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這家企業曾成就上市公司第一村,如今危機重重

2024-04-08 09:42

原標題:這家企業曾成就上市公司第一村,如今危機重重

導語:當下宏觀經濟的低迷,讓西王集團的未來發展依舊不容樂觀。未來其是否能重整旗鼓,走出困境,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金梅 | 作者 礪石商業評論 | 出品

如果説河南的南街村締造了社會制度的烏托邦,山東鄒平縣的西王村可以説是農村集體經濟的天花板。

從一個170户人的貧困村,到「中國經濟十強村」「中國上市公司第一村」,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年營收506億元的西王集團,在中國經濟發展中非常另類。

從搖籃到墳墓,西王村民不需要花一分錢。村里給每一個村民交養老保險,每一個村民都年年分紅、月月發物資,甚至大學畢業后村里可以送你免費出國讀研……

這一切,離不開一個靈魂人物——王勇。

作為時代的弄潮兒,他搶得時代的紅利,但也嚐到了時代弄潮兒的苦。

1

西王前夢

王勇説西王發展到現在,受兩個人的影響最大,一個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一個是學者梁漱溟。

1931年,中國近代啓蒙運動的重要人物梁漱溟來到山東鄒平縣,尋找「中國民族自救」的出路。

一場為期近8年的鄉村建設運動,在具有重商之風的齊國故地拉開帷幕。「團體組織、科學技術」,這八個字是他開給中國農村的療方。

於是,他在孟軻故里鄒平縣興辦教育、做體制改革,把農民組織起來建立了「梁鄒美棉運銷合作社」,引進美國的棉花,直供青島、煙臺等地的紡紗廠和對外出口,避免商人盤剝利益。這正是幾十年后,鄒平成為「中國棉紡織名城」的伏筆。

除了發展蠶業、林業、信用等合作社,梁漱溟還組織農民改造清河溝,改善農村的醫療衞生條件,改良社會風俗,醖釀着真正的「萬世太平」。

誰料,1937年抗戰爆發,韓復榘不戰而退,山東落於日寇之手,梁漱溟的鄉村改造抱憾而終。

51年之后,去世於北京的梁漱溟囑託后代將自己葬於鄒平。彼時的鄒平,已經有一個叫王勇的年輕人,將梁漱溟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圖景。

2

嘴里吃的

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鄒平縣西王村的農民終於有了余糧。

但賣糧難、賣棉花難,村民日子依然不寬裕。村干部一年下來,工資還是用幾棵樹頂賬。村里需要一個能人,幫大家過好日子。1986年,做過電工,還開辦了一個小型麪粉加工廠的王勇被推選為村支書。

36歲的王勇頗有膽識,他敬佩的梁漱溟先生因為時代原因沒有實現的夢想,如今卻迎來絕佳時機。

「西王要翻身,先要換腦筋」,向「貧窮宣戰」,必須先改變小農思想。上任后,他穿着一雙拖鞋、肩上搭着一件粗布衣,帶着村里的幾個干部全國考察,曾創下6天跑3省1市的紀錄。

一個多月的考察結束,火爆的國營榨油廠和深處產棉區的實情,讓王勇決定辦油棉廠。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村,資金去哪里找?

40萬元的天文數字,讓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

「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去找親戚借!」王勇本沒有勝算,但困難面前不泄氣的他,把自己經營了多年價值20萬的麪粉廠無償捐給村里時,大家都提起了一口氣。人們拿出了結婚的錢、蓋房的錢……西王油棉廠建成了。

1987年,棉子脱絨、榨油、精煉工廠投產,當年就實現利税23萬元,超過了全村一千多畝耕地的收入。

發展還要綠水青山,梁漱溟如此,王勇的做法也如此。

1988年就開始污水處理的西王村,不但保護了環境,中水處理每天還能節約1500立方米水,創收50萬元,王勇有了一本獨有的循環經濟賬。

1989年,棉油廠的產值達到了驚人的1300萬元,純利100萬元。西王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錢,機器一開村民就能不愁吃穿,「小富即安」的思想開始在村委會蔓延。

天天思索怎麼分錢的干部和羣眾,對王勇把最高工資和最高福利給了技術人才,頗有微詞。「榨油也沒多大技術含量,養這些人真是浪費錢!」

但把眼睛放在未來的王勇,敏鋭地發現了棉油市場疲軟的跡象,他號召管理層「嘴里吃一個,手上拿一個,眼里盯一個」。

但「手上拿」的是什麼呢?

3

手上拿一個

1990年,隨着農業發展政策的陸續出臺,山東的玉米資源空前充足,王勇敏鋭地看到農產品深加工的廣闊空間。

首先,解決設備問題。

王勇帶着兩個人風塵僕僕地趕到石家莊糧油設備展銷會,誰料展銷會早就結束了。「不泄氣」的團隊,怎肯善罷甘休。一番打聽他們終於來到了河南安陽的一家糧油設備廠。可在當時,沒有「指標」又是白忙活一場。

他們繼續軟磨硬泡,終於在駐馬店汝南縣官莊供銷社,找到了一套不用指標的棄用設備。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幾天的疲勞戰下來,對方終於同意賣給他們。「年輕、有思路、有魄力、是個干事的人」,而且「酒量驚人」,這是王勇給對方留下的印象。

設備200萬!錢又成了問題。

王勇留下兩位村干部盯着設備,自己火速回村。他湊一筆錢匯過去,對方就拆一批零部件運走,4個月,設備終於落地西王村。

1990年初,機器一開,3000噸澱粉涌出工廠,西王村成了山東同類企業中效益最好的。

除了效益好,西王村要成為梁先生設想中的好組織,制度也要好。村集體的大事小情都要由村民代表商議、簽字,最后村委把關,所有過程公開、公正、民主。

1992年,王勇着手全村改造,將村里按照工業區、居民區、商業區和文教區的方法重新規劃通網通電,西王成了有名的小康村。

4

眼里看一個

有了手上拿的,王勇決定繼續尋找「眼里盯」的、更具前瞻性和技術含量的項目。

1993年,王勇瞅準時機,投資2000多萬買來了甘油專利和52萬元的玉米澱粉發酵設備,投產后年產甘油可達1000噸。甘油被廣泛運用於塗料、炸藥、食品、菸草、化工、醫藥等領域,彼時一直供不應求,價格瘋狂飆升。

誰料,這一次迎接王勇的不是鉅額的機會紅利,而是世界甘油價格的波動和糧食價格提升,帶來的價格倒掛。甘油廠直接虧損了1000萬。工廠停產、工人放假,全村130多户人有70多户聯名要求賣掉企業、分錢「散夥」。

在那個遍地是機會的年代,「堅持!」是王勇一路走下來的成功心得。爲了穩定村民情緒,王勇帶着村干部入户遊說,村民再次投入「二次創業」。

信心有了,出路何在?王勇從上海、浙江的科研單位請來了專家把脈會診,決定轉產谷氨酸,僅僅半年時間,西王集團就迎來了脱胎換骨的轉變。

專家還告訴王勇,必須搞循環經濟,延長產業鏈才能獲得利潤環保的雙豐收,這跟梁漱溟先生的思想再次不謀而合。

玉米浸泡水一直是制約澱粉行業發展的瓶頸,作為污水排放,污染環境,賣給藥廠作發酵添加劑,一個是運輸困難成本高,一個是夏天兩三天就發臭。西王終於靠新技術破解了這一難題。

他們用高效蒸發器將其濃縮成玉米漿,經濃縮后的玉米漿噴到玉米皮上,再粉碎作纖維飼料,使飼料每噸增值200元。也可以用它代替豆粘水解液,作為賴氨酸生產的培養基,此過程中產生的硫酸銨也被提取出來循環使用。

從澱粉加工起步,西王以玉米生產澱粉、蛋白粉;澱粉乳生產葡萄糖、麥芽糊精;胚芽生產玉米油,成為金龍魚、福臨門等調和油的代工原料;剩下的玉米胚芽粕、玉米皮、玉米浸泡液也成了寶貝,生產高蛋白纖維飼料……一粒玉米被西王研發出150種產品,產品從工業原料向食品、藥品、品牌消費品轉變。

1997年,美國前總統卡特來到西王,毫不吝嗇地讚歎「這是一個好企業」。

5

海上艦隊 領先一步

進入21世紀,面對中國的高速發展,王勇認識到「積累滾動」的發展方式,會錯過行業騰飛的風口,如同當年帶領村干部集資,現在應該在資本市場「借雞生蛋」,「領先行業一步」。

王勇的思想很快在村里炸了鍋。好不容易干起來的產業要分給別人,村里謠言四起。

頂着巨大的壓力,改革還是拉開了帷幕。2000年9月,西王集團與北京先鋒糧農合資的先鋒股份在滬市成功上市,先后有7000多萬資金流入西王。

彼時,中國的結晶葡萄糖產業剛起步,王勇藉助資本優勢,建起了全國最大的6萬噸結晶葡萄糖廠,再次領先一步。

一噸2000元的玉米,加工成澱粉賣2300元,加工成一水葡萄糖賣3000元,藥用無水葡萄糖賣5500元,而加工成結晶果糖卻能賣到7000元。這種新型糖不但糖尿病友好,比蔗糖有更高的甜度、成本優勢,還能破解我國食糖的供需矛盾。

2001年,大型結晶葡萄糖廠建成投產后,產生了大量的熱能,同時大量的糖業廢水會產生危險的沼氣。爲了搞好循環經濟,西王村建起了熱電廠。

有了自己的發電廠,2002年,西王村開始土地集約化,讓村民全都住上了別墅和公寓樓房,並且實現了免費統一供暖,還為村民繳上了養老保險。村里有免費幼兒園,上學有補貼,考大學有獎勵,從出生到工作的一條龍服務村里全管。

可即便全村免費用,西王的電能依然用不完。

2003年,西王特鋼有限公司成立,第一條中小型棒材生產線投產,用來消耗過剩的電能。經歷了中國鋼鐵業近十年的飛速發展,鋼鐵成為西王的又一個現金牛。

需要消耗大量電、水的鍊鋼所產生的余熱蒸汽,還能循環給玉米深加工業務使用。鑑於環境保護思維,西王特鋼早國家要求一步,花費3000多萬元增加脱硫工序、脱硝工序,為企業贏得了發展的先機。

2004年,西王老年公寓落成啟用,西王村65歲以上老人全部免費入住,所有村民都免費發放補貼和物資。從上學、工作到養老不需要花一分錢,西王村從「搖籃」到「墳墓」給每一個村民解決了后顧之憂。

2005年12月9日,西王糖業在香港以紅籌股模式成功上市,融資6.1億港元,西王開始向「亞洲糖王」發起猛攻。

西王斥資3億元引進了全套德國生產設備,並通過與國家糧科院戰略合作,先后投入10億多元研發的結晶果糖GI19,打破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壟斷,打造了新的行業標準,讓西王村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糖都」。

王勇當然知道,從一個落后的農村到如今航母型大集團,擁有200多項專利技術的西王集團,走過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技術和人才的支撐。

爲了打造自己的人才,西王村民本科畢業后,可以跟村里申請被送到國外讀研究生,西王村會出資留學包括攻讀預科班的全部費用。2005年,西王村的第一個公派留學生出國讀書。

2009年,由於不甘心仰人鼻息,為人做代工,西王率先在業內推出小包裝玉米油。通過重金打造品牌和明星代言,西王成為中國玉米油第一品牌,西王食品這個名字也漸漸被人熟知。

2011年2月23日,「西王食品」正式登陸深交所主板市場;2012年2月23日,「西王特鋼」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資金13.25億港元,成為8年來國內鋼鐵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唯一一支紅籌股。

在西王,村民不僅在企業獲得穩定的工資收入,還可以從企業領取分紅,收入年年攀升,2012年人年均純收入已經近10萬元。

2014年,在我國鋼鐵行業處於「普鋼嚴重過剩、特鋼依賴進口」的低潮之際,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全面合作,共同攻克破解國家「卡脖子」的高端優質特鋼工程。成功開發出鐵路用鋼、國家重點工程用鋼、海工用鋼、大型風力發電用鋼、大型壓力容器用鋼、大型軋輥用鋼、高性能模具鋼等120余個特殊鋼新產品,全部面向高端製造。

擁有對玉米的極致化開發產業,西王的範公酒業有限公司,年生產也達5000噸。作為糧食和特鋼重鎮,西王的物流能力也不容小覷,作為綜合物流企業其年運載能力達到1000多萬噸。

西王集團成了名副其實的海上艦隊。

6

海妖的歌聲

敏鋭地捕捉着每一陣海風揚起巨浪的西王集團,曾經靠資本搭建了海上艦隊,它很難不在金融市場里繼續乘風破浪。但金融和資本市場正如海妖塞壬,雖然有美麗的臉龐和動人的歌聲,卻總會帶來翻船的結果。

2016年,爲了突破玉米油市場增長瓶頸,固定資產22億元的西王食品,48.7億元「蛇吞象」收購加拿大Kerr 80%股權,切入運動保健領域(其Muscletech肌肉科技連續五年國內運動營養品類銷量第一)。

西王在資本市場貌似獲得了成功,但慘痛的教訓卻接踵而至。

2017年,一場危機差一點把西王擊垮。

西王集團因對齊星集團擔保,導致資本市場運作受限,一時風聲鶴唳。王勇依然每天早晨五點半起牀,在院子里聽着京劇走上八千步;下班后和同事在辦公樓南面的石墩子上下盤棋回家。

打造「困難面前不泄氣」的團隊,表面上王勇不能亂。但一個個不眠夜只有他自己知道。王勇坦言:「西王集團經歷了30年來最大的艱難困苦。」殊不知,還有更大的痛苦在等着他。

2018年6月,齊星集團有限公司合併重組計劃草案獲得債權人會議通過,西王集團擔保風險解除,西王終於重獲自由。

西王集團其實對擔保圈風險早有認知,為解除擔保關係、降低財務成本,西王連續多年發行企業債券,至2017年時債券發行總規模達到186億元。

受到齊星集團資金鍊斷裂影響,西王股價暴跌、公司信用等級下降、部分銀行抽貸斷貸,企業發行新債受阻,2019年,7、8月王勇只能靠抽走西王的流動資金償債,但百億債券違約還是在9月爆發了。

西王集團真的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關乎1.6萬名職工、800多名村民的生計,有製糖和特鋼兩個壓艙石,西王集團不至於也不能倒閉,企業和山東政府上下求索,2020年,西王集團與債權人達成和解,避免了破產重整。

兩年多的時間,西王集團和解方案並未順利執行,最終還是違約了。西王食品蛇吞象的收購併沒有完成預期,它高存高貸的做法也引起了股民的諸多不滿,被認為損害股民的利益輸血集團。

2022年是西王非常困難的年份。西王特鋼止盈轉虧,2022財年虧損13.29億元。西王食品營收60.71億元,同比下滑4.47%,虧損6.19億元,同比下滑437.06%。當下宏觀經濟的低迷,讓西王集團的未來發展依舊不容樂觀。未來其是否能重整旗鼓,走出困境,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