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4-17 01:00
隨着日前英特爾高調發布了人工智能芯片Gaudi 3,全球AI芯片市場英偉達、英特爾和AMD「三足鼎立」格局便已經形成,英偉達「一家獨大」的市場地位迎來挑戰者。MI300和Gaudi 3推出之際,不少聲音喊出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將有望推動市場「去英偉達化」的進程。
不過從二級市場來看,AMD股價近期接連下挫。截至4月16日美股收盤,該公司股價報160.320美元/股,跌幅1.81%,延續上一交易日下跌狀態。英特爾16日收盤的股價也相較發佈Gaudi 3當天的高位下跌約5.8%。消息面上,近期多家外資行給予AMD MI300較低的出貨量預期。有分析師認為,英偉達GB200的出色性能引發了AMD競爭力的擔憂。
英偉達在AI芯片領域的霸權為市場帶來的影響已足夠深遠。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英特爾和AMD 能否扛起「挑戰英偉達」的大旗?又該如何定位這兩家巨頭AI芯片產品的市場角色?
「咬」住英偉達了麼?
近期BlueFin的分析師指出,MI300當前存在軟件問題,該芯片應用在三星HBM機組上出現嚴重的發熱問題。可見作為挑戰者,AMD的產品依舊需要時間和下游廠商進行磨合。
自產品發佈之初,英特爾和AMD「緊咬」英偉達的痕跡已經足夠明顯。英特爾發佈會上直言,相比英偉達 H100,Gaudi 3 的人工智能推理性能平均提高50%,能效平均提高40%。「我們確實希望它(Gaudi 3)能與英偉達的最新芯片形成強有力的競爭。」早在Gaudi 3發佈前的新聞通氣會上,英特爾負責Xeon軟件的副總裁Das Kamhout就如此告訴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甚至在官網近日公佈的Gaudi 3 AI加速器白皮書中,英特爾也將這一產品和H100進行了全面對比。
AMD也在和英特爾做同樣的事情,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在MI300系列產品的發佈會上稱這款新芯片在訓練人工智能軟件的能力方面與英偉達的H100相當,並且在推理方面表現得更好。AMD在發佈會上稱,日前Meta、微軟、甲骨文和服務器供應商戴爾、惠普、聯想、超微等均是MI300X的關鍵客户,劍指英偉達的客户羣體。
在分析機構Counterpoint副總監Brady Wang看來,英特爾和AMD產品雖成功展現出了對市場的吸引力,但是對於挑戰英偉達的產品而言,兩者仍和英偉達存在距離。「因為他們(英特爾和AMD)的市場份額很小,對整個市場的影響是有限的。英偉達的強勢來自於它的整個生態系統包括軟件、運營環境、開發工具以及它長期以來對開源社會或是公司提供的服務等,則讓一些英偉達的用户很難擺脫英偉達的生態。」
此外,上月底,繼H100之后,英偉達又正式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芯片B200。英偉達CEO黃仁勛稱,B200 GPU的AI運算性能在FP8及新的FP6上都可達20 petaflops,是前一代H100運算性能的2.5倍。
從最為先進的產品性能上看,英偉達依舊處於領先地位,而從對標產品的性能來看,AMD依舊有不少提升的空間。
Brady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對於英特爾和AMD而言,重要的是給出能夠解決產品問題的承諾。「客户用他們芯片也是要成本的,不只是購買成本,還要投入人力,投入設備以及和供應商一起合作。但是如果他們今天有沒有辦法展現出對於長期改善這些產品問題的考慮,客户只會把它們視為不成熟的產品。」
「反攻」機會有限
從硬件配置上來看,相比AMD的MI300,英特爾的Gaudi 3甚至有些保守。但無論是Gaudi 3還是MI300,兩者顯然都難與英偉達的最新算力卡抗衡。
不過在討論三巨頭的競爭格局時,也有觀點認為:從供貨來看,英偉達無法滿足所有人,所以在AI芯片市場,無論是英特爾還是AMD,面向他們的市場依舊廣闊。話語邏輯之下,當前的AI芯片市場中,英特爾和AMD完全有機會利用產品來吞食英偉達產能所不能及的剩余市場。
事實上,有限的產能一直是英偉達向更大市場進軍的掣肘。14日,供應鏈消息顯示,英偉達H100芯片的供應周期壓力剛剛得到緩解,英偉達官方此前也公開承認下一代計算卡產品的出貨或將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面對求而不得的困境,不少客户自然會選擇其他可替代的AI 芯片,更不用説英特爾已經公開指出自家產品在性價比上相比H100存在優勢。
成本優勢的背景下,英特爾和AMD似乎只要能做到超越英偉達 H100的性能表現就能夠吸引到客户的目光。不過打「產能短缺」這一算盤是否真的實際?
「英偉達實際是個芯片設計公司,它還是靠的是臺積電的產能。今天台積電為英偉達提供的產能不足,表示英特爾和AMD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Brady分析。
另一方面,英特爾因擁有代工產線而被特別關注,不過英特爾CEO帕特里克·基辛格上月對媒體公開表態,俄亥俄州新工廠生產人工智能芯片的產線將在2027年或2028年纔開張。因此,英偉達的產能天花板對英特爾和AMD帶來的市場機會大小,多少要看三家巨頭在臺積電處的議價能力。
戰略意味大於性能競爭
消息面上,近期多家外資行給予AMD MI300較低的出貨量預期。BlueFin認為,英偉達GB200的出色性能引發了AMD競爭力的擔憂。預計2025年底GB200的出貨量將達到5萬機櫃。可見市場似乎並沒有買賬AMD瞄準英偉達前代產品進行競爭的打法。
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人工智能芯片市場當前正在飛速發展,相比作為英偉達的競爭者,英特爾和AMD發佈AI芯片更多是一種佔據市場的考量。
「對比英偉達,他們(英特爾和AMD)的市場份額之前是很小的,而這塊(AI芯片)市場目前兩年有大量增長的趨勢,所以對這兩者而言,他們現在必須要先能夠搶到這一塊市場。而即便是一點點的市場份額的增加,在兩家公司看來也都是一個翻倍的結果。「Brady告訴記者。「我反而認為他們是會被公司拿來當作跟英偉達討價還價的一個‘籌碼’。」他補充説。
此外,Brady還指出,英特爾和AMD在AI芯片領域持續發佈產品舉動的另一重要意義是在給予行業「持續投入」的開放承諾。「所謂承諾就是,我不是進入了這個市場,買了一些芯片,賺了一些錢,之后不管這市場怎麼樣,假如不好我就退出了。」他介紹説。在AI芯片的市場承諾方面,Brady告訴記者,反觀英特爾此前在加密算力芯片領域的「中道崩殂」,英偉達具有良好的信譽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