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4-12 09:00
作者 | 吳思瑾
編輯 | 鄧詠儀
*
36氪獲悉,內容商業AIGC視頻應用平臺「筷子科技Kuaizi.ai」宣佈完成近5000萬元B1輪融資,由金沙江創投、海珠數字、明輝懿德、海南比芯共同投資,非凡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據介紹,該資金將用於海內外市場拓展、訓練自有垂直大模型及優化包括國際版在內的產品矩陣。
筷子科技是36氪長期以來跟蹤報道的企業,公司定位在利用AI技術解決企業級營銷內容生產和管理的效率與轉化問題。
在2020年前,筷子科技從圖片內容切入,通過對企業廣告創意圖片進行元素拆解和重新排列組合,實現了創意圖片生產過程程序化,提高了工作人員效率。此外,公司還連接了阿里、騰訊、京東、頭條、百度等主流互聯網平臺營銷體系,以對創意圖片中的素材進行埋點為技術手段,幫助廣告主進行數據分析和投放調優建議。
這個階段,筷子科技以服務大消費行業里,大中型To C品牌為主,在百余個付費客户中,大型集團品牌客户佔比70%,例如歐萊雅、博朗、飛利浦、佰草集、Visa、華為、聯合利華等。
2020年后,短視頻內容崛起,廣告主預算向營銷視頻轉移,面對這種市場變化,筷子科技調轉方向All in 視頻內容,通過為客户程序化量產營銷視頻來提高生產效率,而公司前期積累的創意圖片程序化生產經驗和技術也幫助公司順利換道。同時,隨着市場需求增加,筷子科技開始探索規模化的發展方式——研發面向更全面體量品牌的AIGC應用產品,並於年底發佈第一版AIGC應用平臺。
此時,筷子科技有面向全體量品牌的效率協同AI應用產品——Kuaizi.ai AIGC內容商業應用平臺,以及面向集團型品牌的智能內容代運營服務:
其中Kuaizi.ai企業級AIGC內容商業應用平臺,鏈接內容團隊編導、拍攝、剪輯、投放、管理等五大協同角色及工作流,通過AI提升營銷內容生產效率,打通海內外主流公私域平臺,通過智能推薦算法和數據分析提升營銷內容轉化。
隨着2022年底的AIGC浪潮和近期爆火的OpenAI Sora模型,Kuaizi.ai這類生產力工具被市場快速認知和接受。正是這樣,筷子科技也新增了AIGC相應能力,結合公開市場大模型和自有調優模型進一步提高生產力,以期增加應用價值,加速業務擴張。
2023年,Kuaizi.ai升級到3.0版本—一體化的內容商業AIGC視頻應用平臺,並推出了包括小K助理、ScriptAI、AI一鍵成片、百搭卡、多場景文本等原生AI應用。筷子科技CEO陳萬鋒向36氪介紹此舉背后的原因:「對客户而言,他們不止在意營銷內容的生產效率,更在意如何能有效驅動銷售轉化,打通全環節是勢在必行。」 公司同時對其全球願景進行了升級—「用生成式AI為全球品牌講好產品及服務的故事,提升商業增長」。
圖源:筷子科技
產品更新迭代,筷子科技的客羣和與之對應的收入也隨之變化。據介紹,公司從最初的重度服務大客户為主,到現在以向全體量客户出售Kuaizi.ai AIGC應用平臺為主,大型客户數量佔比從70%縮減至目前的10%,產品訂閲收入從最初的20%上升至80%,相當於整個客户結構和收入模式進行了對調。
在AIGC應用平臺的融資「叫好不叫座」的當下,投資機構仍處在觀望,一是部分AIGC應用平臺對於LLM過於依賴,缺乏自身核心價值,業務壁壘低,可能很快就被大模型的技術迭代取代;二是不少公司在實際業務場景中未能形成數據閉環。
陳萬鋒對此表現得非常自信,在其看來,筷子科技是AI在品牌內容商業領域的深度應用者及拓展者而非依賴者,AIGC浪潮來臨前,公司就已經找到了穩定的可持續規模化發展的業務模式,完成了PMF(Product Market Fit)驗證——各項關鍵數據指標穩步提升,比如客户數從最初的百余家增長至2022年的2500余家,客户行業從大消費擴展至本地生活服務行業,首單產品訂閲客單價持續提升,續費增購客單對比首單150%,平臺每日數據生產量和使用數據也不斷增長。
AIGC浪潮來臨后,2023年,筷子科技累計付費客户4500余家,覆蓋以大消費和本地生活為主的40個細分行業,企業用户分散至500多個城市,平均銷售周期1-2周,一半通過線上進行交易;用户創建創意工程項目量超過350萬個,平均用户日均使用時長達4小時;產品訂閲客單價接近2.5萬,2023年年度營收較2022年增長遠超2倍,接近億元級別;據悉,公司還已經邁過盈虧平衡點。
在過去涌現的不少AIGC新應用中,文娛社交、營銷和生產力工具是最熱門的應用方向,有基於AIGC新建的、也有LLM平臺自建的,還有不少中大型平臺或企業結合AIGC對原有業務進行重構的,在突然擁擠的賽道里,陳萬鋒向36氪闡述了筷子科技的競爭能力:
首先,公司業務壁壘高,核心價值來自過往積累的大量客户資源、場景數據和技術沉澱;同時,公司深耕在營銷視頻的生產和管理場景,實現了「編拍剪投管」的全流程數據獲取、分析和調優閉環,受LLM技術迭代影響不大。
爲了進一步夯實業務壁壘,陳萬鋒告訴36氪:「筷子科技還在訓練自己的「既懂商業內容編導又懂業務運營」的LLM模型,未來該模型可基於豐富的多模態數據集不斷學習,給出商業視頻和內容的判斷指導、自動製作生成與優化,驅動Kuaizi.ai向‘內容商業Agent智能體’方向演化。該模型預計今年Q2上線。」
其次,對於提供類似賽道產品的LLM平臺和電商平臺,筷子科技認為自己獨立的第三方身份,以及可以提供跨平臺服務的特性和對實際業務場景的理解程度更接近客户實際需求,對於場景數據的挖掘和應用能力也比電商平臺要專業和深入許多,且專注度更高。
如果説筷子科技的第一次規模化增長拐點來自從代運營向AIGC應用產品轉變,那麼該公司的第二次規模化增長有可能來自其明年將重點發力的跨境海外版產品。海外短視頻正在延續國內路線如火如荼地發展,越來越多的品牌方開始努力向外「卷」。筷子科技告訴36氪,目前公司已經接入了包括Tiktok、Google與Meta等海外視頻商業平臺的營銷體系,現在也已經有不少客户正在他們的跨境版平臺上生產視頻內容並分發至全球市場。
從戰略規劃到實際落地到最終帶來收益,道阻且長,未來筷子科技如何在激烈又動盪的市場環境前行,36氪將持續關注。如果您也在做相關AIGC應用平臺,歡迎隨時聯繫。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筷子科技作為典型的應用層公司,在這一波大模型AI浪潮中把握住了B端客户的需求,通過產品和服務為客户創造價值,找到了PMF,我們期待筷子科技能更進一步壯大。
明輝懿德執行事務合夥人、明略科技創始人吳明輝:祝賀Kuaizi獲得新一輪融資。我十分看好AIGC和內容商業特別是視頻領域的結合,Kuaizi經過多年的技術和行業沉澱,厚積薄發,有機會成為有影響力的內容商業應用平臺,也希望明略和筷子加強協同合作,共同打造更多商業場景應用,引領客户進入生成式營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