業現金成本。」該機構表示。
衆所周知,硅料環節成本控制較強的頭部廠商為通威股份、協鑫科技、大全能源等。那麼,這些頭部玩家的成本線在何處?
通威股份此前對中國基金報記者透露,其多晶硅料單噸生產成本在4萬元以內。大全能源則在2023年年報中透露,該公司去年多晶硅單位現金成本自2022年的53.06 元/公斤降至42.7元/公斤。換言之,大全能源成本線在4.27萬元/噸左右。
而協鑫科技方面此前也曾表示,其樂山協鑫顆粒硅項目生產成本約35.68元/公斤(即3.57萬元/噸)。
不難看出,當前硅料市場成交價格,實際上已經逼近上述頭部玩家的成本線。雖然頭部玩家尚具備一定的溢價空間,但新進廠商,既面對硅料技術壁壘、爬坡難度、成本曲線陡峭等挑戰,同時還要考量客户訂單,可謂壓力重重。
在業內看來,新進入的廠商成本很難控制到5萬元以下,部分新項目初期可能產能未達標或品質不穩定而面臨更高的成本。「二線企業的成本價大概在超過5萬元/噸、接近6萬元/噸的區間。」前述硅料廠商人士所言也佐證了這一觀點。
也就是説,當前的硅料市場成交價格,實際上早已擊穿二線廠商以及新入局玩家的成本線,同時也在逼近頭部廠商的成本線。
其實,硅料價格「雪崩」所產生的效果,已經反映到頭部廠商的盈利狀況上。大全能源2023年年報顯示,去年該公司營收為163.29億元,同比下降47.22%;歸母淨利潤為57.63億元,同比下降69.86%。
降價帶有近乎「一步到位」的性質
值得注意的是,頭部廠商的產能目前仍在持續釋放中。
以通威股份為例,該公司去年多次宣佈擴產。其中在去年8月22日,該公司宣佈在四川樂山合計投資200億元,同時建設兩項16GW拉棒、切片、電池片項目。這兩個項目均力爭2024年底建成投產。
在去年6月6日,通威股份還宣佈建設年產25GW太陽能電池暨20GW光伏組件項目,投資總額約105億元。而在更早的2023年2月7日,其宣佈在樂山市新增投資約60億元,建設年產12萬噸高純晶硅項目,計劃於2024年內投產。
而大全能源在年報中也提及,2024年公司的多晶硅產能將進一步釋放,其中內蒙古包頭二期10萬噸多晶硅新增產能預計將於第二季度投產。屆時,其名義產能將達到30.5萬噸。
「隨着現有廠家和新進入者的產能釋放,價格回落是必然,但具體能回落到什麼程度,很難判斷。」大全能源近日在機構調研中如是表述。
有機構認為,當前硅料環節的顯著過剩和過高的庫存積累,這一輪硅料降價帶有近乎「一步到位」的性質。國金證券方面認為,缺乏競爭力的產能、企業將進入無盡的失血經營狀態,盈利希望的破滅和不斷的失血,將實質性加速過剩產能的出清。
通威股份方面此前也對記者表示,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導致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部分工藝水平不足、成本相對較高的落后產能將被淘汰,行業發展轉向整合提升階段,冗余產能逐漸出清。
編輯:艦長
審覈:木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