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4-06 21:11
近日,安徽省銅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在社交媒體賬號發佈的科普視頻中表示:「註銷手機號等於出賣自己,隨手註銷的手機號很可能造成財產損失。隨后,該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引發羣眾廣泛熱議。
對於市場關注,中國移動官方客服4月6日迴應第一財經記者,中國移動號碼在銷户后存在90天「冷凍期」,「冷凍期」內客户仍可找回本人號碼繼續使用,90天「冷凍期」后號碼會再次進入號碼庫用於后續向市場投放。記者諮詢電信專業人士后瞭解到,這一操作通常被稱為「二次放號」,而被投放的號碼通常被稱為「二次號碼」。中國移動官方客服告訴記者,后續將在工信部的指導下繼續擴大「二次號碼」解綁服務覆蓋的應用範圍。
「二次放號」帶來的麻煩已困擾消費者良久。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8年就有消費者在政府網上留言,反饋常因自己的「二次號碼」收到騷擾短信「轟炸」而困擾。
據瞭解,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移動此前會同另外兩家運營商開發了「二次號碼」解綁服務。該服務一是在號碼再次投入市場前會對已接入的互聯網應用進行批量解綁,目前已覆蓋支付寶、淘寶、抖音、頭條、美團、大眾、B站、唯品會、珍愛網、拍拍貸、快手11個應用。二是在用户開卡后還可自助解綁,目前已覆蓋淘寶、美團/大眾點評、抖音、今日頭條、小米商城、微博、京東、支付寶、愛奇藝、知乎、360安全衞士、貝殼/鏈家、小紅書15個應用,自助解綁功能即將上線中國移動APP。
中國移動官方客服告訴記者,后續將在工信部的指導下繼續擴大「二次號碼」解綁服務覆蓋的應用範圍,力爭全面覆蓋生活、社交、金融、工作等領域。同時,中國移動將進一步加強客户營業廳銷號前的解綁提醒,也請廣大用户在註銷號碼前主動解綁、更換各類應用關聯的手機號碼,尤其是社交、金融等應用,以免影響個人使用與信息、資產安全。如果不明原因收到自己目前未使用的APP、銀行發來的短信,請提高警惕,及時聯繫相關企業、銀行等查詢個人信息情況。
「註銷手機號等於出賣自己」這一觸動消費者神經的説辭的背后,是註銷后的手機號會被重新投放回市場的現實問題。在上述視頻中「徐督督」稱:「當手機號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營業廳註銷,過一陣運營商會重新將手機號投入市場銷售。下一個用你手機號的人,可以用手機驗證碼登錄你的支付寶、微信等各類軟件,后果不堪設想。」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上述操作的可能性得到了運營商人士的認同。
記者查詢到,根據《電信條例》和《電信服務規範》的規定:用户在欠費30日內未交費的,電信服務商可暫停相關服務,即「停機」;在停機后60日內仍未交費的,可終止服務,即號碼註銷;號碼註銷后至重新啟用(二次放號)的時間至少為90日,稱為「凍結時限」,時限過后號碼即可再次放出。可見「二次放號」符合法律法規。
去年底,工信部「一證通查2.0」部分功能升級,據記者體驗,「工信微報」微信公眾號下方菜單欄點擊「政務服務」中的「一證通查」功能就可進入查詢頁面。進入查詢首頁面后,點擊「互聯網賬號」,填寫本人手機號、身份證號后六位和驗證碼,就能查詢到主流互聯網App和網站的賬號註冊情況。相關查詢結果將在48小時內通過10699000統一的短信端口進行回覆。
不過,有消費者向記者反饋,不少與手機號綁定的常用APP「一證通查2.0」並未覆蓋,且不會有人專門記住自己的手機號到底綁定了多少應用,在註銷手機號前確保對其進行全部解綁是極難的。目前看來,手機號與APP進行解綁是一項「大工程」,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由於目前不同應用解綁手機號的方式和操作不同,運營商進行統一操作時會較為困難。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