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閉源才能賺錢,百度給閉源大模型投了一票

2024-04-15 21:02

文|三易生活

早前Meta的LLaMA大模型「意外」泄露后,大模型的開源與閉源之爭就此提上了日程。大模型到底是開源好、還是閉源好?過去一年整個AI業界可謂是爭吵不休。如今,又有一位重量級人士站出來表態了。

就在4月11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內部講話被傳出。據悉他在此次講話中表示,去年文心一言發佈時,百度方面就判斷市場上一定會有開源的模型,而且不止一家會開源,在這種情況下多百度一家開源不多、少百度一家開源也不少。並且他認為,大模型開源意義不大,閉源才能走通商業模式。

李彥宏之所以堅定押注閉源,在於他認為開源大模型的運行模式和傳統開源軟件不同,並不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作為從自由軟件思潮之中誕生的結晶,開源軟件也繼承了自由軟件所提倡的知識共享理念,同時又允許以專利的形式從知識產品中獲得收益。事實上,開源本身並不是一種商業模式,而是一種軟件的開發、發佈和傳播模式。

而開源就使得大規模協作開發成爲了可能,從GNU/Linux、Android、Chromium這一系列大名鼎鼎的項目,到XZ Utils這類深耕細分領域的產品,它們的成功都是源自於匯聚了開源社區的力量,大量的開發者都在為這些項目貢獻力量。

然而開源大模型的運行模式則完全不同,如今無論是來自歐洲的AI獨角獸Mistral的Mixtral-8x7B,還是美國科技巨頭Meta的Llama-2,它們都鼓勵開發者貢獻各種各樣的數據、代碼,但Mixtral-8x7B、Llama-2的主要開發者依舊還是Mistral、Meta。

開源大模型很難從社區獲益,歸根結底在於社區貢獻的價值並不一定是正向的。AI大模型會出現「幻覺」(Hallucination),現在幾乎已經是業界的共識,AI科學家也仍未完全解開這個謎題,但數據的質量與大模型幻覺呈現正相關則是肯定的。

開源大模型接受垃圾代碼、低質數據導致性能下降,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甚至Anthropic的研究人員曾發表論文警告,現階段的安全訓練無法消除插入后門觸發機制的惡意行為,進而會導致開源大模型變得不安全。

開源大模型缺乏安全性,這也是OpenAI、Anthropic等閉源陣營旗手攻擊開源的重要論點。

除此之外,開源大模型在性能上也還無法媲美閉源大模型。如今無論是哪個機構給出的大模型評測榜單中,OpenAI的GPT-4、谷歌的Gemini、Anthropic的Claude,以及國產的文心一言、訊飛星火、KimiChat,對比它們的開源大模型競爭對手都更有優勢。所以在同等參數的情況下,閉源大模型的能力更強,李彥宏此言並非無的放矢。

此前福布斯的一篇文章《10 AI Predictions For 2024》就曾給了預測,儘管開源模型在某些領域有優勢,但最先進的商業閉源模型可能仍將在性能上保持領先。

大家不妨試想一下,如果GPT-4不能保持性能領先,用户就會轉向免費的開源模型。當免費、不受限制的替代品在質量上具有可比性時,用户確實不會為受限制的模型付費。可如今的情況,卻是開源大模型的性能還不能挑戰閉源大模型。

當然,開源大模型最致命的缺陷其實是在商業層面。Meta的Llama-2開源之后,國內的百模大戰立刻拉開了帷幕,市面上很快也多了一大堆套殼模型。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大模型的開源其實是給自己平白無故地增加了一大堆競爭對手,而且這一部分競爭者又會分食潛在的企業級用户。

由於開源協議本身並沒有限制商業化,因此在許多開源軟件中存在着免費社區版和收費企業版共存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雙許可證。其中免費版本負責擴大軟件的影響力,再用付費版本獲利,這就是開源軟件經典的商業模式。比如在2018年被IBM以334億美元收購的開源軟件和技術供應商Red Hat,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

開源大模型沒有建立起商業模式,這是當下開源大模型鼓吹者始終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拋開眾説紛紜的B端業務,OpenAI的GPT-4、百度的文心一言目前都有付費訂閲版本,C端用户的付費是實打實存在的。而家大業大的Meta打定主意要用開源來為自己挽回已經跌入谷底的企業形象,Llama則可以被視為Meta方面精心設計的一個廣告。

但其他的開源大模型廠商不能總是隻靠融資,事實上,即使是開源大模型的代表Mistral,如今對於開源也沒有那麼堅定。Mistral創始人Arthur Mensch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確認,Mistral已經推出了商業模型,並且他還坦言,商業模型可以幫助Mistral創造收入。歸根結底,大模型太貴,開發成本比傳統的軟件要高出了數個量級,因此也更加依賴融資。

當大模型與資本的牽扯如此之深的情況下,可后者顯然是要謀求回報的,所以這可能纔是李彥宏堅定看好閉源的原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