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元宇宙之問|多國正在虛擬訓練場練兵,大模型加速元宇宙落地

2024-03-28 17:04

近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調研顯示,65%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將成為2024年最重要的技術,並在全球經濟發展中廣泛應用。年初,GPT-4、PaLM、Llama 2等大模型的爆發,似乎讓人們忘卻了元宇宙元年的輝煌。

受限於技術、算力的發展,維持短暫熱度的元宇宙目前仍是一個初級版本。如何讓虛擬世界更加智能化,交互更加真實順暢,創建更具創意和趣味的空間,還需要技術的迭代升級。作為元宇宙的核心技術之一, AI在用户畫像、內容生產、產品(服務)提供、平臺構建、人機交互、智能設備等方面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可謂是支撐元宇宙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殺技。目前,大模型已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並從硬件提升、增強虛實連接、AI化身、智能化交互體驗、個性化服務優化等方面全面創新元宇宙發展模式,正將元宇宙由萌芽探索帶入發展落地階段。

一、領軍企業推動大模型發展,長線佈局元宇宙

押注人工智能 彰顯Meta的AI+元宇宙雄心

作為元宇宙第一股,雖然Meta的元宇宙項目看似遇冷,從啟動至今已累計虧損500億美元,Meta卻仍然堅定對這一前瞻性佈局至少投入十年,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元宇宙的整合,徹底改變用户在虛擬環境中的互動參與方式。Meta認為,對人工智能和硬件領域的持續投入都將成為元宇宙發展的重要基石,並將自身定位為全球用户開發革命性新通信方法和數字體驗的領頭力量。一方面將 AI 植入存量業務;另一方面抓緊研發 AI Native 應用,如基於 Llama2 平臺推出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Meta AI。

Meta在元宇宙中集成AI的開創性努力為其帶來了豐厚回報,憑藉Llama開源模型扳回一局,甚至與 OpenAI、微軟和谷歌正面對決。Meta公佈的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Meta實現全年營收134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6%;實現淨利潤為391億美元,同比增長 69%。其中,第四季度營收401 億美元,同比增長 25%。

圖1 Meta股價變動(2019年至2024年3月12日) 圖片來源:MSN財經。 圖1 Meta股價變動(2019年至2024年3月12日) 圖片來源:MSN財經。

二、企業積極探索AI賦能元宇宙路徑

AI建模實現運動追蹤 強化虛實鏈接

爲了能在數字世界中實時表示現實世界的人和物,目前主要基於設備的傳感器、攝像頭或兩者的組合在元宇宙中捕獲人類活動。然而,這在現實中存在很大的侷限性。研究人員表示,目前設備的傳感系統往往只能捕獲人體某一點的信息,無法模擬非常複雜的活動,而攝像頭的追蹤系統則在弱光環境和遇到物理障礙物時難以應對。

為此,多年來,研究人員曾嘗試將傳統追蹤方法與WiFi傳感相結合,通過發送和接收WiFi數據的無線電信號,採集心跳、追蹤呼吸和睡眠模式,甚至可以透過牆壁感知人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然而,WiFi追蹤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模型,大量的標記數據採集非常麻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則另闢蹊徑,提出一種新穎的無監督多模式HAR(人類活動識別)解決方案MaskFi,可利用未標記的視頻和Wi-Fi活動數據建立訓練數據庫,開展模型訓練。在無監督學習範式下,人工智能模型先在較小的數據集上進行預訓練,然后進行迭代,直到能夠以令人滿意的準確度預測輸出狀態。研究人員表示,MaskFi系統在兩個相關基準測試中的準確率約為97%,有望發展成為全新的元宇宙模式的催化劑,助力創造一個可以實時提供1:1真實世界表示的元宇宙。

探索AI化身渲染功能 豐富內容生產

數字化身生成軟件商Copresence宣佈旗下平臺添加了AI化身渲染功能,為大規模B2B部署提供了完整的企業級平臺,僅使用智能手機即可實現用户臉部的逼真3D模型生成,從而滿足各行業的不同需求。

最新AI化身渲染發布之后,Copresence平臺現在擁有兩種不同的化身創建方法供用户選擇:一是通過計算機圖形創建的經典3D資產(CG化身),二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化身(AI化身),兩者各具優勢。Copresence CG化身功能多樣,可在Blender、Maya等工具中進行編輯,併兼容Unreal Engine、Unity等遊戲引擎,滿足虛擬世界和遊戲行業對用户形象細緻化和沉浸式體驗的需求,最終讓遊戲玩家的形象更加真實。

相比之下,Copresence AI化身優先考慮照片真實感和超越「恐怖谷」領域的相似度。Copresence AI化身目前使用專有的神經網絡軟件在消費類筆記本電腦上以60 FPS的速度實時渲染,並捕捉面部表情的微妙之處,使該解決方案非常適合基於XR的視頻會議和涉及實時交互的應用。目前,Copresence CG和AI生成的化身主要具有三個方向應用,一是為遊戲開發者創建詳細的角色;二是為專業人士和組織在視頻會議中無縫集成逼真的化身;三是3D XR環境和空間計算。

圖2 Copresence的AI 頭像渲染 圖片來源:Copresence / YouTube。 圖2 Copresence的AI 頭像渲染 圖片來源:Copresence / YouTube。

多國已在AI虛擬訓練場練兵

元宇宙技術正在改變各國特種部隊的訓練方式,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很棒的輔助訓練手段,幫助部隊做好實戰準備。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虛擬現實技術幾乎可以創造各種訓練場景,人工智能生成的敵方部隊可以對「戰鬥」期間發生的事件做出反應,既安全又經濟。

在英國,特種部隊正在採用虛擬現實技術以助力祕密作戰行動。通過運用VR設備,特種兵們將在隧道、洞穴以及城市和鄉村等複雜環境中執行虛擬任務,如跳傘、伏擊、狙擊手襲擊或高強度的近距離戰鬥,清除建築物中的恐怖分子,等等。在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包括三角洲部隊和海豹突擊隊)2023年斥資2000萬美元購入Havik虛擬現實系統,用於開展「沉浸式移動訓練」。成立於2021年,處於種子輪的美國初創公司Combatica,獲得英偉達初創加速計劃支持,致力於發展面向執法和特種部隊的下一代XR培訓平臺,其設計的XR系統整合了人工智能技術,不需要電池組,士兵也不需要佩戴傳感器,幾乎可以在任何環境中使用。12名士兵組隊可以一起接受長達25分鍾的任務訓練。目前,該系統被美國武裝部隊、以色列國防軍和幾個歐洲國家的軍事單位所使用。

圖3 Combatica的下一代XR培訓平臺 圖片來源:網絡。 圖3 Combatica的下一代XR培訓平臺 圖片來源:網絡。

三、看好AI發展,元宇宙產業生態不斷完善

諾基亞進一步明確元宇宙戰略

諾基亞剛剛發佈的年報着重提出,公司要向元宇宙戰略轉變,元宇宙在塑造公司發展軌跡和到2030年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還預測,由於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擴展現實、自動化以及數十億其他設備的廣泛採用,消費者對虛擬現實設備和增強連接解決方案的需求將推動網絡流量大幅增長,2022年至2030年,最終用戶數據流量預計複合年增長率為22%至25%。為此,諾基亞計劃大力投資網絡設備和服務,大力發展價值互聯網、人工智能、工業5.0、API經濟和雲連續體等各類生態系統,並積極探索元宇宙,實施人類增強、空間計算和分割處理的元宇宙戰略。

2023年6月底,諾基亞在上海正式啟動工業元宇宙實驗室,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為客户打造包括集羣通信、視覺識別、IOC、自動化設備、AR/VR、高精定位、工業連接及物聯設備在內的本地邊緣行業應用方案,推動工業元宇宙的落地與發展。此外,諾基亞正在探索包括情感和認知狀態等特徵、超越視覺表現的數字孿生技術,提出「MetaHumans」概念,探索其在工業模擬方面的應用,可用於優化工作策略、增強安全措施並提高性能和產量。

圖4 Nokia與微軟HoloLens合作 圖片來源:網絡。 圖4 Nokia與微軟HoloLens合作 圖片來源:網絡。

對標智能生活解決方案商,LG嘗試在虛擬空間開展業務

可穿戴XR設備被譽為下一代個人設備,能夠突破移動屏幕在沉浸感和直觀性方面的限制,顯示出大幅拓寬客户互動的潛力。為把握XR商業領域發展機遇,利用2023年底組織重組時機,LG在家庭娛樂業務線內部成立專門的XR部門,以加速在虛擬空間領域開展新業務。在2030年未來願景中,公司致力於成為智能生活解決方案商,以無縫連接和擴展家庭、商業、移動和虛擬空間等各領域的客户體驗。爲了實現這一長期目標,2024年2月底,LG正試圖加強與全球科技巨頭Meta的戰略合作,如圍繞Meta大語言模型及其在Meta Quest 3和Ray-Ban Meta智能眼鏡等設備上集成人工智能,將Meta平臺與其電視業務內容/服務整合,在XR領域打造獨特的生態系統。

圖5 LG 推出Micro LED 新品,面對XR虛擬拍攝 圖片來源:網絡。 圖5 LG 推出Micro LED 新品,面對XR虛擬拍攝 圖片來源:網絡。

由此可見,元宇宙並未失焦,不僅以Meta為代表的元宇宙領軍平臺企業、技術服務提供商、硬件製造商都在前仆后繼,擁抱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新興技術,從不同角度賦能元宇宙發展,中國移動、SK電訊、三星、華為、聯想、諾基亞、LG等通信運營商和設備供應商也仍在積極探索其發展潛力,實現雙向奔赴。

全球市場對元宇宙發展依然保持樂觀預測,Statista估計,2024年,全球元宇宙市場規模將達到744 億美元,並有望在2024年至2030年間保持年均37.73%的高增長率,未來十年,突破5000億美元。大模型的加持,賦予元宇宙中的各類角色生成越來越多的能力,結合推動圖像生成能力不斷迭代,讓各類元宇宙的構建成為大模型應用的最佳實踐地,為大模型發展提供豐富而多元的場景,元宇宙將有望得到持續突破和優化,更逼真、更流暢、交互更真實,體驗更絕妙。

毫無疑問,大模型照亮了元宇宙發展前路,勇者們飽含熱情,構築生態,傾情投入,互助前行。

(蔣媛媛繫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持續關注國內外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本專欄以元宇宙之問為主題,求索下一代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未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