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酒店巨頭都在漲價,200元快住不起經濟型酒店

2024-04-05 09:10

酒店行業無疑是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恢復最迅猛的行業之一。

清明假期將至,踏青賞花、返鄉探親、拼假連遊帶來小長假旅遊熱。OTA平臺去哪兒指出,早在半個月前,平臺上清明假期熱門城市機票、酒店預訂已呈現快速增長。

杭州一旅行社人員告訴時代財經,近期西湖、千島湖景區的酒店預訂火熱,「假期千島湖幾家高星級酒店房源都十分緊俏。」據飛豬數據,今年清明假期杭州的酒店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143%。

在酒店業迎來春節后*個忙碌的小長假之時,各家酒店集團也紛紛曬出去年的成績單。

4月1日,國內酒店數量最龐大的錦江酒店披露2023年財報,年內錄得營收146.49億元,同比增長29.5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2億元,比上年同期大增691.14%,重回2019年10億元的水平。

這不是個例,除了以「酒店+旅遊+地產」模式為主的華天酒店尚在虧損,幾乎所有酒店集團都在去年賺翻了。

在酒店業大幅扭虧的成績單中,各家酒店也在對旗下酒店品牌結構進行調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龍頭們基本都在加快中高端酒店的擴張。

淨利最高增長近7倍

首旅酒店房價漲最多

根據各大酒店集團披露的2023年度財報,華住集團、錦江酒店、首旅酒店、亞朵均實現營收、利潤雙增。

它們都將業績的復甦歸結於休閒旅遊需求強勁、商旅出行需求持續恢復、緊抓酒店市場快速復甦機遇等。

圖源:時代財經 圖源:時代財經

營收方面,華住集團繼續保持首位,並在2023年突破200億元,同比增長57.9%至約218.8億元。其中,中國分部的收入為174.38億元,同比增長63.7%。錦江酒店、首旅酒店、亞朵則分別錄得收入146.92億元、77.92億元、46.66億元。

過去一年,亞朵的營收漲幅*,同比增長超1倍。除了酒店業務,這還有賴於亞朵的「副業」,即場景零售業務。財報顯示,2023年亞朵零售業務收入增長至9.72億元,在總營收中佔20.81%,GMV達11.39億元,一款亞朵深睡枕PRO全年累計銷售超120萬個。

亞朵也是去年酒店行業的利潤黑馬之一,全年錄得調整后EBITDA為12.07億元,同比增長184.3%;歸母淨利潤7.37億元,同比增長達651.4%,直逼5倍門店規模的首旅酒店,后者去年利潤為7.95億元。

整體而言,2023年四家頭部酒店集團都實現利潤大幅增長,最高漲幅為錦江酒店,錄得10.02億元,同比增長691%;利潤額最高的是華住集團,錄得40.85億元,同比增長超3倍。

2023年,「快捷酒店漲價」的話題居高不下,在各大酒店集團財報中也可窺見ADR(日均房價)、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指標普遍出現增長。

以日均房價看,2023年華住集團、錦江酒店、首旅酒店、亞朵分別錄得299元、253元、251元、464元,其中日均房價最高的是以中高端門店為主的亞朵,而漲幅最「兇」的則是首旅酒店,同比增長32.8%,其次是華住酒店為26.6%,另外兩家漲幅則在20%以下。

在中高端門店增長的帶動下,部分酒店的日均房價已超過2019年,其中亞朵的ADR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7.9%;華住集團中國區房價較2019年增長27.4%。華住集團首席執行官金輝也在財報中表示,日均房價的增長還反映了產品結構變化與產品升級兩者的成效。

經濟型酒店的日均房價也在增長。在華住集團運營18個月以上的成熟酒店中,經濟型酒店ADR從2022年180元增長至225元;錦江酒店經濟型酒店ADR則從2022年157元漲至182元;首旅集團的該數據從2022年152元漲至196元。

這或意味着,經濟型酒店的「門檻」將逐漸跨至200元。

經濟型酒店收縮

巨頭們死磕中高端

過去一年,酒店住宿行業火爆持續為酒店行業的投資帶來新機遇。

某頭部酒店集團市場拓展人員就曾對時代財經稱,其在2023年接觸的投資人比往年大大增多。與此同時,酒店品牌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每個品牌的開發人員都會去爭取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以吸引投資人。

2023年,華住集團、錦江酒店、首旅酒店的開店數量都在千家以上,分別新增門店數1641家、1473家、1203家;亞朵則新開業酒店289家,實現門店數破千,達到1210家。

圖源:時代財經 圖源:時代財經

無論是投資人,或者酒店企業,都越來越偏好中高端酒店。

去哪兒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該平臺高端酒店在線數量同比2022年增長了14%。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肖鵬對時代財經指出,去年國內旅遊剛恢復,酒店供需關係較為緊張,目前旅遊供應鏈經過近一年的恢復已基本達到供需平衡,但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國內酒店平均間夜價格仍呈現上漲,國內旅遊整體消費趨勢依舊良好。

從門店增長數據中可窺見,基本上各大酒店集團過半的新增門店都屬於中高檔酒店。

以華住集團為例,截至2023年底其在中國區共有門店9263家,其中中高檔酒店數量為4295家,較2022年相比增長約814家。

錦江酒店去年淨增長中高檔酒店門店數879家至7303家;首旅酒店中高檔門店增長204家;而從誕生之初就定位中高端的亞朵,新增門店則都來自於中高檔品牌。

圖源:時代財經 圖源:時代財經

與此同時,曾經支撐着中國酒店行業高速飛奔的經濟型酒店逐漸「失寵」。

據時代財經梳理,各大酒店集團旗下經濟型門店增長大幅放緩,甚至逐年減少。如首旅酒店2023年旗下經濟型酒店新增開店為174家、關閉門店則為286家,截至去年末經濟型酒店門店數量為1881家,相較此前一年縮減112家,且近三年來均呈現收縮趨勢。

旅遊酒店行業高級經濟師趙煥焱對時代財經指出,目前中端是比較符合注重性價比和合理消費趨勢的酒店品牌類型,目前各家酒店每間可供房收入增長趨勢也反映了酒店業消費升級趨勢。

各家酒店也在加大對中高端酒店品牌的投入。

去年,首旅酒店與凱悦合作創立的逸扉酒店加速落地;華住集團着力推進的中檔品牌桔子酒店也在往2000家規模擴張;錦江酒店則接連收購了盧浮酒店集團、麗笙酒店集團。

據時代財經梳理,2023年華住集團、錦江酒店、首旅酒店的在營中高端酒店比例均有所提升,佔比分別為46.4%、58.7%、27.5%。同時,在簽約、儲備的門店中,仍有大量的中高檔酒店待落地。

圖源:時代財經 圖源:時代財經

華住集團披露,截至去年末共有3061家待開業酒店,其中經濟型酒店為1106家,中檔、中高檔及其他酒店為1955家,比例在64%左右。首旅酒店儲備門店中,中高端門店數量在570家、經濟型酒店278家。

酒店巨頭們也對旗下在營門店進行調整升級。2023年,華住中國區關閉門店273家,金輝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關店數量增長是因為華住加快了低質量門店的升級和淘汰速度。

首旅酒店則在去年關閉了947家門店,主要原因包括城市改造或物業原因、酒店經營不佳或不符合管理標準以及改造升級。

各大國際巨頭如萬豪、希爾頓、洲際也在加大大中華區的擴張,帶動本土中高端酒店加速發展。近期,洲際酒店宣佈在華的開業和在建酒店總數已經超過1200家,品牌涵蓋奢華精品、高端和品質酒店品類。

可以預見,中高端酒店將成為酒店巨頭們的下一個爭奪高地。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時代財經APP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