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阿里減持,以退為進

2024-03-27 13:33

文|獵雲網 孫媛

阿里「瘦身」名單,又添新成員。

繼開年1個月內4次減持快狗打車后,3月20日,淘寶中國計劃出售3300萬份小鵬汽車美國存托股(ADS),套現約3.22億美元(約23.2億元),不到2天時間,阿里又坐實了將出售嗶哩嗶哩ADR(漲跌比指標),預計將每份ADR定價在11.60美元,潛在變現3.578億美元的消息。

也就是説,這次一周不到的時間,阿里就計劃套現6.798億美元(約48.9687億元),並將減持對象擴大到了B站。而早在去年12月中,阿里就首次減持小鵬,當時出售的2500萬份小鵬汽車美國存托股,價值約3.91億美元(約合28.1547億元)。

另據財報披露,阿里在2024財年的前9個月共完成了17億美元(約122.4億元)的非核心資產的退出,如此算來,在近15個月時間內,阿里通過減持至少套現200億元。

事實上,阿里去年就明確集團的戰略重心和優先級,聚焦電商和雲計算兩大核心業務。

結合着阿里均給出「主要基於自身的資本管理目標」這一回復來看,減持不是目的,而是圍繞主業進行堅決取捨的手段。

向「盈」進發,阿里加速「斷舍離」

就阿里加速退出這一動作來看,這些資產均可以歸納於「非核心」,且大部分有着營收或投資回報不及預期等問題。

其中,當屬典型的就是被阿里拿來一減再減的快狗打車。

在上市前,阿里及關聯實體(包括淘寶中國、菜鳥和投資基金Alibaba Hong Kong Entrepreneurs Fund, L.P.)在3輪股權融資中為快狗打車累計「輸血」超1.52億美元,按各期年度匯率中間價折算約為10.46億元,合計持股14.97%。

隨后在2022年至2024年2月,阿里便通過10次減持操作,累計減持1274.27萬元,把持股比例降至4.88%。

持股降了10%,卻只換來1000多萬元,對於阿里來説無疑是「割肉」行為,但卻是及時止損必須做的選擇。

2018-2022年,快狗打車的經調整淨虧損累計約19.06億元,扣非后歸母淨虧損高達27.63億元。2023年上半年,快狗打車虧損達6.4億元,經調整淨虧損1.21億元,仍同比擴大2.61%。

業績的虧損不止自然帶來了股價的「跌跌不休」,截至3月25日,快狗股價為0.28港元/股,總市值1.76億港元(約1.58億元),對比2022年登陸港交所當日每股21.5港元的公開發售價、總市值135億港元來看,目前市值跌近98.5%。

再到這波減持的B站跟小鵬,其業績也有類似情況。

2023年B站全年收入為225億元,同比增加3%,雖然淨虧損為48億元,較前一年的74億元大幅收窄了36%,但2021年至2023年3年來累計虧損已達191.08億元,市值更是距離最高點487.56億美元降至45.08億美元,蒸發了90%。

再到小鵬汽車,2023年,雖然公司銷量和營收在2023年創下新高,但虧損也擴大至103.8億元,2019年至2023財年5年累計虧近308.02億元。目前小鵬市值為80.38億美元,較最高點519.44億美元跌近84.5%。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快狗打車不同,目前小鵬汽車的減持有給阿里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

阿里減持的小鵬汽車股票為其在2019年小鵬汽車IPO前投資獲得,持股成本約為2.28美元/股,按小鵬汽車今日8.56美元/股計算,其回報率在275%左右。

除了今年帶頭減持的這三家,在去年阿里還陸續減持了光線傳媒華誼兄弟,甚至還在2023年7月21日清倉了商湯科技。

可見,自今年3月「1+6+N」改革以來,阿里對非核心業務的投資就已悄然展開變現。

一方面,阿里出於商業邏輯本身的合理考量,減持長期投入卻難以獲得相應回報的投資,另一方面,阿里也在通過「存續分立」策略,來進一步優化管理對於非核心資產的財務投資,譬如A股的「換而不退」。

去年12月阿里把對圓通速遞美凱龍麗人麗粧分眾傳媒千方科技美年健康居然之家的所持股權以194億元總額轉讓給了阿里系公司杭州灝月,該公司法定代表人胡曉曾經在畢馬威、中金、花旗及美林等機構任職,於2017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歷任戰略投資部總監、董事總經理。

當時,對於此次「挪騰」,阿里方面表示主因為:實現阿里網絡突出主業、非主業業務獨立發展,各司其職,提高經營效益,進一步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續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阿里網絡決定實施存續分立。 

也就是説,「挪騰」不是退出,而是阿里希望通過將投資放到另一個管理體系,來實現更高效的運營,同樣不斷優化對外投資項目,以期達到其非核心業務同樣需要實現盈利的目標。

而代持管理這一做法也並非首次出現。

去年6月,阿里的全資附屬公司上海德峨實業也把其所持有的申通快遞全部股權以總對價約38.78億元轉讓給了菜鳥全資附屬公司浙江菜鳥,完成后,菜鳥持有申通快遞約25%的已發行股本。

於外,阿里通過對已有投資進行該減減、該管管的持續優化來為「1+6+N」調整后阿里全面走向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定位,以及后續的投資佈局做鋪墊,於內,淘特、零售通逐步淡出人們視線,以及實體零售業務被出售的傳聞四起也讓阿里持續做減法的決心可見一斑。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去年12月20日,卸任淘天集團CEO的戴珊,阿里宣佈將協助集團籌建資產管理公司,優化資本回報率,提升股東價值。

雖然目前該資產管理公司尚未有進一步的動態披露,但財報中關於「出售非核心資產」相關問題,蔡崇信稱,積極在看上市股票如何退出,並且成立了專門的團隊。

隨着阿里投資版圖的陸續優化,落地方案或正在路上。

以退為進,阿里「溯本」

非核心業務的調整,歸根結底是阿里收心、更強調聚焦核心業務。

去年11月,吳泳銘首次作為阿里巴巴集團CEO參加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就明確點出阿里將「更堅決地投入,更果斷地取捨 」,並表示「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絡」是阿里面向未來的三個重要優先級方向。

他表示,集團最高優先級是讓電商和雲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因此要對既有業務進行戰略優先級梳理,對核心業務保持長期專注力和高強度投入,對於非核心業務,將通過儘快盈利或其他多種資本化的方式,實現這些資產的價值。

而之所以要聚焦,就不得不提電商行業已發生鉅變,巨頭市佔率下滑,后來者蠶食份額已成事實。

第三方機構隱馬數研依據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共五家銷售額計算,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淘寶天貓佔比44.4%,京東23.8%,拼多多18.7%,抖音小店7.0%,快手6.1%。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淘寶天貓市佔率下滑28.2%,京東市佔率提升3.6%,拼多多增加11.5%。

表現到財報數據上,增速也呈現了高速和緩慢的兩大陣營。

2023年第三季度,阿里的營收同比增速為9%,其中淘天集團增長4%;京東整體營收同比增長1.7%,零售業務僅微增0.1%。而同一時期,拼多多2023年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速達93.9%,快手電商業務增長36.6%。

數據的表現,就連身處組織變革中的阿里也有所承壓,拼多多甚至還兩度出現市值超越阿里的短暫畫面。

對此,馬雲也承認今天的阿里站在冬天里,並表示「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里。」

同時,馬雲也指出,「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直接點出了阿里未來的重心在於打贏AI+電商之戰,核心利器就是阿里雲跟淘天。

伴隨非核心資產減持、「換手」走向盈利,在AI電商時代到來之際,阿里雲跟淘天等核心資產也被狠狠抓了起來。

最明顯的動作就是,阿里爲了讓阿里雲在搶AI和大模型客户上佔據有利地位,為阿里雲及阿里的未來奠定AGI時代的先發優勢,在大模型上提速「掃貨」式投資。

去年6月,螞蟻集團領投生數科技近億元天使輪融資;隨后,螞蟻集團跟阿里雲戰投又分別在8月和9月,分批進入智譜AI 4.4億元B+++輪融資及12億元的B+++++輪融資。再到10月,阿里參投百川智能3億美元B輪融資,不到一個月,阿里雲又領投了彼時估值超10億美金的零一萬物天使輪。

再到今年,2月底阿里剛領投月之暗面以新一輪超10億美金融資刷新國內大模型創企單筆融資記錄后,不到半月時間,又出現在了MiniMax新一輪融資核心領投方之列,至此阿里於外通過投資集齊了「大模型五虎」。

於內,阿里也不閒着,先是2022年,創建並運營了中國AI模型開源社區「魔搭」,隨后更以「通義千問」加快追趕GPT-4,來釋放基礎大模型能力。

而爲了讓to C的淘天更接近年輕人,吳泳銘在對淘天提出「正視現狀,重新創業」的要求下,更是在淘天率先打響了80后「換血」的第一槍,「敢於提前進行戰略投入和產品創新」。

這一年來,淘寶變化頗多,不僅把以淘特商家的主要經營陣地轉移到淘寶,還在推薦算法、專屬入口等方面都做了許多將流量導向低價商品的改革,並把低價策略進一步向供給端深入,誓要以推動價格競爭力的戰略提升了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意願,拿下錯失的市場。

同時,阿里還成立了AI電商隊伍,開卷AI電商,去進行生產力上的新變革。

事實上,就減持動作而言,在阿里之前,更為激進的是騰訊,2022年騰訊曾先后減持Sea、新東方股權、華誼兄弟、金山辦公,並與京東、美團「分手」,從「買買買」轉至「賣賣賣」,進行投資版圖的收縮,主打「激流勇退,把控風險,迴歸主業」。

從某種意義上看,現階段以非核心業務「退」的阿里,何嘗又不是在謀求核心業務的全速推「進」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