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三年利潤虧光了,九成市值蒸發了,雍禾植發的營銷策略,「陷入誤區」了

2024-03-21 14:38

行情圖

  來源  鎂經

  自2022年起,「植發第一股」雍禾醫療開始連續虧損,不僅上市后的淨利幾近虧光,市值也蒸發近九成。然而,同期的雍禾,卻不斷「燒錢」大搞營銷,一直沒有停歇。雍禾的路子走對了嗎?是什麼讓其如此「頭禿」?

  「植發第一股」雍禾醫療(02279.HK)最近的業績,正讓人頭皮發涼。

  先是財務上,雍禾醫療最近一路虧損,2023年中報顯示,它六個月內就虧掉了2.26億元人民幣。

  再看資本市場,自2021年底在香港上市起,其股價一路走低,發行價15.80港元/股,截至2月23日,已跌至2港元/股左右,市值蒸發近九成。

  另一邊,營銷費率卻節節走高。自2021年起至2023上半年,雍禾醫療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10.73億、7.67億、4.98億,費率從49.46%、54.27%升至60.1%。

  燒錢營銷卻費力不討好,雍禾的問題出在哪?

虧光3年利潤,問題出在營銷上?

  據國家衞健委數據,中國有超過2.5億人受脫發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同時,脫發羣體十分年輕化,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據近七成。

  機構Frost&Sullivan預測,國內植發醫療服務市場容量在2030年將達756億元。

植發護發這門生意,前景還很廣,本應很好賺,但雍禾醫療的財報卻呈現出相反的景象。

  上市不到一年,雍禾醫療的盈利就開始下滑。2022年報顯示,雍禾的營收約為14.1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5%;同時,雍禾醫療也開始了五年來第一次虧損,淨虧約8600萬,同比下滑171%;步入2023年,虧損更加嚴重,半年就虧掉2.26億。

也就是説,上市一年半,雍禾醫療幾乎把前三年(2019年-2021年)的盈利虧光了。

  居高不下的營銷費用侵蝕了盈利空間。2023上半年,雍禾醫療銷售及營銷開支為4.98億元,同比增長28.39%,佔總營收的60%。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它的營銷費率基本約佔50%。

  所以,儘管雍禾醫療的毛利率普遍較高,2018年-2021年都在70%以上,2022和2023上半年為61.8%和56.5%;但淨利率卻非常低,最好時也沒超過10%。

  也就是説,雍禾醫療每賺十塊錢,要先掏出五六塊用於拉客,再減去雜七雜八的成本,最終進入口袋的平均不到一塊錢,這還不算往外虧錢的情況。

  雍禾醫療的燒錢營銷,是不是在盲目拉高成本?

  對此,管理層在去年4月的媒體會作出回答:任何一個行業前期市場都需要教育,隨着市場對植發認知度越來越高,銷售費用率一定會下滑。

  爲了進行市場教育,做營銷無可厚非。只是,雍禾的營銷策略真的對了嗎?

不計成本打廣告,卻吃力不討好

  雍禾醫療相信,只要「刷臉」次數夠多,總有消費者注意到自己。

  雍禾醫療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其前五大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內容,幾乎都是廣告服務,涉及電梯、搜索引擎、社交網絡平臺等。從通勤路上到閒暇時刷刷手機,雍禾植發全方位滲透打工人的生活。

  用雍禾自己的話來説,這是「制定多方位的營銷策略和加強客户對品牌的認知度和黏着度,重構品牌的口碑」。

  除此之外,雍禾醫療還頻頻搞活動造勢。

  借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寓意,雍禾醫療造出「二月二生發(fā)節」。去年的「生發節」與以國潮宣傳出圈的河南衞視聯手,在微博造梗「龍抬頭,兔兔不禿頭」,在抖音推出全民挑戰賽「一起測測你的發際線今年會帶來什麼好運」,製造病毒式傳播。

  活動期間,雍禾還通過抖音、微博、脈脈等渠道狂撒代金券,網友可憑券在雍禾植發時享受千元級的優惠。據報道,去年活動中雍禾撒出的優惠券金額總計達2.2億元,今年也以2.2億元優惠作為噱頭繼續宣傳。

品類發展初期,因消費者認知不足,先進場的品牌有先發優勢,通過大水漫灌式的廣告傳播,能快速搶佔市場紅利。雍禾醫療創始人張玉創業初期就是這樣起家的。

  2005年,初中學歷的張玉,正從事美容整形類廣告營銷的工作。當時整形機構在瘋狂做植發廣告,張玉嗅到商機,於是在北京雍和宮附近開辦了第一家店,發展成現在的雍禾醫療。

  這種簡單粗暴的營銷策略確實讓雍禾植發快速崛起。2018年至2021年,雍禾的營收從9.34億飆升至21.69億,平均每年實現超30%的增長。2018年至2022年五年間,雍禾醫療的營銷投入總計逾42億。

  但隨着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既有碧盛蓮、大麥植發等植發品牌,又有章光101等林林總總的養發產品來分走份額,市場又反過來教育雍禾——燒錢營銷始終不可持續。

  燒的錢越來越多,但效果卻越來越差。到2022年,雍禾的客户數量從2021年的16.4萬人減少到10.3萬人,下降逾37%;2023年,客户數量雖比上年同期增加16%,但由於鉅額營銷成本的侵蝕,淨利潤反倒虧了2.26億。

  戰略諮詢公司「里斯戰略」指出,雍禾醫療的營銷戰略陷入誤區,導致營銷資源的非常低效,甚至無效化。

  雍禾的營銷喜歡打情感牌。例如,雍禾旗下女性植發品牌「發之初」多次發出「從‘頭’好好愛自己,讓秀發煥發青春活力」「你為孩子付出一切,我們為你的頭發全力以赴」等口號。

  而小紅書上的達人推廣帖也大部分圍繞「邁出植發這一步」「偷偷植發變帥」「醫生講解耐心」「環境舒適服務周到」等情感體驗。

  相比之下,大麥植發提出了「微針植發」的概念,號稱毛囊存活率更高、創傷更小,新生醫療則提出3D植發概念,它們都更注重打造新的認知,突出差異化。

  業界的共識是,植發手術本身試錯成本極高,費用動輒數萬,加之一個人的毛囊數量有限,沒有第二次移植的機會,植發機構應該在營銷廣告中突出自己的優勢,給消費者一個選擇自己的理由。

  靠販賣情懷、打情感牌,恐怕很難真正打動消費者。

祭出「一口價」,難破營銷困局

  陷入虧損泥潭后,雍禾醫療並沒有改變營銷戰略,爲了吸引客户,它在去年2月份祭出「一口價」大招。

  所謂「一口價」,即消費者只用確定自己需要剃發植發還是不剃發植發,並在醫生診斷后,以2500個毛囊數量單位為分界點,確定每個數量階段的一口價。

  不同價位由操刀醫生的級別而定,如院長級別定價要比主任級別高。同時,如果植入毛囊單位數量在1000個以下,只需開臺費就可以進行手術。

從經濟角度看,「一口價」可以算是一種打折促銷活動。有媒體測算,若以雍禾原價移植2500毛囊單位,需要2萬+的費用,但如今「一口價」下最低僅需14600元,降價約三分之一;若移植1000個單位,按原價需支付17000元,而在「一口價」下只需8600元,降幅近50%。

  在雍禾自己看來,這種促銷是很有效的,其2023年中報顯示當期植發手術顧客為28304人,較上年同期增加34.6%。而另一邊,以2023上半年4.98億的營銷支出和約7.26萬的顧客總數計算,獲客成本約為6860元/人,而此數據行業的平均水平是2000元/人。

  一方面,「一口價」對總營收的拉動作用不大,2023年中期雍禾的營收約為8.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僅10.65%;另一方面,與「一口價」活動配套的鋪天蓋地的「好醫生團隊」「提升行業透明度」等宣發營銷又使成本居高不下。

雍禾想用「一口價」促銷扭轉盈利局面,卻收效甚微,方向恐怕還是偏了。

  目前看來,只要雍禾醫療燒錢營銷、增收不增利的漩渦一日未停,盈利困局也一日難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