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3-24 07:18
一夜之間,國產大模型打起了長文本大戰。
從昨晚到今天凌晨,各大廠排隊官宣跟進長文本能力:
百度文心一言下個月版本升級,開放200萬-500萬長度
360智腦正在內測500萬字,一完成就要入駐360AI瀏覽器
阿里通義千問則一出手就是1000萬字,且不用等,當場就開始。
內卷啟動,大卷特卷。
要知道,長文本能力的跟進,意味着是要更大力燒錢了……而廠商們做這一決定,似乎毫不猶豫。
為啥如此呢?
這一切,還得從最近火到宕機的Kimi説起。
爆火Kimi,五次擴容仍然宕機
Kimi,全稱Kimi Chat,來自月之暗面(Moonshot AI)。
是AI天才楊植麟創業大模型后拿出的第一份成績單。去年10月初首次亮相,參數上千億,主力賣點就是長文本,支持20萬漢字輸入處理,一本《三體》、《馬斯克傳》隨便讀。再加上一直可免費使用,Kimi迅速積累了一波粉絲。
它的爆火就發生在本周,一度衝進App Store 免費版應用的第五名,超越微信。
有數據統計,目前Kimi模型的日活躍用户數已達100萬人(60萬在小程序,34萬在網頁端,還有5萬在App端),且留存率持續上漲。
其App端的下載量(效率類應用免費榜)也已經從2月的百名開外,擠進前十,僅次於豆包(抖音AI智能助手)和文心一言。
為啥突然爆火?
就在本周一,Kimi帶來重大迭代,將長上下文窗口x10倍,擴展到200萬字。讓Claude3、GPT-4 Turbo都望塵莫及。
過去要10000小時才能成為專家的領域,現在只需要10分鍾,Kimi就能接近任何一個新領域的初級專家水平。
這下網友們就玩嗨了。
近80萬字的《紅樓夢》《三國演義》、150萬字的《誅仙》……統統往里扔,和喜歡的角色玩起了對話,而且還免費。
一波又一波圍觀用户的持續湧入,Kimi很快「撐不住了」:
本周四下午,在發佈新功能后不到72小時,其小程序、App、網頁版突然均顯示無法正常使用。
問它問題,無一例外告訴你「累趴了,晚點再來」。
官方解釋:
從昨天早上我們就檢測到Kimi系統的流量持續異常增高,遠超我們預期的資源規劃。
我們已經進行了5次擴容。
為啥大家玩得這麼上頭?
一方面,Kimi的底層模型能力確實強。
上個月,Kimi就排進了大模型創業公司「AI ChatBots」第一名:
訪問量較1月份上漲了107.6%(達到305萬,本月預計可增至500萬)。
官方也相當自信,之前媒體溝通會現場,他們直接將一摞比一摞厚的《中醫中醫內科學》《中醫診斷學》、英偉達2023年年度財報、《甄嬛傳》劇本版重重放在桌面上,讓大家體驗。
另一方面,Kimi從推出以來就是免費的,同時產品迭代快,「遙遙領先」的長文本已成差異化競爭點。
所以這次大更新,直接讓Kimi火出了圈。
最近都出現了Kimi概念股。3月22日收盤,華策影視、中廣天擇、華揚聯眾等多家A股公司漲停。其中,華策影視、中廣天擇實現三連板。
投資機構中信建投建議,對於AI應用板塊,需要重點關注涉及長文本處理,如法律文本、合同文本、知識庫學習、閲讀、客服等需要文本知識輸出的場景應用。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友商為啥連夜跟進了。
而這一波集體大動作,更底層的原因還在於,今年已到了大模型商業化爭奪刀鋒相見的時刻。
大模型商業化爭奪開戰
2024年的前三個月里,包括月之暗面、智譜AI、百度等多家大模型廠商的最新動作,都更加聚焦商業化領域了。
首先來看月之暗面。
最近一個月內,它在技術、商業化、融資方面都公佈諸多新消息。
在Kimi模型最新升級后3天,3月21日,漢得信息透露關注到Kimi模型已經開啟AIGC平臺對接測試,目前正在找一些場景探索落地的可能性。
緊接着月之暗面負責人迴應,年內將有商業化初步方案:
商業化現在訴求逐漸變得很強烈,也有用户會説在高峰時期Kimi會提示需要等待,詢問我們能不能付費解決這些問題,所以這方面在今年也會有初步的方案出來,大家會看到。
多模態大模型方面,月之暗面被曝也在研發佈局中、今年將會推出。
融資方面,今年2月,月之暗面被曝最新估值達到25億美元。
知情人士透露,月之暗面拿下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其中8億美元來自新股東(阿里、小紅書等),2億美元為老股東跟投(紅杉中國、礪思資本等)。美團龍珠曾領投該公司上一輪融資。
與此同時,月之暗面正在進行大規模投放,外界已能明顯感知到Kimi。
B站、抖音等平臺上,以及機場、電梯里,都能看到Kimi的廣告(所以Kimi這兩個月的爆火也和這有一定關係)。
其次,同樣是清華背景的智譜AI,幾乎復刻月之暗面的投放路線。在B站、電梯里打起了擂臺。
而在本月,ChatGLM千億對話模型一周年之際,智譜AI也披露一系列商業化成果。
這是智譜AI在大模型趨勢中,首次全面解讀商業化落地進展和策略。
除了展示豐富的落地合作經驗、標杆客户案例之外,。
這種清晰明確的展示,一方面是展現自家實力,另一方面更是爲了吸引更多企業更進一步推進商業化進程。
融資方面,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剛參與了智譜AI在今年年初完成的新一輪融資。此前,智譜AI表示已經在2023年年內(截至10月)累計獲得超25億元融資。
除了大模型初創企業,百度最近一次大模型動向,同樣聚焦行業落地。
新發布的不再單純卷參數量,而是更加關注模型落地的性價比、領域契合度等,並且還進一步降價。
最新消息,蘋果也被曝討論使用百度AI技術。蘋果正在尋找中國本土生成式AI提供方,與百度的對話仍處於初期階段。
消息一出,百度美股盤前漲超6%。
……
不難看出,大模型應用落地元年里,廠商們不再是單純秀技術肌肉,每次公開信息披露中,都會帶有商業化方面的考量。
尤其產品應用體驗方面,一直被視為國產市場的強項。有聲音還認為,Kimi或許就是一個轉折點,接下來國內大模型市場的思路可能要從基礎能力演變轉向對產品本身、客户需求細節的理解。
多家廠商連夜官宣增強長文本處理能力,或許就是在推進新趨勢發生了。
以上種種趨勢都表明,大模型領域要進入更加瘋狂的燒錢階段了。
卷長文本處理能力、團隊擴充、大規模廣告投放……這些賬,怎麼算都是天文數字。
所以接下來,主打免費的國內大模型工具該怎麼平衡收支——
是開啟付費、靠To B帶動To C,還是燒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