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危險的旅程,馬斯克和余承東共同的挑戰

2024-03-27 15:04

特斯拉、華為、小米等電動汽車公司的估值只能是一家硬件製造業企業,而非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對當前自動駕駛的真實能力,華為、小米們需要有更清晰、明確的態度;難題在於,沒有自動駕駛能力的電動汽車,該如何估值

雷軍最新的小米汽車測試內容,明顯可以看到,他與馬斯克和余承東風格和觀念上的不同。3月26日,雷軍在發佈的微博上,他提到,「智能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的關鍵戰場。」

但是,雷軍沒有像馬斯克一樣,動輒吹噓自動駕駛方案什麼時候徹底實現。雷布斯的首款新車頭頂上依然裝載了激光雷達設備,雖然,他自己也知道,這個數萬元的設備的用處,只是旨在讓他賣車的時候可以類比友商。

雷軍自述,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投入巨大,目前研發團隊已超過1000人,預計年底突破1500人。配置專用的測試車,智駕路面測試里程累計超過了1000萬公里。

《智物》瞭解到的信息是,所謂研發團隊規模的意義更多是爲了取悦潛在用户。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的團隊究竟有多大?一年前,當雷軍決意要降低成本開始裁員的時候,雷軍似乎並未給AI團隊以特殊的豁免。

小米重點提到了輔助駕駛

另外,1000萬公里的所謂測試里程,也沒有太多的意義。特斯拉的例子擺在眼前,現有的技術方案之下,測試里程數據對自動駕駛系統有優化,但是沒有突破。

《智物》之前提到,猜測過雷布斯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心態:他知道短期內自動駕駛技術方案不會真正成熟,所以,小米汽車在這一領域的重點會是,將停車、泊車場景,以及高速輔助巡航的場景做好就可以了,不追求所謂自動駕駛。

雷軍在博文中證實了這樣的猜測,他強調:我們堅持全棧技術自研,全系標配全國都能開的高速領航、一鍵代客泊車和智能泊車輔助等高階智能駕駛功能。

在雷軍親自測試小米汽車的視頻當中,他一直雙手放在方向盤上。他沒有像他的老對手余承東一樣,激進地吹噓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能力。

余承東在一個多月前的春節假期當中,曾經自述自己從安徽回深圳的路上全程開啟自駕,並且因為手離開方向盤時間過長,而被系統處罰關閉自駕。

在各個視頻平臺上,都可以看到賽力斯門店推廣賽力斯自動駕駛能力的視頻,以及各個博主介紹相關信息的視頻。

這實在是一個需要企業、監管、用户留意危險的信號,尤其是華為這樣外界充滿誤讀和期待的公司。華為、余承東需要明確説清楚,自己的自動駕駛能力是否是真正的自動駕駛,具備怎樣的能力,承擔怎樣的義務。此前,鼓勵這樣的駕駛行為,十分危險。

馬斯克、余承東為什麼一再要吹噓自己的自動駕駛能力?

雷軍關於「未來十年重點是智能科技」論述微博當中隱藏的深意是:特斯拉20年的努力之后,基本上結束了電動汽車是什麼,以及如何規模化製造電動汽車的問題。

這是馬斯克一人之力的成果,小米、華為以及其他同行都在享受馬斯克的探索成果。

馬斯克還有另外一個貢獻給全行業的發現,所有的雷達方案,包括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在自動駕駛的道路上,是死路一條。

余承東和雷軍們汽車頭頂上的激光雷達,除了讓他們相互卷參數之外,毫無用處。賣一些消費者並不真正需要的功能,這是曾經手機市場的通病。

這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驗證的結論。看看5年之后,華為是否還會搭載激光雷達就可以驗證。

純粹的電動汽車還不是iPhone。iPhone支撐蘋果公司成為劃時代公司代表邏輯,不只是喬布斯發明了一臺全世界追捧的硬件,更重要的在於,喬布斯接受了約翰多爾的建議,讓iPhone上搭載APP Store,讓開發者把消費者的衣食住行線下生活,編碼進了數字世界。

后來,羅蘭貝格中國的一位管理諮詢合夥人把這一套打法做了總結,授之於一位中國企業家,這位企業家第一次在汽車領域開始這樣的冒險,這套戰法的名字叫「生態化反」,這位企業家就是賈躍亭。

這比馬斯克意識到汽車電動化侷限要早。馬斯克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是在2016年,當時,硅谷的風險投資人給沒有造出來一臺汽車的谷歌Waymo數千億美元的估值,遠高特斯拉公開市場的估值。

年銷量140萬臺汽車的特斯拉,市場估值憑什麼是身后10家汽車公司的總和?鉅額虧損的賽力斯,為什麼可以支撐千億人民幣的市值?只是因為每年10幾萬台問界汽車的銷量?

BBA在中國市場中高端汽車市場的銷量200萬台左右。200萬臺汽車的硬件利潤有多少,能支撐一家什麼樣估值的上市公司?

《經濟學人》總結過一個如今已經是共識的邏輯:特斯拉的高估值來自於對傳統汽車行業的顛覆,不僅僅是電動汽車硬件,更重要的是出行服務——Not Cars,but Rides。

也正因為如此,在2016年,馬斯克開始不停許諾特斯拉真正自動駕駛即將實現的信息,直到2年前,他第一次承認,他也不知道何時能真正實現——要想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得先讓AI技術實現AGI。

問題是,什麼時候有真正的AGI?在ChatGPT之前,多數從事AI技術的人認為,這是一個無法預測的話題,有技術人士認為是2030年,有人認為是2050年,也有人認為是2070年。

這根本不是一個科學的,可以預測時間表的問題。ChatGPT語言模型對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演進帶來了一些新動向,至少讓馬斯克等人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變得更為激進。

《智物》介紹了最近特斯拉的新進展,特斯拉在最近一個月在美國市場向一部分用户推送了全新的版本FSD12,這是一個非常不同的技術方案。

華為的智駕系統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

簡單總結介紹FSD12的技術特點,特斯拉推倒了之前的技術路線,而是採用了所謂「World Model」的路線,去探索真正的自動駕駛。讓自動駕駛系統通過視頻錄像,就可以學會如何開車,依靠視覺方案做自主規則判斷,而不是依靠預設的駕駛規則。

FSD12的效果怎麼樣?目前,從有些測試過的博主的信息來看,有兩個結論,一是比之前的所有版本體驗都好;二是,這個技術方案路線果然不同。

但是,FSD12是否跨過L3的門檻?未來是否能跨過L3的門檻?從自動駕駛相關技術人士的判斷來看,前景依然並不樂觀。

沒有自動駕駛能力,消費者就不會真正樂意為自動駕駛付費。電動汽車就只能停留在電動替代燃油,而無法將出行服務市場裹挾進來,進行所謂的生態化反,無法從汽車銷售業務變成用户訂閲服務,就像現在的智能手機市場一樣。

特斯拉、華為、小米等電動汽車公司的估值只能是一家硬件製造業企業,而非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問題是,除了自動駕駛之外,特斯拉、華為、小米能否找到其他的業務,來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提升體驗的同時,讓汽車產業帶來更大的繁榮?

《智物》提到過一個比自動駕駛稍嫌平庸的場景——保險。如今,特斯拉和馬斯克的製造業革命,教會了所有人如何造一輛電動車,而且成本持續降低。

但是,購車成本之外,用車成本最大的門檻如今是保險。馬斯克同樣看到了這樣的問題,但是,卻還沒有給出答案,或者只是部分給出了答案。

特斯拉車險的嘗試未竟全功。在美國加州、英國等地遇挫,業務本身仍然虧損。但是,特斯拉車險的運營效率,在保費收入、賠付率等關鍵運營指標上已經顯露潛力。

只是,這需要觸及另外一個行業深層利益。這也是另外一個需要擇機講述的話題,現時,可以提到的是,華為、小米都會將格外重視這個領域。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