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科技指數本周「四連漲」 機構稱大規模回購有助市場回暖

2024-04-12 14:25

  財聯社4月12日訊(編輯 胡家榮)近期港股市場持續回暖。恆生科技指數本周連續四日上漲。對此,中信證券今日發佈研報稱,港股科技互聯網公司有望迎來估值修復。此外該券商還指出,互聯網公司通過大量回購股份的行為,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

注:恆生科技本周的表現 注:恆生科技本周的表現

  恆生科技指數表現仍在低位 市場信心尚未恢復

  恆生科技指數於2021年2月達到峰值,之后受中美貿易爭端及配置型資金持續流出影響持續走低。長周期維度,自2017年至今,恆生科技指數累計微漲2.6%,同期納斯達克指數漲幅178.9%。

  從短期來看,2023年以來,恆生科技指數累計跌幅達16.6%,同期金龍中國指數累計跌8.4%,納斯達克指數累計上漲55.3%。儘管在2024年2月份恆生科技指數有小幅反彈,但整體仍處在較低點位。目前,恆生科技指數估值絕對值、相對美股估值折價水平均處於歷史低點。

  恆生科技指數當前PE-TTM值為21.10,處於2020年7月以來10.4%百分位的低位。納斯達克指數當前PE-TTM值為41.87,恆科PE僅為納指的0.51倍,該水平同樣處於10.4%百分位的低位。

  恆生科技頭部公司2023年業績回升 預期企穩

  與恆科估值表現的疲軟不同,中信證券發現頭部科技公司的業績在2023年觸底回升。該券商選取了美團、小米、京東、阿里巴巴、騰訊、快手、網易、百度作為恆科頭部公司代表,其業績觸底回升。2023年,八家公司合計營收增長7.4%。預期層面看,市場對於恆科頭部公司的2024年營收一致預期在2022年1月至2023年末經歷了持續下降的過程,累計下降24.2%,但最近三個季度,市場對於恆科頭部公司的2024年營收預期保持相對穩定,且在4月份出現小幅反彈。

  中信證券認為,此前市場對恆科頭部公司的營收預期已充分反映了市場悲觀情緒,業績和預期層面的改善有望帶來股價上行催化。經營狀況改善優化現金流質量,2023年,八家恆科頭部公司經營現金流質量(經營性現金流/淨利潤)達到198%,為過去五年最高點;美股七巨頭2023年經營現金流質量為139%,低於恆科頭部公司。

  大力回購或可抵消外資大股東配置性減持影響

  充沛的現金流對大額回購構成有利支撐。截至2024年4月9日,恆科頭部公司過去一年中合計回購金額達到1853.34億港元。展望未來,騰訊年報顯示,公司2024年回購規模將至少翻倍,從2023年的490億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超過1000億港元。阿里FY2023Q4財報披露,公司新增250億美元回購計劃,使總計未執行回購余額達到353億美元,預計將於2027年3月前執行完畢。

  對部分外資持股比例較高的公司而言,大額回購可以有力對衝外資大股東流出。以騰訊控股為例,其南非大股東Naspers Limited在2018年3月、2021年4月兩次分別大規模減持1.92、1.90億股,而公司自2023年至今共回購2.0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1%,我們測算回購金額達到592.73億元,超過南非大股東單次減持的股份數量。

  Naspers的持股比例也由2018年初的31.17%降低至24.99%。考慮外資股東股份佔比下降,中信證券認為恆科頭部公司的回購意願可以對衝外資股東減持對股價帶來的負面影響。

責任編輯:張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