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擬7折甩賣地產包袱,山子股份能否順利轉型造車?

2024-03-15 20:33

昔日的寧波地產龍頭銀億股份重整后搖身一變成了「車企」山子股份。近日,公司公告擬7折甩賣房地產包袱,這已經是其一年時間內第三次試圖剝離房地產業務,足可見其轉型造車的決心,同時,持續虧損的房地產業務也對公司的業績造成了負面影響。

轉型兩年后,昔日的寧波龍頭房企山子股份宣佈擬全面退出房地產業務。

315日,山子股份開盤快速拉昇10CM漲停,截至收盤報1.55/股,目前市值155億元。

消息面上,313日,山子股份公告稱,擬通過產權交易機構公開掛牌轉讓公司房地產業務相關股權和債券資產,本次交易后公司將全面退出房地產業務。

事實上,這已不是山子股份第一次試圖甩掉地產包袱,2023年其已兩次提出類似計劃,但均未成功。此次議案中,山子股份已對出售資產的規模進行了縮減,標的資產的合計價值也從 24.3 億元降到 13.1 億元。同時,公司還給出了七折的「優惠」,其剝離地產業務的決心可見一斑。不過,此次議案仍待臨時股東大會投票確認,最終能否成功找到「接盤方」也未可知。

而山子股份想要甩掉地產包袱的原因也不難理解,公司重整完成后已轉型「汽車股」,剝離房地產業務也是重整計劃中的一步。同時,該業務在營收中的佔比越來越少,尚處轉型初期的山子股份,憑藉薄利的零部件製造業務,盈利能力堪憂,再加上房產業務的拖累,公司的資金狀況也難以脱離窘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山子股份尚未擺脫虧損泥潭,造車業務也未起色,但包括「吉利系」、「海爾系」在內的多方勢力都隱現其后,公司向造車業務轉型也可以説是眾望所歸。

擬7折拋售房地產業務

山子股份再次「甩賣」房地產業務。

據山子股份公告披露,此次公司出售的資產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股權資產,包括公司持有的銀億房地產100%股權,剝離範圍涉及32家控股子公司。另一部分為債權資產,是山子股份和控股子公司(不含剝離企業)對剝離企業的應收款債權,對應的賬面價值為13.01億元。

最終本次交易的股權資產和債權資產賬面價值合計爲13.14億元,按照股權資產的評估價值計算,標的資產合計價值為13.33億元。而首次公開掛牌底價為標的資產合計價值的70%,若未能成交,則在首次掛牌底價的基礎上降價20%進行后續掛牌。若第二次掛牌仍未能成交,則再降價20%繼續掛牌。

據瞭解,山子股份在2022年末完成破產重整,2023年初由「銀億股份」更名,此次出售的資產正是來自重整前的銀億股份。

早年間,銀億股份曾是寧波的房地產一哥,其當時的實控人熊續強還曾問鼎 2018 年寧波首富。如今,輝煌已成為過去式,此前倚重的房地產業務儼然成爲了山子股份的累贅,其也已數次嘗試剝離。

事實上,自從着手銀億股份重整,山子股份如今的實控人葉驥和相關重整方,也早就將整體剝離銀億地產業務,寫入了《重整計劃》並得到法院認可,只是此后執行並不順利。

2023年7月15日、10月31日,山子股份均發佈過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公告。

不過,在前兩次的議案中,山子股份擬出售的股權資產除了銀億房地產還包括添泰置業100%的股權和杭州天鍥49.93%的合夥份額。按照股權資產的評估價值計算,彼時標的資產合計價值為24.34億元。

這兩次議案都通過了董事會審議,但未有下文。此次轉讓的資產包雖較前兩次精簡不少,估值也「縮水」了近一半,但最終能否完成仍是未知數。

轉型造車的資金壓力

對於剝離房地產業務的原因,山子股份在公告中稱,公司對房地產業務資產整體剝離並變現后,將有效優化公司的資產、負債及業務結構,提升公司資產質量,突出公司整車戰略,增強公司整體的盈利水平,維護公司和投資者利益。

簡單來説,一方面,有利於公司轉型造車,另一方面有利於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

事實上,在破產重整前,山子股份已開始進軍汽車行業,2016年,銀億集團大手一揮斥資120億元先后收購了日本艾禮富、美國ARC集團和比利時邦奇三家公司,並將ARC集團和邦奇注入彼時的銀億股份。

不過,公司也在高溢價跨界轉型下陷入流動性危機,最終在2019年10月申請破產重整。

2022 年2月,在尚未完成重整計劃時,山子股份就成立了知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知道科技 "),正式進軍整車製造。2023年公司也通過收購紅星汽車拿下了整車生產資質。

按照公司的計劃,首款產品將是一款輕型物流車,據其公眾號 3 月 6 日消息,2023 年 12 月,公司首款新能源城市物流車 "BOX1" 已在華南市場正式運營,已與美團優選、極兔速遞、深圳德邦物流等建立合作關係,交付運營車輛達百余台,預計 3 年內開拓超 50 個運營城市,實現近10 萬臺車輛運營規模。

不過,向着造車高歌猛進的山子股份,似乎仍未擺脫破產重整帶來的陣痛。

山子股份最新披露的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為60億元-62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19億元-25億元。去年同期公司營收為37.38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9.69億元。2023年的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對於虧損原因,山子股份提到了公司房地產業務的影響。此次的出售公告顯示,2023年前述擬剝離企業模擬合併淨利潤虧損4.8億元,顯然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不小的影響。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汽車零部件已經成為收入主力,整車業務還未有起色。2023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27.88億元。其中汽車零部件收入16.35億元,佔總營收的58%;利潤為2.20億元,佔總利潤的69.19%。

截至 2023 年 9 月末,公司總資產178.99 億元,賬上有貨幣資金7.3 億元,短期借款 10.17 億元,流動負債合計 108.7 億元,資產負債率75.84%。

「吉利系」、「海爾系」隱現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山子股份的整車業務還處在起步階段,此前其就已經吸引了「吉利系」、「海爾系」等勢力的「押注」。

而山子股份與吉利、海爾的交集還要從公司的破產重整説起。

上文提到2019年10月,彼時的銀億股份申請了破產重整。2020年12月,「白衣騎士」葉驥出現了,他控制的嘉興梓禾瑾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梓禾瑾芯」)帶着32億元資金,來拯救銀億股份。

不過,彼時的梓禾瑾芯剛成立四個月,合夥人也只有兩位,想要一舉拿下一家市值近百億的上市公司無異於「蛇吞象」,事實證明,在后續支付32億投資款時,葉驥也確實出現了多次違約。

不過,不久之后葉驥就等來了援軍,2021年11月12日披露的重整計劃進展顯示,彼時梓禾瑾芯的合夥人已增加到8位,其中包括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現已更名「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海麗匯銀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二者背后分別是吉利李書福和海爾集團,分別出資3億元和8億元。同時,股東名單中還包含寧波市鄞工創業投資合夥企業,隸屬寧波市國資委。

2022年2月,梓禾瑾芯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票方式正式入主銀億股份,截至目前,梓禾瑾芯持有公司29.89%的股權,為控股股東,葉驥為公司的實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山子股份與吉利的淵源還不止於此。

2022年3月,山子股份曾以4億元參與知豆汽車重整,緊接着3月15日又出資2.6億元收購小靈狗出行的部分股權,而上述兩家公司均為吉利系投資企業。

市場人士認為,此舉或是試圖將吉利系資產裝入上市公司。

不過,這兩家公司經營狀況不佳,近年難掩虧損,小靈狗的淨資產顯示負值,知豆汽車則同樣處於破產重整中。由於標的「其他股東異議」等原因,上市公司對上述兩家公司的收購目前均已顯示中止。

此外,山子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全資子公司南京邦奇是吉利汽車的CVT變速器長期供應商,另外公司與吉利在車輛回收拆解及資源循環利用等業務領域均有合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