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4-14 18:56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30年,84家上市公司、萬億市值,廣州開發區崛起一支上市「黃埔軍團」,打造了「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資本市場高地崛起」的「黃埔樣本」。
這里從阡陌古港蝶變為產業重地、製造大區,每6平方公里出產1家上市公司,上市密度居全國前列,以佔廣州市6.5%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40%的工業產值、近1/3的上市公司數量及市值。
如今,廣州開發區的上市公司集羣已呈現出數量增長快、硬科技成色足、創新驅動力強、產業帶動力大、區域貢獻度高等特徵。當地超過4成上市公司為近5年IPO,全部84家上市公司創造了近1/3的城鎮就業,近一半A股公司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研發投入不斷攀升。
上市公司煥然一新,帶動產業升級迭代:從最初以國有公用事業公司為主,到計算機、醫藥生物、電子、食品飲料等領域龍頭民企全面開花,再到瞄準「卡脖子」、聚焦「斷鏈點」,新生代國企、民企在5G、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持續爆發。資本市場「黃埔軍團」的集結,與廣州開發區的產業佈局息息相關,也是其未來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和火車頭。
「‘二次創業’再出發,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2023年GDP站上3萬億元的廣州,在今年開春的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定調未來,要以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作為廣州「工業一哥」,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堪稱新質生產力的主力擔當——其已連續6年入選「中國工業百強區」前三甲,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總產值居廣州各區之首,是廣州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城市能級躍升的主引擎。
如今,廣州開發區已聚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科技創新力的上市公司羣體,它們成為區域產業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中堅力量。
自1994年1月6日,穗恆運A(000531)成為廣州開發區第一家上市企業,到廣合科技(001389)於2024年4月2日登陸深交所主板,30年間,在黃埔區這塊土地上,誕生了84家上市公司。
30年84家上市企業,恰是廣州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折射出這里是創新的沃土,激盪着創業精神,也闡釋出這里何以獲評為「中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最佳示範區」和「中國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被企業和人才點贊為「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每6平方公里出產1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密度居全國前列,集聚了4.8萬余家中小企業,「小巨人」「單項冠軍」層出不窮,以佔廣州6.5%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40%的工業產值、15%的GDP和17%的税收收入,貢獻了廣州近1/3的上市公司。
從阡陌古港蝶變為產業高地,一大批中小企業在這里生根發芽,發展壯大,上市成長。它們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勇挑大樑,打造了「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資本市場高地崛起」的「黃埔樣本」。
奇蹟之中定有必然。審視這片熱土,感受黃埔人敢闖敢干的精神,揭開資本市場「黃埔現象」的內在基因和底層邏輯,或可資其他地區借鑑。
01
資本市場「黃埔樣本」:84家上市公司,萬億元市值
「黃埔上市軍團」在資本市場的崛起,始於1994年,穗恆運A在深交所上市。廣州開發區企業借力資本市場發展的序幕,由此拉開。
迄今為止,在這塊484.17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誕生了諸多商業傳奇,創造了多項嶄新紀錄。其中之一便是廣州開發區坐擁84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萬億元,上市企業總數位列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按地均產值計算,每6平方公里出產1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密度居全國前列。
截至目前,廣州市有境內外上市公司232家,合計市值約2.8萬億元,從二級市場募集資金超70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50%,科創板上市公司18家。由此,廣州開發區上市公司數量佔廣州的比例達到1/3,位居各區第一,成為廣州上市企業最集中、資本市場最活躍的區域。
2023年,黃埔區GDP達4315.17億元,GDP總量在全市排名第二。2018年至2023年,廣州開發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從3131.62億元增長到4313.76億元,增長37.8%,地區生產總值、實際利用外資等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內地經開區第一,綜合實力穩居內地經開區第二。
醫藥、航空、乳業、洗衣液、芯片……廣州開發區上市公司的產品貫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就業貢獻了力量。
2022年,廣州開發區境內外上市公司的總營收超過了3800億元,毛利總計835億元,相對於同期黃埔區GDP(毛利/GDP)的比值達到19.4%。
從創造就業來看,根據2022年年報數據,廣州開發區上市公司的員工總數達到30.6萬人,而《2022年黃埔區社會統計公報》公佈的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07.9萬人,若以此計算就業貢獻,則上市公司貢獻的就業人口相當於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的28.4%,創造了近1/3的就業。
02
上市潮湧,超4成上市公司為近5年新增
廣州開發區上市公司不僅數量領先,在高質量發展的使命下,還呈現出數量增長快、硬科技成色足、創新驅動力強、產業帶動力大、區域貢獻度高等特徵。
30年間,廣州開發區上市企業廣泛分佈在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港交所、紐交所、納斯達克等國內外主要證券市場。其中,A股佔據主流,近8成公司在京滬深三大交易所掛牌上市。
藉助多層次資本市場,廣州開發區上市企業IPO募集資金超過710億元,獲得了長足發展的資金支持。其中,小鵬汽車(XPEV.N)成為募資王,2020年8月在紐交所上市的它,首發募資資金達到了103億元;於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的藍月亮集團(06993.HK),首發募資資金也達到了95億元。
近5年,廣州開發區乘勢而上,藉助註冊制的東風,湧起上市熱潮,新增上市企業佔區內上市公司的比例超過4成。其中,2020年新增8家,2022和2023年也分別新增8家和6家,百奧泰(688177)、潔特生物(688026)、邁普醫學(301033)、慧智微-U(688512)等知名企業均在這一時段登陸資本市場。
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3全球獨角獸榜》上,廣州獨角獸數量增長最快,有22家,與杭州一起並列中國內地城市第四。其中,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獨佔7家,包括文遠知行、如祺出行、奧動新能源、粵芯半導體等知名企業,顯示這里崛起為獨角獸培育的重要基地。
據統計,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全區GDP的比重已超過50%。在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躋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有119家,約佔廣州市的一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有1092家,佔廣州市入選企業的30.5%;製造業單項冠軍18家,佔廣州市的75%。
作為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以「製造業立區」的黃埔,經濟基礎強、韌性足。2023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工業總產值達9015.9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8873.82億元,貢獻廣州41.1%的工業增加值,創造4成以上工業投資,工業綜合實力排名全國工業百強區第二,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全國開發區首位。
03
超7成為民企,科創成色凸顯
自1984年建區,創新的基因便根植於廣州開發區的血脈。40年發展中,這一基因在上市公司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從上市板塊來看,主板公司在區內上市公司中佔據主流,科創板公司也有10家,其中包括一批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公司。截至2024年3月,廣州共有科創板公司18家,廣州開發區數量佔比超過一半,由此可見該區的科創成色。目前,科創板公司百奧泰的市值超過150億元,慧智微的市值也有55億元。
同時,廣州開發區的A股公司中,有27家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其A股公司的比例接近一半。其中,生物產業的戰新公司最多,有9家;高端裝備製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公司分別有7家,新材料產業公司有4家。截至2024年3月,A股共有5353家上市公司,其中,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公司有1771家,佔比約為1/3。廣州開發區的戰新企業比例遠超A股平均水平,硬科技成色凸顯。
此外,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有15家A股公司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包括安凱微(688620)、方邦股份(688020)、潔特生物(688026)等。
科創成色來源於其研發投入。2022年,廣州開發區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總計超170億元,研發強度(研發費用/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4.3%,相較2021年增加了近40億元的研發費用,研發強度不斷攀升。
近年來,黃埔區着眼於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大力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正打造「2+3+N」戰略科技創新平臺集羣。這里集聚了各類科研機構超1000家,擁有全省1/2的高水平創新研究院、佔全市一半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新型研發機構集聚度和創新能力處在全國前列。此外,廣州開發區建成孵化載體總面積近500萬平方米,孵化出潔特生物、禾信儀器(688622)、邁普醫學(301033)、方邦電子等一大批優秀上市企業。
爲了解決中小企業創新的后顧之憂,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近3年投入192億元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據黃埔區財政部門披露,2021—2023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科目安排支出分別為64億元、70億元、58億元,2022年全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更是達6.14%。
84家上市企業中,民企成為中堅力量。從企業性質來看,廣州開發區民企佔據主流,超過了7成。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黃埔區59家A股公司中,民企數量為44家,佔比達到了75%。
在打造「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的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民營企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黃埔區近4.8萬民營中小企業家貢獻了3個「80%」:全區8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小企業;80%以上的發明專利、創新成果和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
目前,中小民營企業已成為黃埔區穩產業、保市場、促創新、增就業的最強主力軍,一大批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的拓荒型中小企業,正在填補行業空白。
此外,廣州開發區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和合規經營意識逐漸增強,投研覆蓋和信息披露質量整體雙雙提升,獨董佔比高於A股平均水平,轄區「新財富金牌董祕」獲得率是市場平均水平的4倍,上市公司治理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04
30年產業蝶變:瞄準「卡脖子」,聚焦「斷鏈點」
從第1家到第84家,30年間,廣州開發區上市企業源源不斷涌現。每一個10年,都有代表性的公司涌現,受到資本市場青睞。上市公司的推陳出新,折射的正是廣州開發區的活力,牽引其從上世紀80年代的阡陌古港,蝶變為現今的產業重地、製造大區和資本市場高地。
30年間,金發科技(600143)、藍月亮(06993.HK)、南網能源(003035)等企業在這里發展壯大,成長為行業龍頭;小鵬汽車(XPEV.N)、億航智能(EH.O)、百奧泰、慧智微-U等科技創新型企業,在這里冉冉升起。在一輪輪的產業浪潮中,廣州開發區迎來了傳統產業蝶變、新興產業裂變,「黃埔製造」熠熠生輝。
從行業分佈來看,廣州開發區上市公司來自21個行業,顯示區內產業鏈較為完備。同時,其優勢產業明顯,在醫藥生物、機械設備、計算機、電子、基礎化工等行業均有顯著優勢,與區內八大支柱產業呼應。
上市公司是發展的領跑者、創新的排頭兵。通過廣州開發區上市企業的成長軌跡與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區域產業蝶變的路徑和生生不息的創新圖景。
1994—2004年:穗恆運、南方航空(600029)等10家公司相繼掛牌上市,國有企業佔居主導,並逐漸成長千億市值龍頭公司。2004年,廣州開發區上市企業初步爆發,這一年,金發科技(600143)、達安基因(002030)等公司敲開資本市場大門,如今,這些公司的市值均在百億元以上。
2005—2014年:廣電運通(002152)於2007年掛牌上市,計算機相關企業開始在互聯網大潮中角逐資本市場。民營企業也在這一階段開始發力,電力設備、機械設備、家用電器、醫藥生物、電子、食品飲料等行業全面開花,廣州開發區企業上市步伐明顯加快,達到22家,智光電氣(002169)、宏昌電子(603002)、天賜材料(002709)等一批企業借力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2015—2024年:這10年,廣州開發區企業全面爆發,超過50家實現上市,這里逐步成長為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市場高地。且優勢產業集聚明顯,以萬孚生物(300482)、金域醫學(603882)、百奧泰(688177)、潔特生物為代表的醫藥生物企業集羣加速形成,多家公司的市值超過百億元,成為細分行業龍頭,醫藥生物也成長為當地的百億級支柱產業;以視源股份(002841)為龍頭的新型顯示行業成長為千億級支柱產業;慧智微-U、安凱微為代表的企業聚焦卡脖子的半導體和芯片領域,相繼登陸科創板。
30年間,廣州開發區上市企業藉助資本市場成長、壯大,並形成集聚效應,助力相關行業成長為百億、千億級支柱產業。此外,透視上市企業的質地,從最初以公用事業類地方國企為主。到民營企業開始發力,計算機、醫藥生物、電子、食品飲料等上市公司全面開花,再到瞄準「卡脖子」、聚焦「斷鏈點」,在5G、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持續爆發,可清晰看到廣州開發區產業持續升級的歷程。
上市公司面貌煥然一新,折射的正是廣州開發區發展的革故鼎新。在20世紀80年代,作為廣州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黃埔區通過引進「三來一補」項目,打下製造業基礎;9年代,其開闢保税區、東區、永和經濟區,工業年均增速超過50%;21世紀加快建設科學城、知識城、生物島等項目,開啟了自主創新階段,工業總產值超廣州1/4。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以創新驅動引領企業發展,企業「反哺」推動區域產業迭代升級,形成了良性循環。如果説,穩定的產業投資令黃埔經濟發展的底盤更紮實,那麼,科創領域的大規模投入則讓其發展更有潛力。
如今,廣州開發區正在沿着微笑曲線,往產業鏈高端去,往研創鏈源頭去,練好自主創新、源頭創新的「內功」。
05
聚焦「芯顯車藥」,成就產業高地
近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構建了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海絲城、廣州國際生物島「三城一島」高質量產業空間佈局,已形成以汽車、新型顯示、綠色能源、新材料、美粧大健康為代表的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羣,以高端裝備、生物技術、集成電路為代表的三大百億級產業,構建起「四梁八柱」新興產業框架,「萬億製造」產業格局初顯。
2024年3月,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召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大會」,立足「工業大區」的發展特點,錨定新型工業化主攻方向,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為「再造新廣州」做出黃埔貢獻。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擁有工業企業7174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數1325家。全區有33個工業大類、133個工業中類、295個工業小類,紮實的產業矩陣,為區域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極佳的基礎條件。
以黃埔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廣州的東部中心,正瞄準「芯顯車藥」,大力發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主導產業,支撐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核心承載區、「世界顯示之都」、萬億「智車之城」;同時,壯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與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高質量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4年2月,廣州市2024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共有112個項目參加集中動工,總投資約839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營業收入約1005億元。動工項目具有瞄準顛覆性、前沿性技術的特點,其中64個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以新質生產力產業為主的項目佔比超過6成,總投資約530億元。
資本市場「黃埔軍團」的崛起,與廣州開發區的產業佈局息息相關,也是其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和火車頭。
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核心承載區
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數字經濟時代國際競爭力與創新力的重要載體。廣州開發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包括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與新型顯示、軟件開發、信息服務、下一代信息通信等領域,其中,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與新型顯示產業優勢明顯。
在集成電路領域,廣州開發區擁有粵港澳大灣區最完整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120家、佔廣州90%以上,初步奠定了由芯片設計、晶圓製造、芯片封裝和集成電路測試四個主要環節及支撐配套產業構成的格局,正在全力打造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核心承載區。
目前,粵芯半導體作為黃埔區集成電路產業的「鏈主企業」,擁有慧智微、安凱微在內的上市公司,也擁有興森快捷、泰斗微等細分領域的「小巨人」「單打冠軍」。同時,中新廣州知識城的集成電路製造材料片區正在建設中,將形成「研發設計-中試生產-封裝測試」全產業鏈。
隨着慧智微、安凱微相繼登陸科創板,廣州開發區將代表廣州,走出一個芯片上市軍團。這里已逐漸成為廣州半導體發展的核心區,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千億產值新型顯示,成為區域的王牌產業
廣州為新型顯示大市,超高清視頻及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在2022年超過2600億元,新型顯示主控板卡出貨量佔全球的比重超過35%,顯示模組市場佔有率、4K板卡出貨量連續多年居全球第一。
而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是廣州新型顯示重鎮,擁有樂金顯示、視源電子、廣州創維等全球領先企業。僅樂金顯示及合作伙伴在廣州生產的電視及顯示器模組,或者視源股份生產的電視主控板卡,就分別佔據全球市場超過三成的份額。
廣州開發區擁有15家通信、電子和計算機產業鏈的公司,包括視源電子、毅昌科技(002420)、安居寶(300155)等,總市值超過了2200億元,其中大多為新型顯示產業集羣公司,IPO融資達到近百億元,有力地推動了產業鏈企業發展壯大。
其中,視源股份作為新型顯示產業鏈「鏈主」企業,成立於2005年,市值曾一度突破800億元,現已成為國內液晶顯示主控板卡供應商和國內領先的交互智能平板供應商及解決方案提供商龍頭,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家電、教育信息化和企業服務領域。據業績快報,其2023年實現營收201.6億元。
汽車產業強區:聚集小鵬、文遠知行、如祺出行等車企新勢力
隨着出口節節攀升,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的比重超過60%。廣州是全國三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在中國汽車製造業的地位舉足輕重。目前,廣州已形成了由11家整車企業、1200多家零部件和貿易企業構成的產業體系。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是廣州的汽車產業重地和強區,既聚集了廣汽本田、加特可、艾帕克等一批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亦有小鵬汽車、文遠知行、如祺出行、奧動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此外,產業鏈上的材料供應商也在崛起。
其中,文遠知行、如祺出行、奧動新能源入選2023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小鵬汽車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4年,是中國最早以全棧自研模式佈局智能駕駛的企業,總部位於廣州開發區,產品涵蓋P7、P5、G3、G9等主要車型。作為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的企業,小鵬汽車2022年的營收達到了268.55億元,2023年三季度營收超過85億元,前三季度總計超176億元。近年,新能源車市場競爭趨於激烈,或將驅動新一輪洗牌。
除整車企業外,區內上市公司天賜材料作為汽車產業鏈上游電池材料的供應商,近年也駛入增長的快車道。成立於2000年的天賜材料,於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如今市值在800億元以上。天賜材料主營鋰電子電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兩大業務板塊,2005年,其基於日化材料工藝技術,佈局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市場,2015年切入寧德時代供應鏈,成為國內電解液龍頭企業,2020年成功綁定松下、特斯拉等海外客户。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重點需求旺盛,疊加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得天賜材料保持業績高速增長。2022年,天賜材料實現營收223.2億元,同比增長101.22%,淨利潤達到58.4億元,同比增長153.28%。
建設世界級生物醫藥製造中心
廣州開發區作為醫藥生物產業重地,聚集產業鏈企業超3000家,年產值佔廣州的比例超6成。目前,廣州開發區擁有境內外醫藥生物上市公司近20家,總市值超過1600億元,佔廣州醫藥生物上市企業的比例超過70%,其業務覆蓋生物藥、化學藥、中藥、醫療器械等全部板塊和原材料供應、研發生產、流通使用等全鏈條。
創新型生物製藥公司百奧泰,是在廣州開發區助力下藉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典型。百奧泰目前市值150億元,其創新葯用於治療腫瘤、自身免疫性基本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百奧泰於2020年2月上市,首發募集資金近20億元,用於推進研發進度、建設營銷網絡和補充營運資金。上市后,百奧泰加大研發力度,推進在研管線,積極拓展業務渠道,有望成為國內抗體藥物領域新的龍頭。
此外,廣州開發區有醫療檢測和服務領域公司金域醫學,有包括一品紅(300723)、、康臣藥業(01681.HK)在內的中藥公司,也有醫療器械公司邁普醫學(301033)、安必平(688393)、達安基因、萬孚生物等,產業鏈條完善,上市企業眾多,且發展速度快。
目前,廣州開發區已基本形成了全域佈局、全鏈條的醫藥生物發展態勢,科技研發主要在生物島,成果轉化重點在科學城,生產製造集中在知識城,正在加快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生產製造中心。
此外,廣州開發區逐鹿的新賽道,還包括低空經濟,這里已集聚低空經濟領域企業50家,年產值/營收規模約130億元。
傳統產業加速技改,新質生產力新意盎然,廣州開發區如今正加快集聚發展新動能。
06
營商環境迭代至6.0版,開通上市快車道
上市公司是觀察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市場主體活力、政務營商環境和未來發展前景的重要窗口。一個區擁有萬億市值的84家上市公司,有力印證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活力與投資吸引力的區域之一。
產業基礎有了,拼的就是服務。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有「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之美譽,2023年,其推動營商環境改革,實現1.0到6.0的迭代升級,獲評「全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十佳產業園區」,營商環境便利度連續5年位居全國經開區第一。此外,廣州開發區出臺「高質量發展30條」「金鑲玉政策體系」系列扶持政策等,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打造民企國企同台公平競技環境,創新惠企政策,全方位「力挺」民營企業。
近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緊抓資本市場改革的重大歷史機遇,實施企業上市苗圃培育工程,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上市培育服務,打造一條上市快車道。
在政策保障方面,廣州開發區出臺了「金融10條」「綠色金融10條」,分階段、分層次推出上市獎勵政策,促進企業加快上市步伐。
在上市企業培育方面,廣州開發區打造了「初創—高企—瞪羚—獨角獸—百億級高企」的科技企業成長路徑。此外,其企業上市苗圃培育工程,深度對接廣州企業上市「領頭羊」計劃,圍繞「大盤藍籌」「硬科技」「三創四新」「專精特新」等板塊定位,深挖上市后備資源,形成「種子層—青苗層—金穗層」的擬上市企業梯度。目前,上市苗圃企業特訓營已舉辦了三屆,通過「植沃土—促上市—育龍頭」,加強上市苗圃培育。
在科創金融服務方面,廣州開發區打造了科創金融服務矩陣,創設了廣州科創金融服務基地、金融服務超市等高端金融服務平臺,提供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上市輔導等一站式科創金融服務;打造了「融資匯」「融智匯」「創享匯」三大投融資對接品牌活動,完善「直接融資支撐—間接融資保障」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打造了「科創資本會客廳」服務品牌,讓區內企業在家門口即可享受IPO發行路演、業績説明會等便捷服務,提高企業資本運作能力。
此外,廣州開發區與滬深北交易所、港交所、新交所等主要證券交易所建立了合作關係,建立交易所專家接待日等交流機制,持續加強「在地化」上市服務;建立了「交易所直通車」溝通機制,使企業在上市過程中遇到板塊定位、信息披露等疑難雜症時能獲得權威專業意見,保障上市工作順利推進。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廣州開發區建區40周年、黃埔軍校成立100周年。不惑之年挑大樑,「二次創業」正當時,廣州開發區提出,將弘揚開發區精神和新黃埔鐵軍精神,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黃埔樣本」:包括提升知識城、科學城、海絲城、生物島聯動能級,真正把「三城一島」打造成為廣州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發展增長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建強用好「2+3+N」戰略科創平臺集羣,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優,搶佔佈局氫能與儲能、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賽道」「新風口」,以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等。
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有着84家上市公司、萬億市值的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應能在「二次創業」中找到解碼未來成長的密鑰。(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