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去天水吃麻辣燙?去武大看櫻花?清明小長假「請3休8」可以兩個都要

2024-03-25 17:16

轉自:上觀新聞

距離清明小長假不到十天,踏青賞花旅遊需求升溫。多家旅遊平臺發佈的清明節旅遊預測報告顯示,清明假期機票、酒店等旅遊產品預訂數據近日明顯上升,返鄉探親、賞花踏青、「請3休8」的拼假連遊成為出遊主流。

甘肅天水成「黑馬」目的地

近一周內,清明假期國內遊預訂升溫明顯,最熱門的目的地包括上海、北京、杭州、廣州、南京、深圳、成都、西安、武漢和重慶等。

因麻辣燙紅出圈的甘肅天水,這個清明假期持續「熱辣滾燙」。來自攜程和春秋旅遊的數據顯示,今年清明節假期天水市旅遊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超21倍,其中「00后」遊客最多,佔比近一半;其次是「80后」佔比28%、「90后」佔比18%,遊客主要來自西安、蘭州、咸陽和北京等地。

清明小長假,旅遊愛好者們熱衷於探索新興目的地。去景德鎮燒玻璃、學陶藝成為年輕人探索「瓷都」的新玩法,旅行者們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親手製作的各類陶瓷或玻璃製品,分享旅途的成就感。同程旅行數據顯示,今年清明小長假景德鎮旅遊熱度同比上漲331%;去年爆火的延邊和淄博旅遊熱度延續,兩地清明小長假期間的旅遊熱度同比漲幅均超過200%。威海、秦皇島、黃山、大同、錦州、迪慶、天水也進入今年清明小長假目的地漲幅榜前十。

從包車向導的預約情況來看,與往年的「海邊度假」為主不同,今年清明假期的遊客更傾向於選擇「內地打卡」,旅遊重心較去年進一步西移。攜程平臺上,西部地區的向導訂單量佔總訂單量51%。此外,相較於去年,中部旅遊訂單同比增長62%,山西成為中部旅遊目的地省份第一名。

賞花踏青遊「熱辣滾燙」

花落日漸暖,風起正清明,當下全國多地正進入最美的賞花季,不少遊客趁着清明假期邂逅一場踏春之旅。

3月以來,南方多地的梅花、櫻花、油菜花等已陸續開放,踏青賞花遊熱度持續升溫。4月起,全國多地賞花節慶活動將陸續登場,如鞍山梨花節、洛陽牡丹文化節、天津海棠花節等均將在清明前后開幕。今年清明假期正值踏青賞花好時節,從興化千垛菜花到婺源、羅平、雲陽油菜花海,從安順平壩萬畝櫻花園到武漢大學、雞鳴寺、黿頭渚櫻花綻放,此時漫步於春色山水或遊走在公園湖畔,都能欣賞到滿眼的綠意與繁花。

數據顯示,在眾多賞花遊熱門目的地中,揚州、興化、婺源、無錫、武漢、雲陽、羅平、安順、林芝、伊犁等吸引了更多遊客以及攝影愛好者的青睞。目前,包括途牛在內的多家旅遊平臺均已推出賞花主題打包旅遊產品,涵蓋了揚州、無錫、婺源、武漢、貴州、新疆等熱門賞花目的地。景點景區方面,無錫拈花灣和黿頭渚、武漢東湖櫻花園、成都漫花莊園、貴安櫻花園、武漢大學、興化千垛景區、鹽城大洋灣生態旅遊景區的搜索量成倍增長。

部分城市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也成為清明小長假的旅遊消費熱點。其中,2024濟南花朝節將於3月23日持續至5月6日,其國風、漢服、傳統市集和詩詞文化活動推動了濟南旅遊搜索熱度上升。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南京莫愁湖、長沙銅官窯、南寧相思小鎮等景區也相繼推出花朝節活動,開啟「文化賞花」新玩法。

數據顯示,清明小長假期間特色體驗遊、鄉村旅遊、文化研學遊等多元化產品將迎來預訂高峰,本地遊、周邊遊為主的趨勢延續,一批新興旅遊目的地也正快速崛起。

「請3休8」拼假遊催生多元玩法

今年清明節雖然只放3天假,但不少年輕人或上班族選擇拼假拉長假期。4月1日至4月3日請假3天,即可拼出8天的長假。為此,眾多「請3休8」的拼假族清明假期選擇國內長線遊或出境遊,還有人一個假期連遊多地。

假期時間變長,催生出了更有趣多元的玩法。飛豬數據顯示,高鐵遊、自駕遊、騎行遊等是清明假期最受歡迎的出遊方式,其中高鐵遊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近6倍,租車自駕遊預訂量同比增長約2倍,騎行遊、徒步遊等商品的預訂量也同比翻倍增長。來自上海的錢先生工作之余喜歡品茶,早早預訂了一趟西湖龍井茶文化之旅,為期兩天的行程中既有龍井村採茶、炒茶體驗,也有中國茶葉博物館中的深度研學,頗具特色。

長線出遊上,最受拼假族歡迎的出境遊目的地是日本、泰國和新加坡,國內遊熱門目的地則集中在海南、雲南和四川等地。此外,隨着入境簽證、航班利好信息頻出,清明節不少華人旅客選擇返鄉祭祖、旅遊。

來自攜程和去哪兒平臺的數據顯示,清明小長假入境遊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153%。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香格里拉、張家界、蘇州、煙臺、昆明、西安、麗江、無錫、桂林、南寧等城市的入境遊訂單增長顯著。尤其是香格里拉和張家界,清明節入境遊訂單量同比增長均超10倍。隨着我國「免籤朋友圈」擴容,瑞士、匈牙利、奧地利等新免籤六國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359%。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