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新能源車企出海新熱土:澳大利亞

2024-03-06 15:51

財聯社3月6日訊(編輯 瀟湘)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新能源車企,眼下正紛紛將目光投向澳大利亞。

在歐美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電動汽車市場出現需求滑坡之際,澳大利亞的電動汽車市場則依然火熱——澳洲政府慷慨的補貼和税收優惠以及高昂的汽油價格,正推動當地電動汽車銷量持續激增。而對於大量出海的中國車企而言,眼下尤為難得的一點是,在這樣一個發達市場上,它們迄今尚沒有遇到過任何貿易壁壘措施的打壓。

自2022年上臺以來,由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領導的澳大利亞現任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並將其作為國家減排計劃的一部分——這是該國在相關氣候政策上所做出的關鍵改變。在過去十年里,由保守派領導的澳洲前政府一直被指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行動不力。

這為電動汽車在澳洲市場上需求吹來了強勁的暖風。根據澳大利亞聯邦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電動汽車已佔到了澳大利亞新車銷量的7.2%,遠高於前一年的3.1%。

而在這背后,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新能源車企,正逐漸發展成爲了當地一股越來越不容忽視的力量!

中國車企在澳洲市場「綻放」

不少當地行業人士表示,雖然特斯拉也正從澳大利亞的電動汽車熱潮中受益匪淺,但對於豐田和福特等傳統汽車製造商來説,在澳洲市場上構成最大威脅的,卻是那些主要佈局於非高端市場的中國新能源車企。

根據澳大利亞聯邦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去年全年在澳大利亞市場的銷量達到12000多輛。比亞迪在當年佔到了澳大利亞電動汽車市場14%的份額,高居第二,僅次於特斯拉的53%。

而比亞迪在澳洲市場銷量猛增的勢頭,在今年開年頭兩月依然不減。澳大利亞聯邦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1月,比亞迪在澳洲市場的電動汽車銷量(1310輛),首度超越了特斯拉(1107輛)。

image

雖然當月的排名變化,主要是由於特斯拉麪臨后座安全帶問題,而在當地市場延后交付所致,但比亞迪銷量的穩健表現,已可見一斑。而本周二公佈的最新數據也進一步顯示,比亞迪2月在澳洲市場上的銷量進一步增至了1549輛,較去年同期再度增長101.2%。

比亞迪在澳大利亞的經銷商EVDirect首席執行官David Smitherman表示,「當前的機會非常明顯。我們現在需要進入主流市場。」

據Smitherman介紹稱,比亞迪今年將在澳洲市場增加兩款SUV和一款皮卡,使其在澳大利亞的產品矩陣達到六款。EVDirect還將在未來18個月內再開設30家經銷店,總數將達到55家,並已開始向Uber等公司進行批量銷售。

上汽集團今年也將在其MG(名爵)品牌下在澳推出三款新車型,包括MG3混合動力車型和MG Cyberstar電動敞篷跑車,使其在澳大利亞的電動/混合動力車產品陣容達到五款。

中國初創企業零跑汽車去年四季度則宣佈與Stellantis合作拓展全球市場,該公司已將澳大利亞列為優先市場。

澳洲市場正成為「香餑餑」?

雖然澳大利亞去年的汽車銷量僅為120萬輛,在全球範圍內其實算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市場。但由於澳大利亞沒有本土汽車製造業,而且被普遍認為不太可能引入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因此對眼下正渴望出海創出一片天地的中國新能源車企來説,可謂極具吸引力。

爲了刺激電動汽車的需求,澳大利亞政府此前已對部分消費者,通過僱主簽訂的電動汽車租賃/購買協議實行免税。

悉尼、墨爾本和布里斯班這三個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城市,也制定了到2030年電動汽車佔新車銷售總量50%的目標,為購買電動汽車提供了慷慨的退税激勵,並正投入巨資建設充電站。

據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現年61歲的居民Mark Adamson介紹,這些激勵措施是他選擇購買比亞迪電動汽車的一個關鍵原因。他購買的比亞迪Atto 3長續航版SUV(對應國內的元plus)的零售價為5.4萬澳元(約合25.3萬人民幣)。通過州政府的退税政策,他獲得了6000澳元(約合2.8萬人民幣)的優惠,隨后比亞迪又提供了大約2000澳元(約合9400元人民幣)的折扣。

「我想為什麼不試試呢?這確實值得一試,而且我家里有多余的太陽能,所以我主要在家里充電。從很多方面來説,這都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他説。

事實上,在昆士蘭州,僅州政府的退税就意味着Atto 3的價格比豐田RAV4跨界車(同類車型)還要低。

對於現年63歲的悉尼工會組織者Peter Alley來説,他每周都會開車外出一次,看望住在370公里以外的家人,正是由於需要節省眼下接近歷史最高點的當地汽油費用,他才從一輛2008年大眾的柴油麪包車換成了Atto 3。

他表示,現在他每周的充電費用約為20澳元,而過往每周的加油花銷則高達130澳元。

根據普華永道的預計,到2027年,澳大利亞新車銷量中的一半將是電動汽車。而有鑑於時至今日,新能源車在澳大利亞市場的普及度,依舊遠無法與中國、歐盟,甚至是東南亞等市場相比,對於中國新能源車企而言,這里無疑已成爲了一處充滿機遇的新藍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