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3-12 10:22
近年來中藥材價格進入上行周期,2023年部分品種價格更是出現同比翻倍情況。成本端的價格上行,也正在向下遊轉移。3月11日,佛慈制藥(002644.SZ)發佈公告表示,鑑於原材料以及生產成本上漲等原因,經公司研究決定,自當日起對主營中成藥產品的出廠價進行調整,平均提價幅度為9%。
據瞭解,佛慈制藥上一次公開披露中成藥產品調價,還是在2015年,而此次調價,也是在中藥材價格整體上行的大背景下。
去年,我國大部分中藥材出現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當歸、黨蔘、甘草等常見中藥材均出現明顯漲價。例如,2023年三七受庫存、乾旱、政策等影響,行情漲漲跌跌,年初三七120頭價格為92元/公斤,年末三七均價128.75元/公斤,年內漲幅44.84%。
彼時,業內人士認為,不少中藥材之所以漲價,是因為受到了天氣異常的影響。疫情也是中藥材漲價的原因之一。另外,當前相關部門對於中藥飲片進入藥房的檢驗程序,要求較為嚴格,有些品質不符合標準,比如農殘超標,就會被禁止流入市場。因此不少企業會嚴格加強對中藥材的生產管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中藥材生產成本有所增加,而這些成本直接體現到了中藥材價格上。
不過,儘管去年中藥材價格大漲,然而中藥板塊包括珍寶島、太龍藥業、太極集團、廣譽遠、益佰製藥、步長製藥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預計2023年淨利潤可以增超100%,業績報喜或得益於研發管線「多點開花」、降本增效措施見效。與此同時,「多條腿」走路佈局新興領域以及產業鏈上游也成了不少企業的「共同之選」。
具體來看,珍寶島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47億元到6.52億元,同比增長195.05%到251.69%。珍寶島稱,報告期內,公司強調成本管控、豐富產品管線、加大營銷力度,外加市場需求回暖,公司得以實現盈利能力提升和業績增長。
太龍藥業預計2023年扭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800.00萬元~4600.00萬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52.68%至163.76%。太龍藥業表示,在報告期內,中藥飲片業務通過加大客户結構調整力度,強化內部管理等措施,在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的市場環境下,仍實現盈利能力的提升。
廣譽遠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億元至1.2億元,同比增長125.08%~130.1%。
太極集團則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歸母)淨利潤約8.3億元,較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增加約4.80億元,同比增長137.34%。
中藥作為國家頂層政策支持的板塊,在老齡化趨勢、產業政策改革優化、企業內部改革創新的推動下,行業有望實現長期增長。萬聯策略報告認為,中藥板塊的估值水平具有吸引力,行業政策不斷優化,利好中藥創新葯發展,且中藥板塊的大多數上市公司聚焦於OTC渠道,不受集採、醫保控費等影響,具備長期成長空間。
德邦證券研報認為,當前醫藥已經處於中長期配置的窗口,其中中藥性價比更為突出,估值較低,業績相對較好,潛在催化劑較多。短期來看,繼續建議關注超跌中小盤個股,佈局一季報,精選中長期優質個股,從中長期角度,創新、出海和中藥仍為投資主線,國內老齡化投資邏輯將貫穿未來十年,相關領域和個股值得長期配置。
浙商證券研報表示,中藥成長邏輯逐步清晰化,短期補庫存、中期醫保解限放量、長期新品獲批接力,同時疊加國企改革、政策鼓勵等對於產業和公司內在動力的釋放,行業進入成長新周期。在當前時點,中藥板塊估值具有相對性價比,同時醫保政策放寬、股權激勵等方案陸續落地有望催化板塊行情,關注三條投資主線:
國企改革線:中藥國資企業,品牌力較強、規模較大但缺乏靈活機制,國企改革有望成為國企中藥業績改善的強驅動力,推薦太極集團、昆藥集團;
低估值高股息:推薦ROE穩定增長的羚鋭製藥;
基本面優秀,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的公司:建議關注片仔癀、同仁堂等。
相關概念股:
中國中藥(00570):中國中藥匯集傳統中藥精髓,傳承了自明代以來開創的「梁仲弘臘丸館」、「馮了性」、「同濟堂」、「源吉林」等祖鋪老號,擁有「馮了性」、「安寧」、「同濟堂」3箇中華老字號,「仙靈」、「同濟堂」、「仙靈骨葆」、「天江藥業」、「德眾」5個馳名商標。
同仁堂國藥(03613):2月初,中金發布研究報告稱,予同仁堂國藥「跑贏行業」評級,考慮到公司靈芝孢子粉處於渠道調整期,下調2023/24年EPS預測29.4%/23%至0.62/0.78港元,同比-19%/+25.6%。引入2025年EPS預測0.88港幣,同比增長12%,目標價下調21.2%至12.85港元。公司發佈2023年業績預告,收入同比下降11-15%,除稅后淨利潤同比下降18-22%,業績略低於該行預期。
固生堂(02273):固生堂公佈,預計2023年度取得溢利淨額約人民幣2.45億元至人民幣2.55億元,同比增長35%-41%。主要受惠現有線下醫療機構客户就診次數增加;及業務擴張,包括線上醫療健康平臺及線下醫療機構的醫師數量增加,以及線下醫療機構數量增長及地理覆蓋範圍擴大。
白雲山(00874):2023年末,大摩發佈研究報告稱,予白雲山「與大市同步」評級,公佈第三季業績后,由於其製造部門銷售下降,下調其盈測1%至7%,目標價由26港元下調至24.5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