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人工智能將驅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

2024-03-29 14:08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於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在3月28日舉行的「實體經濟的突圍」分論壇上表示,中國實體經濟有很多機會,這些機會是最大的變革力量,其中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數字化,二是智能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

談到數字化,張亞勤指出,第一輪數字化更多是內容數字化,如音樂、視頻、圖片、文本數字化形成互聯網。第二輪數字化是利用ERP、CRM、商業智能、數據庫、雲計算等。新一輪數字化範圍更大,包括汽車、交通、道路、家庭、家電、電網、車間、機器等整個物理世界全方位、更徹底的數字化,和DNA、蛋白質、細胞、身體、大腦的數字化。「當物理世界和實體經濟都數字化之后,數字經濟成為一體。」

利用基於數字化、大量數據驅動的新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實體經濟相當於搭上了快速奔跑的列車。」張亞勤稱,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走在前列,人工智能將驅動新一輪基礎設施的建設,如更多芯片,更多數據中心建設等。

「我們要突圍,技術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遵守市場規則,要尊重企業家精神、契約精神,特別是要尊重企業家。」他強調。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主持人(王波明):到了我們亞勤,咱們的天才,我都很驚訝,12歲考上大學,又是微軟、百度,而且現在引領了清華大學AI研究中心。亞勤,你能不能跟我們講一下新科技怎麼能夠賦能傳統產業?能否升級換代?

張亞勤:謝謝波明,當時我接到博鰲亞洲論壇的邀請,我的祕書在電話里面跟我講,我當時應該是聽錯了,電話不是很清楚,不是Vivo的電話,我聽成了數字經濟的突圍。最近一直在談數字經濟,但是一看是實體經濟的突圍。根據對稱性原理,我講講數字經濟。我們實體經濟有很多機會,但是我覺得這個機會是一個最大的變革力量。這里面有兩個維度,第一個是數字化,第二個是智能化。

咱們現在講數字化轉型,包括新質生產力,包括人工智能+都很有道理。我稍微講一下數字化,數字化早期更多的是我們內容的數字化,內容數字化不管我們的音樂、視頻、圖片,最后到文本,就形成了互聯網。企業實體經濟或者是公司一開始能上網,這是第一輪數字化。第二輪的數字化是用了ERP,CRM、用了商業智能,用了各種數據庫,后面用了雲計算。

新一輪的數字化範圍更大,首先我們整個物理世界都在數字化,我們的汽車、交通、道路、家庭、家電,我們的電網,我們的車間,我們的機器,全方位的數字化,這個更徹底,而且是端到端的數字化。

另外,我們的大腦也在數字化,我們的DNA、蛋白質、細胞,我們整個的身體、大腦都通過人機、芯片和通過各種傳感器在數字化。這是一個大的背景,我們的實體經濟、物理世界在數字化。

接着是人工智能,新的人工智能是基於數字化、基於大量的數據驅動的。所以有了這個鋪墊之后,我們就可以用到數字世界人工智能用到的最新成果。包括芯片這麼多年的摩爾定律,現在是超摩爾定律,我講到芯片,過去的幾十年GPU的速度是漲了一百萬倍,每十年1000倍、20年是100萬倍,已經是超過摩爾定律了。

另外很重要,我叫ABC,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有了這個之后,實體經濟等於搭上了快速奔跑的列車。上面所有的這些軟件,人工智能的進展我都可以用上。

主持人(王波明):亞勤,你可不可以講講實體經濟跟數字經濟完全結合起來。是不是整個新的實體經濟變成數字化經濟?

張亞勤:是的。當物理世界和實體經濟都數字化之后,這個數字經濟成一體了。我舉個例子,因為我這些年一直在做無人駕駛,做智能駕駛。如果看汽車,汽車本身是一個實體經濟,這是很大的產業,現在汽車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第一代汽車是福特。100多年后現在開始經過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更多的是燃油車的引擎,是變速器、離合器,現在是電池的技術、電控的技術,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是軟件。所以這個時候人工智能和我們傳統的經濟、傳統的汽車產業融合在一起了,包括我們的新能源汽車EV,EV是數字化的產物,到了智能駕駛更是數字化,加上人工智能,這是一個特別好的例子。

主持人(王波明):昨天就是你的朋友,現在在舊金山真的實現了自動駕駛了嗎?他從家里去機場坐着無人駕駛的轎車去的,我原來聽中國有一個叫比亞迪的王傳福説自動駕駛胡扯,但是現在看來是真實現了?我估計美國各州的法律不一樣,可能舊金山同意,這是你朋友講。

張亞勤:其實自動駕駛,特別是無人駕駛研究和商業落地已經有很長時間了,美國的話,當然是谷歌的Urmson做得最早,現在在舊金山落地一年了,現在到洛杉磯以及別的城市,最早是在鳳凰城。中國做得最早的是百度Apollo,我當時在百度做總裁的時候開始做的一個創新的項目。后來就做的比較大了。目前就是整個從無人駕駛技術來講,可能百度Apollo技術跟Urmson都差不多,百度Apollo國內叫蘿卜快跑,你們可能很多人坐過,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在做試運營。做得最大的是在武漢,武漢整個江北,1200平方公里,有兩百多萬人都可以無人車,這個無人不是坐一個安全員的無人,是完全無人的,你從武漢機場拿着手機APP,你可以坐70公里、80公里,可以你的小區,這個車的話完全是通過無人駕駛。最近我一直在講,無人車它的安全比我們人類駕駛要安全很多倍,要高很多倍,我沒有辦法講多少倍,我需要更多的數據。目前測試這個N是遠遠大於1。

我和比亞迪的王總認識很多年了,我記得在百度的時候我們就合作,王總也講過未來的汽車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他對智能駕駛也是十分看重的,可能這里面有一點誤解,他可能講有一些企業在忽悠,並不是智能駕駛、無人駕駛在忽悠。

提問:亞勤老師昨天我們討論的太熱烈,剩了重要的問題沒討論,所以今天抓住這個機會繼續來問,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沿着剛纔這位的問題問出來的。我們會看到實體經濟突圍需要數字化,需要智能化,但是智能化需要用人工智能,但是用人工智能的驅動力是什麼?尤其是在一個市場的機制里面,因為亞勤院士既做科研又做產業,所以我想您的感觸會是非常深刻的,尤其驅動力究竟哪里來讓我們可以往前走?謝謝!

張亞勤:咱們就用個簡單例子,新一輪的大模型和生成式AI等於一年多才開始成為一個產品使用。現在如果看一下比較領先的公司,不管是微軟OpenAI,還有 Google,還有beta,包括國內公司,已經有真正的收入了,收入到底增長的多快,有多大的規模,可能根據不同的還要看,但是已經有真正的收入了。

另外,由於現在人工智能有些東西是做不了的,我剛纔舉例,比如説無人駕駛它背后的驅動力就是人工智能,沒有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智能駕駛根本不可能。剛纔我們Vivo的胡總講到未來的機器人,不管是人形機器人是在家里面也好,還有在工廠也好或者社會,這些機器人如果沒有人工智能沒有大模型,肯定是做不出來的,產業它本身是不存在的。所以説我自己是很看好。我們在達沃斯做了一個人工智能研究院分析,到2030年整個生成式AI或者大模型帶來生成式AI會產生3萬億美金的新的機會的機會,所以我自己是比較樂觀的,而且我覺得對實體經濟會有一個大的推動作用。

我再用一分鍾稍微講講個事,一方面當然我們要突圍,技術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話是我們要遵守市場的規則,我們要遵守要尊重企業家精神、契約精神,特別是要尊重企業家,我現在在網上一些自媒體,有些對我們的企業家很不尊重,而且很多詆譭,我覺得這是十分負面的。我覺得我們要尊重企業家。

另外很重要就是新的機會,剛纔朱民行長講到,現在基礎設施中國其實走在前面,現在包括新質生產力,像低空經濟,整個高鐵都是不錯的,機場都是不錯的,但是下面會有一些新的基礎設施,是好事也是壞事,由於人工智能帶來的,人工智能現在下面的5年至少規模定律還會成立,對需要更多的算力,更多的芯片,更多的數據中心,抱歉,更多的排放更多的電力,所以它本身又會驅動新一輪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帶來的經濟規模也特別大。

我就講這麼多,我覺得要尊重企業家的精神和企業精神。

提問:我是畢馬威公司蔡偉,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亞勤總,因為我是研究主要是研究戰略和轉型的,我也是關注了很多行業很長的時間,有一個行業很有意思,就是倉儲機器人倉儲自動化這個行業,在十幾年前二十年前我在看這個行業的時候,我發現就是説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了,一開始大家談到都説它能夠降本增效,但是發現第一批做倉儲機器人的,它其實是爲了更多的去追求一些示範性效應,主要是比如説菸草這樣的一些規模比較大,利潤比較好的一些行業在做。到了第二個階段也不是爲了降成本,是爲了追求質量和準確性。因為你比如説醫藥企業,比如説電子商務企業起來了之后,它的訂單是不能出錯的,而且它的訂單量大了之后,是人工難以來工作的,到了第三個階段才真正開始降本增效。我的問題是關於實體經濟或者是傳統經濟跟人工智能AI相結合,真的能夠一上來就能夠降本增效嗎?因為我或者説降本增效可能是最終的目的,但是一開始是不是要有一個階段,因為我本人也在協助推動整個公司的 Ai的轉型,我們也發現就是説我們做很多的一些改變,AI可能不是一個工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它可能更多的是我們生產方式的變化,會推動我們整個生產方式的變化,不是把原來的流程拿出來做一些修修改改就可以了,他可能是會完全顛覆我們的工作方式。

張亞勤:我就總結一句話,往往在短期我們高估技術的影響,長期我們低估技術的影響都需要時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