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 「貽如生物」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昔日獨角獸終止上市

2024-04-07 14:24

近年來,醫療健康產業創新不斷涌現,並發展成為最活躍的行業之一,36氪見證和陪伴着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成長,併爲行業帶來專業的聲音。

為此,36氪推出了「醫療健康行業周報」這一欄目,接下來將定期發佈,為讀者提供資本、政策、財務、新產品等多角度的行業資訊。

4月7日醫療健康行業周報請查收。本次周報收錄了本周醫療健康領域的融資新聞。

融資投資

  • 「易智康」獲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

智能心電數據運營服務商「易智康」近日獲得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由廣東某家族企業投資。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心電一張網」標杆項目的運營開發、AI算法及軟件系統開發。當前易智康已啟動新一輪融資。

易智康成立於2022年12月,創始人蔣超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在三甲醫院工作八年后,相繼加入西門子醫療、神州醫療等企業。在醫療反腐、醫保控費等大背景下,蔣超意識到「醫療器械廠商傳統的渠道為王、代理入院模式,將會被改寫,未來應是運營和服務為王的銷售模式。」

「易智康」獲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提供心電診斷運營、AI心血管科研服務 | 36氪首發

  • 「貽如生物」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生物基皮革製造公司「貽如生物」近日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星空資本領投,線性資本、旦恩資本和奇績創壇跟投。本輪融資主要用於選址常州的工廠一期建設(共三期),人造皮革規模化量產及商業交付。當前,公司已啟動新一輪融資。

貽如生物成立於2021年底,於2023年4月完成由線性資本領投的天使輪融資。去年公司重點引入三部分成員:有iGEM等競賽經驗的合成生物研發人才、人造革材料及配方開發團隊、發酵工廠負責人。現階段團隊規模約三十人,隨着規模化量產工廠落地,今年將拓展至六十人左右。

「貽如生物」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生物基皮革製造成本大幅降低 | 36氪獨家

  • 多肽載體升級「老藥」,「N1 Life」開闢研發新路徑,多條管線將進入臨牀|早期項目

新葯研發的高風險、長周期,歷來是藥企研發團隊想要解決的難題。由於沒有有效精準的遞送,導致藥物無法到達體內目標部位內發揮治療作用。據統計,藥物開發中高達近90%的臨牀研發失敗率「極大多數是遞送的失敗」引起的。因此,如何助力藥物分子穿越「人體迷霧」,就成為行業的重大挑戰,也是加速新葯開發的關鍵。

懷揣解決這一難題的初衷,博士畢業后,臧曉羽於2019年時和博士時期的導師,美國三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Paul A. Wender博士一起創辦了N1 Life,致力於將課題組過去30年在藥物遞送技術上的研究成果進行轉化落地。

其中,最核心的一項是基於多肽分子的遞送技術「Absotride」。利用Absotride載體技術與藥效分子結合,即可開發多肽偶聯藥物(PDC)。目前,該遞送技術研發平臺主要面向市面上具備優化空間的藥物分子開展「老藥新用」研發,如專利過期,或在晚期臨牀中失敗的小分子藥、多肽及蛋白類藥物等。通過此類方式,可快速組合出的PDC藥物組合達450種,有效解決涵蓋腫瘤、皮膚、眼科等多個人體組織的藥物遞送問題……(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 「阿卡索生物」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阿卡索生物完成由德聯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老股東綠洲資本持續加碼。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技術平臺和相關產品研發、產線搭建,以及商業化項目和市場拓展等。

阿卡索生物成立於2021年,主要利用微流控技術開展微球產品研發生產。相較經典的釜式攪拌乳化法、膜乳化法而言,曾經的微流控技術雖可以憑藉獨特的流形特徵實現常規方法很難做到的微乳化,滿足需求側對微球性能、製備工藝方面的更高要求,但存在產能制約等行業痛點,這也是阿卡索生物希望解決的問題。

以單分散微球打造「國產優勢」,「阿卡索生物」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36氪首發

  • 「天鶩科技」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AI蛋白質設計服務提供商「天鶩科技」近日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金沙江聯合資本領投,本草資本、曉池資本和四川交研資本跟投。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加速蛋白質工程通用大模型的行業應用,助力產業升級。

天鶩科技成立於2021年9月,核心團隊主要來自於上海交通大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洪亮教授在人工智能蛋白質領域深耕多年。2022年初拿到首輪融資后,天鶩科技的AI蛋白質大模型完成從0到1的驗證;發展至今,天鶩科技已向下遊客户交付多款蛋白質設計項目。當前天鶩科技團隊規模近40人,由生物、計算及市場商務等專業人才構成。

「天鶩科技」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成功交付多款AI設計蛋白質 | 36氪首發

海外 New Things

  • Float Health獲1000萬美元A輪融資,為慢病患者提供專業家庭護理 | 海外 New Things

Float Health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家庭護理服務提供商,致力於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場景中的醫療護理服務。

3月28日,Float宣佈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Canvas Ventures領投,其公司合夥人Mike Ghaffary已加入Float董事會,Wave Capital、Y Combinator、Burst Capital和Also Capital參投。多位科技行業的創始人和領導者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加入了此次融資,其中包括Instacart聯合創始人Max Mullen、ASRI戰略與運營副總裁 Andrew Bartynski、SV Angel前合夥人Brian Pokorny、Yelp首席運營官Jed Nachman和Yelp前營銷副總裁Brian Osborn……(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 Protembis GmbH獲3000萬歐元B輪融資,保護TAVR手術患者腦血管系統 | 海外 New Things

Protembis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的新興心血管醫療設備開發公司,致力於提供一種簡單可靠的解決方案,以保護患者在左側心臟手術過程中免受腦損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並降低此類手術中與腦損傷相關的整體醫療成本。

3月下旬,Protembis宣佈完成了3000萬歐元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歐洲風險投資財團共同領投,包括瑞典的Segulah Medical Acceleration、意大利的XGEN Venture和德國的TechVision Fund。其他投資者包括Coparion、一家跨國醫療設備戰略公司以及幾位天使投資人。此輪融資資金將用於支持該公司研發的ProtEmbo研究性設備豁免 (IDE) 中樞試驗的註冊……(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 Surge獲750萬歐元融資,藉助AI加速精準免疫分析 | 海外 New Things

Surge是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醫療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商,以徹底改變精準醫療為目標,致力於利用人工智能深入瞭解人體免疫系統。

3月27日,Surge宣佈獲得了750萬歐元融資。本輪融資由Eurazeo領投,BPI、Hardware Club、Malakoff Humanis、Teampact Ventures、Kima Ventures和Boutique Venture Partners參投。此次融資資金將用於開設SurgeLab(一個致力於發現免疫生物標誌物的頂級實驗室)和完成PreCyte的產業化,並且還將支持其尖端人工智能算法的完善……(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焦點分析

  • 130億現金賣掉中國創新葯企,老股東爆賺N倍|焦點分析

清明「小長假」到來之前,中國Biotech被併購的故事又一次刷爆醫藥人的朋友圈。

4月3日下午,抗體偶聯藥物(ADC)企業普方生物宣佈,公司將被丹麥生物技術公司健瑪保(Genmab)以總價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現金的形式收購。交易預計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屆時,Genmab將拿下普方生物的三款臨牀新葯和ADC技術平臺的權利。

「價格很好,去IPO也不一定拿到這麼多錢,」國內一家ADC企業創始人評價稱:「這是目前對外披露的第一家被收購的ADC公司,一方面透露出國外企業拿ADC管線或平臺技術的熱切需求;另一方面,再次向國內投資人驗證了收購退出的可行性,希望大家出手時不再有那麼多顧慮。」

從收購案雙方背景來看,普方生物的三位科學家創始人均出自ADC技術先驅企業Seagen,參與過多款ADC藥物從候選到商業化的完整環節;而Genmab堪稱歐洲創新葯對外授權的「鼻祖」之一。

如今,兩家諸多「光環」夾持的企業湊在一起,將會在ADC賽道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 昔日獨角獸終止上市,大Panel也沒撐起腫瘤基因測序的未來|焦點分析

腫瘤NGS(下一代測序)的故事又添上令人唏噓的一筆。

近日,據上交所官網,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世和基因」)因主動撤回申請文件,發行審覈狀態變更為「終止」,結束了2022年5月申請獲受理之后,為期近2年的上市之旅。

官方層面未公佈具體的撤回原因,36氪獲得的一封由世和基因創始人、董事長邵陽署名的內部信顯示,撤回申請是由於「涉疫業務相關規定等不明朗原因」,本次申報存在較大滯后,剩余時間已不足;此外,「經濟形勢和股市指數不夠理想,證監會近期發佈多項政策新規收緊IPO發行」也有一定影響。

不過,這封內部信提到,公司將在調整后,尋找合適時機重啟上市流程,再次進行輔導申報。

近兩年,腫瘤NGS的「低谷」幾乎肉眼可見。從中概股企業泛生子私有化、燃石醫學因股價在30日內連續低於1美元收到退市警告;在國內,臻和科技三次遞標港交所未有下文,而世和基因作為內首家衝刺A股上市的企業,IPO進展一直備受行業關注。

如今,當一切好像又回到遠點,資本市場是否又一次向腫瘤NGS投出了否決票……(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編輯:海若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