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集採陣痛至淨利潤分發下滑,出海或成為骨科耗材唯一出路?

2024-04-11 16:12

隨着去年第四批高值耗材集採直接鎖定人工晶體和骨科運動醫學類高值耗材,骨科領域的高值耗材基本已全部實現集採。即使此次集採相較前三輪整體降價較為「温和」,也難免在短期內對國產龍頭企業業績帶來負面影響,而與企業「以價換量」博弈失衡存在一定關係。

從多家業內企業披露的2023年財報來看,集採「以價換量」的傳統邏輯並沒有完全展現,並不是集採中標越多的企業業績增長越佳,相反,集採帶來的銷量增長似乎並沒有抵銷產品單價降低帶來的利潤損失。

「以價換量」下的眾生相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去年11月30日,第四批國家組織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在天津開標。其中運動醫學類耗材平均降價74%。至此,關節、脊柱、運動醫學這三大骨科高值耗材賽道均被納入集採範疇,全品類集採帶來的行業陣痛由此也體現在部分頭部企業的年報業績中。

image.png

從以上可比公司的業務佈局來看,由於威高股份(01066)較愛康醫療(01789)和春立醫療(01858)在創傷類器械的佈局更為深入,且多業務收入增減實現一定的相互補充,使得威高股份在整體營收上僅出現小幅下滑,但若單拎出其骨科耗材核心子公司威高骨科(688161),投資者便不難看出其帶量採購執行引起產品出廠價格下降以及渠道存貨補差給予進貨價格折讓對其造成的負面影響。

從業務收入分佈情況來看,2023年,脊柱、創傷、關節三大產品線對威高骨科的貢獻超過74%。而在集採降價和渠道存貨補差等因素影響下,威高股份當期脊柱產品實現收入4.72億元,同比減少48.49%;創傷產品實現收入1.95億元,同比減少53.89%;關節產品實現收入2.89億元,同比減少35.29%。

在覈心業務線收入全面下滑的情況下,威高骨科當期收入同比大幅下滑37.67%為12.84億元;淨利潤大幅下滑81.3%為1.12億元。

image.png

不過與威高骨科不同,春立醫療和愛康醫療在2023年實現了營收端的穩定。

以春立醫療為例,其產品目前涵蓋了關節假體及脊柱類植入等關鍵領域,且從收入佔比來看,髖關節為其核心收入來源。從公司整體收入增速也可以看出,在2023年下半年醫療合規政策影響下,公司髖關節2023年銷量基本與2022年持平。也就是説公司還未從2021年9月關節假體國採影響中走出。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2022年是人工關節實施集採的首個完整年。因而投資者可以在2022年年報數據中分析集採對各家公司的影響。從同期的愛康醫療財報來看,2022年該企業關節類產品收入9.21億元,同比上漲44.7%,純利同比大漲121.1%,順利實現以量補價。

而對於春立醫療來説,2022年公司營收12.02億元,同比上漲8.43%;淨利潤3.08億元,同比下滑4.54%。與此同時,2022年,公司關節類假體產品的銷售109.6萬件,同比上漲63.06%。

量價對比可以看出,人工關節集採帶來的產品價格下滑給春立醫療帶來的利潤影響,在短期內並未被其擴大的銷售量彌補。由於前面提到,關節假體一直是春立醫療最核心的產品,因而也説明關節集採一定程度上已經侵蝕了公司的利潤空間和盈利能力。

而在2023年半年報中,春立醫療表示國採影響是公司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之一。而從年報結果來看,這一影響顯然已延續至2023年下半年。

進軍海外,開挖發展「避風港」

從業績表現來看,愛康醫療與春立醫療的表現類似。

去年上半年,愛康醫療實現收入約人民幣6.49億元(單位下同),同比增長22.1%;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約1.33億元,同比增長5.2%。但公司最終在2023年年報中仍表現爲增收不增利。

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的主要原因在於2023年上半年病人就醫數量顯著提升,醫院端骨科手術量在二季度迎來高峰。但到下半年,尤其是去年三季度開展的全國醫藥領域集中整治工作在短期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立醫院的手術量以及創新性高附加值產品在醫院的推廣和應用。

為規避集採帶來的短期負面影響,愛康醫療選擇進軍海外市場,而這也是國內骨科器械頭部企業的共同選擇。

分區域看,愛康醫療2023年國內實現收入8.67億元,同比下滑2.2%;但其海外實現收入2.27億,同比大增37.1%。公司當期海外收入佔比近20%。報告期內愛康醫療的關節業務已進一步拓展到越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其中東南亞市場的增長超過50%。

與愛康醫療類似,春立醫療也加快了在海外市場的佈局。數據顯示,2023年,春立醫療的海外市場實現收入1.98億元,同比大增81.7%,海外收入佔公司營收比例提升至16.41%。相比之下,威高骨科的當期海外收入佔比僅5%,出海進度較以上2家公司更慢,但隨着威高骨科管理層大換血,市場預計出海或成為其重要發展戰略之一。

目前來看,進口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強,佔據我國較大市場份額。在TOP20品牌中,進口品牌合計佔據中國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市場約40%的市場份額,其中,強生、施樂輝、捷脈邦美等三個進口品牌市場份額位居前三。但在海外市場,由於市場容量更大,留給國產企業的市場仍不可小覷。

image.png

從市場角度來看,當前全球骨科市場處於穩定增長當中,關節類產品佔比最大。根據Statista統計數據,全球骨科器械市場規模2021年為409億美元,預計2022-2027年CAGR為6%,2027年有望達到600億美元。並且,從2019年數據看,南美洲等地區關節手術滲透率與歐美發達地區相比仍有10倍左右差距,未來增長潛力大。

而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因骨科手術術式相對其他高端臨牀術式已經發展較為成熟,且外資龍頭企業骨科業務增速已經持續多年個位數增長,目前已並非其核心業務板塊。另一方面,經過多年市場發展,國產龍頭企業已形成較強的研發、生產、供應鏈完整性能力以及出色的品牌影響力在高附加值產品的競爭中有望持續縮小與外資企業差距。因此國內企業有望憑藉產品性價比優勢在滲透率較低地區實現出海放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