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3-27 01:32
文/瑞財經 曾樹佳
發佈了年度業績之后,快手一邊宣佈,將推出十億級平臺補貼和千億流量,加碼本地生活業務,另一邊則悄然收購了網絡小貸牌照。
去年,快手實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全面、全年盈利,儘管盈利數額不及過去三年虧損額的三分之一,但掌舵者程一笑,仍在尋求「新的產業機會」。
但快手的基本盤,仍面臨着諸多挑戰。
它的用户規模雖然仍在增長,但增速已有所放緩。而儘管已達成了千億營收、百億淨利潤、萬億GMV,但與抖音超千億美元營收的體量相比,快手要遜色不少。
資本市場並沒有過於看多快手,在它宣佈轉虧為盈之后,其股價仍多呈現出跌幅,目前其市值,也只有巔峰期的八分之一。
經過前幾年的快速擴張之后,快手終於放棄了人海戰術,意識到要「提質增效」。
2023年,快手的行政開支減少10.4%至35億元,研發開支減少10.5%至123億元,均是由於僱員福利開支減少導致的。這成爲了其瘦身減員的縮影。
只是,從這里面節省出來的成本,是否能支撐其后續的業務新發力點,並未可知。
01
盯上小貸生意
近日,廣州歡聚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歡聚小貸」),變更了股權股東和章程的批覆。
具體為,廣州華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將持有歡聚小貸100%股權,轉讓給了北京雲掣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北京雲掣」)。轉讓后,北京雲掣全資持有歡聚小貸,成為歡聚小貸的主發起人。
北京雲掣的直接股東,為北京達佳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快手的運營主體公司之一,註冊資本為60億美元,公司法人是快手聯合創始人楊遠熙,監事則是快手董事長兼CEO程一笑。
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很明顯:快手拿下網絡小貸牌照,準備發力金融業務。
以往,快手只是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為貸款信息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至於貸款產品,僅由貸款服務商獨立運營,快手並不參與其中。
換言之,此前其奉行的是導流模式,作為第三方平臺,並不涉及風控和放款。
快手對於金融業務的佈局,最早要追溯到2020年,那時候,它便申請了多個國際分類的「老鐵支付」商標。
而在快手APP里,上線了一項錢包功能,該功能由金融機構「洋錢罐」提供服務,在頁面上提示「快手僅提供信息展示」。
從業務層面看,快手對金融的涉水,並沒有太深,但拿下小貸牌照后,它或許在助貸、消費金融上,有進一步伸展的想法。
近年來,快手佈局金融的步伐正在加快,業務範圍從消費金融到供應鏈金融。
業內曾調侃「互聯網的盡頭是借貸」,事實確是如此。最典型的是快手的同行抖音,早已完成了現金貸、消費分期、信用卡等全套互金業務佈局。
掌握着大量的用户流量,快手也想從金融領域中分一杯羹。不久之前,其發佈了招聘,崗位涉及風控合規、供應鏈金融等方向,這也成爲了其發力金融業務的縮影。
而爲了追求盈利,快手要發力的,並不止這個板塊。
去年11月,快手發佈全員內部郵件,提及了一項人事變動:經營管理委員會成員王劍偉兼任電商和商業化負責人,程一笑不再兼管電商業務。
程一笑在內部溝通會上表示,應該騰出更多精力,從公司層面去看新的產業機會。金融業務或許就是他眼中的「新機會」之一。
02
市值僅巔峰期1/8
在拿下金融牌照的前一天,快手發佈了去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財報。
全年,它實現扭虧為盈,總收入同比增長20.5%,首次衝破千億達1134.7億元。在這其中,線上營銷服務、直播和其他服務貢獻佔比,分別為53.1%、34.4%和12.5%。
由於有內外循環廣告的加持,快手的線上營銷服務,2023年收入同比增長23%至603億元;直播業務則為快手貢獻了391億元,同比增長10.1%,仍是第二大收入來源。
而其他服務(含電商)收入,同比增長44.7%達141億元;全年電商GMV(總銷售額)規模超1.18萬億。
在增長的營收下,快手的經調整淨利潤首次超百億,達102.7億元。
年報里,在陳述了一番業績之后,快手落筆總結到:「公司發展進入全面盈利的時代」。這似乎讓它長舒了一口氣,因為在此之前,其經歷了連年虧損。
過去數年,快手的淨虧損,動輒幾十上百億。2020年其經調整后淨虧損,為79.49億元,此后的2021年、2022年,它的該項虧損數值,分別為188.52億、57.51億。
直到去年,快手總算在盈利上,探出水面。在國內,不少互聯網企業均是連虧好幾年,才迎來盈利的轉折點,快手並未擺脫這個規律。
2020至2022年,快手總計虧損達325.52億。去年,它收穫的利潤,還不及過去三年虧損金額的三分之一。
資本市場對於快手扭虧的業績表現,並沒有給出正面的反饋。
在快手發佈財報的隔天,3月21日,快手雖曾高開,但收盤跌1.91%,第三天延續跌勢,收盤跌4.39%。過去5天,快手的股價跌幅,為5.3%。
截至3月26日收盤,快手報49港元/股,港股總市值為2131.93億港元,僅大概相當於它巔峰市值的八分之一。
3 年前,趕上短視頻和直播風口的快手,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2021年2月5日上市首日,其股價就飆漲190%,超額認購逾 1200 倍。
6天后,快手股價達到最高點的417.8港元/股,總市值高達1.75萬億港元,但不久之后便掉頭下滑,在半年多的時間里,總市值蒸發超過1.5萬億港元。
自此之后,快手的估值至今仍難有突破。
投資者們或許覺得,儘管快手達到了千億營收、百億淨利潤、萬億GMV,但它與抖音的體量相比,要遜色不少,已經脱離了第一梯隊。
此外,快手用户規模雖然仍在增長,但增速已在放緩。
03
擴業務與瘦身
剛公佈完業績之后,剛成立一年多的快手本地生活事業部,便馬不停蹄,首次大規模向外傳達平臺戰略。
據其披露,2024年,快手將推出十億級平臺補貼和千億流量,打造服務零售線上消費新風口、新增量。
快手在財報發佈后的電話會議中也提到,2023年是快手本地生活業務元年,基建逐步成熟,實現了GMV的高速增長。今年,它顯然要進一步進擊。
面向本地生活商家,它計劃推出一系列專項扶持。諸如「爆品引燃計劃」、「廣告主增航計劃」、「扶搖計劃」等,均表明快手在團購商品、流量助推等方面,有一定的想法。
早在2022年9月,快手便調整了組織架構——程一笑兼任快手電商第一負責人,原負責人笑古轉戰本地生活業務。至此,快手的本地生活業務,正式浮上牌桌。
在程一笑眼里,快手擁有較大用户規模、內容供給,面對萬億市場規模的本地生活「大蛋糕」,並不想做旁觀者。
但美團、抖音等主體,早已入局本地生活領域,該賽道已成紅海。而且本地生活較依賴線下深度開拓,未來的人員成本,是一筆較大的支出,這與快手奉行的減員瘦身,似乎背道而馳。
此前幾年,快手爲了追趕抖音,曾在組織規模上不惜成本,祭出人海戰術,人員規模的擴圍在2021年觸及高點,總人數超 2.8 萬人,分為六大事業部,包括廣告、電商、主站、遊戲、國際化與職能部門。
如今,快手轉變了這一戰略,強調瘦身,2023 年其公司員工數縮減至2.3萬人左右,減員現象明顯。
瑞財經查閲快手年報獲悉,2023年,快手的行政開支減少10.4%至35億元,研發開支減少10.5%至123億元,均是由於僱員福利開支,包括相關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減少,而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