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4-04 22:18
國際金價接連創下收盤歷史新高。截至記者發稿,期金和現貨黃金均連續五個交易日創收盤最高紀錄。國內金價也水漲船高。在如此猛烈的漲勢下,此前至少6家銀行發佈公告調整積存金的積存起點。
記者走訪市場瞭解到,國內的黃金市場更是買賣兩旺,有些主要品牌金店的報價已超過700元,熱情的消費者或衝刺「上車」,或趁機出手、狠賺一筆。世界黃金協會的報告顯示,中國已經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金飾消費國。專家建議,寧可錯過不能做錯,這輪行情漲幅已經很大,還沒上車的投資者建議不要重倉買入。
買賣兩旺!有門店品牌金條售罄
剛剛過去的3月,紐約黃金期價累計上漲近8%,創2022年11月以來最大月度漲幅。接上3月漲勢的快班車,4月國際金價繼續創新高,截至記者發稿,期金和現貨黃金均連續五個交易日創收盤最高紀錄。4月3日,COMEX 6月黃金期貨收漲1.09%,報2281.8美元/盎司,創收盤歷史新高。4月4日早間,現貨黃金首次升逾每盎司230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漲幅超過200美元。
國內黃金零售市場的價格也水漲船高。4月4日,周生生報價最高已經突破700元達到每克704元,周大福、六福珠寶、金至尊等國內主要品牌金店的報價衝高至每克703元。回看今年1月1日,周大福等多家金店的報價為每克624元,僅4個月的時間,金飾價格就漲了約80元。
近日,記者走訪廣州商場看到,黃金專櫃前有不少消費者在諮詢金條售價和黃金回收價,黃金消費市場買賣兩旺。
「這幾天東百黃金專櫃的投資金條最高高達約每克535.8元,但高價也抵擋不住投資客的熱情。我們的東百金條都賣斷貨了,甚至欠顧客的貨。今天一位熟客只好買了160克美泰樂金條,合約88000元,簡直是見什麼拿什麼!」4月2日,廣州東山百貨業務部經理戴崇業告訴記者,3月至今店內爆出多個大單,如3月7日有顧客帶走2000多克、合計120余萬元的金條等,3月30日,又一位顧客「掃嗮」1150克、合計約70萬元的東百金條。此外,當天黃金首飾價格為每克683元,工費13元,合計單價近700元。
消費者在東百黃金專櫃選購黃金產品
開年以來,金價在起伏中持續攀升。在此情形下,有人選擇繼續持有,有人選擇闊綽出手。戴崇業對記者説,近期有顧客兩次到店共買入400多萬元的金條,目前還在囤金,沒有出手。而另一位顧客則在4月1日賣掉了多年積攢的近120克黃金,到手五萬余元,「狠賺一筆」。
「有顧客產生了觀望情緒,買漲不買跌;也有顧客后悔為什麼要看呢?現在回看去年9月,基礎金價約465元,不正是低位嗎?」
臨近節假日,市場上還有不少顧客趕在清明節前購入婚慶類飾品金。戴崇業表示,此前相對不温不火的白銀、鉑金消費更加被黃金的「淘金熱」完全蓋過。
專家提醒:沒上車的切勿重倉
面對金價的一路猛漲,多家銀行開始調整積存金的積存起點。
3月22日,中國農業銀行官網顯示,3月29日交易閉市后起調整存金通2號定投交易起點金額,購買起點將調整為550元,交易遞增單位維持不變。3月26日,平安銀行官網發佈的公告顯示,自2024年4月2日起,平安銀行平安金積存業務按金額設定的定投計劃起投金額由500元上調至600元。
此外,今年以來,建設銀行、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的積存金起點都調整為600元。
銀行上調黃金積存金起購額,提高黃金投資的門檻,可能會讓市面上持有小額黃金的投資者們更加理性地配置黃金,引導理性投資。
消費者排隊買賣黃金
廣東省黃金協會副會長兼首席分析師朱志剛告訴記者,無論價格漲跌的周期有多長,始終是會回調的,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追高,而是採取小量分批的策略去買入。「任何投資市場都是寧可錯過不能做錯,這輪行情漲幅已經很大,還沒上車的投資者建議不要重倉買入。」
而在更大的層面,目前,央行已連續16個月增持黃金儲備,截至2024年2月末,中國黃金儲備7258萬盎司。據Wind數據統計,這是有數據以來,央行連續增持月份最長的一段時期,其間累計增持規模達994萬盎司(約282噸),以國際現貨黃金的最新價格(2156.7美元/盎司)計算,累計增持金額約21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42億元)。
朱志剛表示,央行增持黃金儲備對人民幣走向國際具有支撐作用,是防止不確定因素的工具,目前我國的黃金儲備還不算多,未達3000噸,未來應該還會增持儲備。
為何狂飆?避險需求或為主要原因
據外媒報道,美聯儲可能在5月或6月啟動降息。俄烏衝突、哈以衝突、紅海危機等不穩定因素仍在持續,避險情緒不斷蔓延,但金價如此瘋狂,可能誰未曾料想。
世界黃金協會市場策略師約瑟夫·卡瓦託尼説,金價上漲主要由全球中央銀行大量購買推動,以期多元化貨幣儲備,從而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國內通貨膨脹和美元走軟。
對於此輪金價走出新高的原因,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李稻葵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避險。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大灣區金融研究院王巍分析,主要是受全球央行持續買入黃金、美聯儲降息預期影響、避險資產需求較強等因素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黃金投資與消費的發展,也給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產業帶來了發展利好。王巍表示,大灣區是國內的黃金產業集散地、品牌聚集地,在品牌創新、產品工藝、市場業態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都處於優勢地位。廣東以6790家黃金珠寶企業存續總數量領先全國,佔比高達55.9%。深圳的黃金飾品產量佔中國市場的65%。香港則聚集了周大福、周生生、六福、謝瑞麟等享譽國內外的黃金飾品集團。國內及大灣區黃金產業正通過不斷創新邁向新臺階。
文|記者 胡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