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4-02 19:10
轉自:貝殼財經
兩年時間,雲南白藥告別炒股。
隨着雲南白藥2023年年度報告出爐,其在資本市場的動作也浮出水面。截至2023年末,雲南白藥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減少93.82%至1.49億元。對於這一數字下滑,公司在年報中表示,主要因本期處置了小米集團股票投資及全部基金投資。
「在進一步聚焦主業、謹慎投資的原則下,公司已於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級市場證券投資,並計劃於2024年不再開展二級市場證券投資業務。」早在今年1月,雲南白藥就表態不再炒股。
從2020年走上「股神」神壇並在資本市場攬金20多億元,到2021年重度受挫逐漸撤出二級市場投資,雲南白藥全身而退並有意聚焦主業。
雲南白藥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1.11億元,同比增長7.1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94億元,同比增長36.41%。營收、歸母淨利潤實現雙增長,雲南白藥計劃分紅37.06億元,現金分紅比例超過9成,依舊豪氣不減。
昔日「股神」失意離場
二級市場投資收手,無疑助力雲南白藥業績上了一個臺階。2023年,雲南白藥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約為1.24億元,而上年同期,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約為6.2億元。
2023年期初,雲南白藥的證券投資賬面價值為25.17億元,主要包含小米集團、雅各臣科研製藥、中國抗體、健倍苗苗4只境內外股票和6只基金。報告期內,雲南白藥售出了其持有的全部小米集團股票及基金,其中,來自小米集團的報告期收益約為1.58億元。
過去一年,雲南白藥證券投資中,僅健倍苗苗的期末賬面價值有所增加,這也並非公司主動加倉,而是來自2023年雅各臣科研製藥有限公司以實物分派方式分派特別股息。
截至2023年末,雲南白藥僅持有雅各臣科研製藥、中國抗體、健倍苗苗三隻個股,合計期末賬面價值為2.6億元。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雲南白藥主要將這三家公司的持股看作戰略投資。早在2021年,雲南白藥提及將推進雅各臣、萬隆控股、中國抗體等國際化平臺穩步運作,完善在北京、上海、海南、香港、韓國的戰略佈局。
實際上,6年時間,雲南白藥在證券投資上嚐到甜頭,亦吃到苦頭。
雲南白藥逐步放開證券投資範圍,還要追溯至2018年。當時,雲南白藥發佈公告稱,將證券投資範圍由生物醫藥相關的股票、股權及基金拓展至混合型基金/資管計劃、股票或股權、股票或股權型基金/資管計劃。
2019年6月,雲南白藥再度放開對證券投資的限制,規定理財總額度不超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審計后淨資產的45%;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權基金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資產的15%,取消了原本對該部分投資的10億元資金額度上限限制。
2019年年報顯示,年內雲南白藥證券投資的持倉以九州通、雅各臣科研製藥、紅塔證券和中國抗體四隻境內外股票和多隻債券型基金為主。證券投資的期末賬面價值約為76.62億元,報告期內收益為4.09億元。
進入2020年,雲南白藥在二級市場迎來「高光時刻」。報告期內,雲南白藥曾持有九州通、騰訊控股、小米集團、恆瑞醫藥、貴州茅臺、伊利股份等股票,因證券投資產生的報告期收益達23.31億元。截至當年末,雲南白藥證券投資的期末賬面價值超過百億元,達108.68億元。
2020年年末,雲南白藥發佈公告表示,2021年將繼續利用閒置自有資金開展證券投資,董事會授權董事長/聯席董事長牽頭組建投資執行團隊,制定執行具體投資運作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投資個股的比例及退出的止損線,收益目標等。
不過,到了2021年,雲南白藥因炒股跌了跟頭。當年,雲南白藥因持有的小米集團、恆瑞醫藥、騰訊控股等股票出現虧損,導致因證券投資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高達19.81億元。這也使其當年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09%的情況下,歸母淨利潤同比近乎腰斬。
投資者、監管層的質疑隨之而來。2022年11月,雲南證監局對雲南白藥開展現場檢查,認為其存在公司治理不規範、內部控制不完善、財務覈算不規範三方面問題,其中便提及公司證券投資的警戒、止損等指標設置不清晰。
2022年起,雲南白藥開始嚴控二級市場投資規模,逐步減倉,不繼續增持。截至2022年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24.16億元,較年初減少48.82%。而截至2023年末,雲南白藥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減少93.82%至1.49億元。
拋出9成淨利潤,豪氣分紅37億
2023年,雲南白藥再度提出大手筆分紅計劃。
根據計劃,公司2023年度分紅預案為每10股派息20.77元,分紅總額37.06億元,這一數字佔2023年歸母淨利潤比例達到90.53%。
近年來,雲南白藥分紅一向豪爽。公開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始,雲南白藥歷年分紅比例不斷上升,2019年、2022年分紅比例均超90%。雲南白藥也在2023年年報中提及,公司已實現連續30年對股東分紅,截至2022年度,累計現金分紅金額已超過207億元。
巧合的是,雲南白藥豪氣分紅,伴隨着昔日董事長陳發樹及其控制下的新華都入主。2016年,雲南白藥控股股東白藥控股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陸續引入新華都、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向白藥控股增資,2017年6月混改完成,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和江蘇魚躍分別持有白藥控股45%、45%、10%的股權。
2019年7月,雲南白藥通過發行股份反向吸收合併白藥控股,進而完成整體上市。此次混改后,雲南省國有股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與新華都及其一致行動人並列成為雲南白藥第一大股東。雲南白藥的分紅比例,也在這一年首次觸及90%。
在外界看來,經營儘管遇坎,雲南白藥分紅卻「風雨無阻」。2019年,雲南白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淨利潤出現了20.8%的同比下降;2021年,受二級市場投資影響,其歸母淨利潤同比近乎腰斬;2022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僅同比增長7%,尚未迴歸常態。
分紅穩步上揚,陳發樹與新華都均獲益不少。根據2023年年報,截至報告期末,新華都持有公司24.25%的股份,陳發樹持有公司0.7%的股份,若以分紅計劃估算,2023年,雲南白藥將向陳發樹及其控制下的新華都含税分紅9.31億元,約佔計劃分紅總額的25.12%。
在與投資者交流時,雲南白藥曾表示,公司的現金分紅方案「兼顧全體股東的長遠利益和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大額分紅的同時,雲南白藥在研發投入方面並不佔優勢。2022年,雲南白藥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為0.94%,對於中藥(長江)成分73家公司而言,排名倒數第五位。
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為3.44億元,較上年同期僅微增0.49%,佔營業收入比重為0.88%,同比減少0.06個百分點。
銷售費用連續三年上漲
2023年,雲南白藥四大事業羣營收均實現增長。
其中,報告期內,藥品事業羣主營業務收入64.81億元,同比增長8.16%;健康品事業羣實現營業收入64.22億元,同比增長6.5%;中藥資源事業羣實現對外收入17.1億元,同比增長約22%;省醫藥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4.9億元,同比增長5.63%。
雲南白藥在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白藥系列核心產品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毛利率為70.6%,其中雲南白藥氣霧劑銷售收入貢獻超過17億元,同比增長15.27%。
2023年上半年,雲南白藥氣霧劑貢獻營業收入超9億元,同比增長18.2%。以此計算,2023年下半年,氣霧劑的銷售收入較上半年或有所收縮。
隨着營收增長,雲南白藥的銷售費用也一同增長,增長幅度超過營收增幅。2023年,雲南白藥的銷售費用為49.92億元,同比增長19.84%。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佔營收比重為12.76%,較上年的11.42%進一步上漲。
據貝殼財經記者統計,2021年至今,雲南白藥的銷售費用已連續三年出現同比上漲。
從銷售費用構成來看,2023年,雲南白藥市場維護及推廣費、職工薪酬、廣告宣傳費在銷售費用的佔比相對較高,分別佔比37.29%、36.69%和13.25%。過去一年,這三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上升。其中,市場維護及推廣費為18.61億元,同比增長30.51%;職工薪酬約為18.32億元,同比增長27.67%;廣告宣傳費為6.61億元,同比增長8.58%。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公司管理費用約為10.59億元,同比增長26.95%,公司表示,管理費用變化主要由於期內職工薪酬金額較上年增長2.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