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零跑生存法則:用比亞迪價格,做出比理想平替|焦點分析

2024-03-04 15:08

文丨李安琪

編輯丨李勤 

「每一個細節我們都會去對標,向理想L7學習。」3月2日零跑創始人、CEO朱江明在接受採訪時,沒有掩飾對理想汽車的學習。

2023年,理想汽車憑藉超37.6萬輛銷售成績,成為新勢力中的黑馬。在理想純電車型MEGA發佈后一天,3月2日零跑中型SUV新車C10上市,零跑稱之為「年輕人更理想的家」。

價格層面,跟理想30萬元的起步價相比,零跑C10價格在12.88-16.88萬元。這與比亞迪宋PLUS同價位,但朱江明認為,零跑C10可以對標比亞迪17.98萬元的唐。

這也是零跑汽車的生存策略:用比亞迪的價格,做理想的平替。

2月下旬至今,行業價格戰火紛飛。比亞迪連續向市場推出8款主打低價的榮耀車型,降幅超3萬元。長安、吉利、上汽、奇瑞等傳統車企紛紛跟進,車市從開春的醺醉中驚醒。二線新勢力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在國內夾縫拼搏之際,零跑還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去年10月,零跑以20%股權換取國際車企集團Stellantis的15億歐元注資,並順利拿到了通往海外市場的機會。

朱江明表示,2024年的海外目標是發展200家以上銷售網點。C10是零跑首款出海車型,9月份開始銷售,希望能做到6千到1萬台銷量。

從學習理想,到與比亞迪競價,再到海外探索,零跑試圖闖出一條路。

「理想平替」

在混亂的市場爭霸中,理想汽車去年用千億營收證明了成功的路徑。零跑C10試圖對標的理想L7,去年賣出了13.4萬輛,與零跑全年超14萬的銷量相差無幾。

不過,理想在2024年財報會議上直言,5年以內不打算進入20萬元以下市場。理想的巨大成功與市場空白,給零跑留出了發揮空間。

「理想L7做得比較好的是,更瞭解用户需求。」朱江明在採訪中直言,理想的操控舒適性,人機交互,車機顯示、車內靜音等細節,都非常值得學習。比如手套箱的高度,零跑就學習了理想的產品靜態感知質量的把控思路,持續打磨細節。

C10是零跑大量學習理想的造車成果。從2022年以來,零跑就逐步放棄了只做純電車的策略,而是純電、增程兩步走。零跑C10也分為純電和增程兩個版本,純電版綜合續航達530km,增程版綜合續航可達1190km。

車內空間方面,C10車輛前后排座椅能水平放倒,直接對標理想L7。

智能化方面,零跑C10主打低價高配。比如用一顆高通8295芯片實現艙駕融合,集成了音響DSP功能、泊車、360環視多個功能。智能駕駛層面,零跑C10可以實現包括NAP高速智能領航輔助、NAC導航輔助巡航等功能。

而高通8295座艙芯片和英偉達Orin智駕芯片,也是理想增程低配車型近期改款的重要功能。

總而言之,從車內空間、智能化配置到營銷口號,零跑都在朝着理想靠攏。畢竟,有理想增程系列成功車型在前,零跑不用煞費苦心再重新驗證家庭SUV這一細分市場的成功。在大量學習中,零跑也能摸索成功產品的邊界。

憑藉不錯性價比,零跑官方表示,自今年1月啟動預售以來,零跑C10已經累計收穫超4.5萬個訂單。「目前中高配比例超過80%,純電和增程的比例大概是6:4。」朱江明在採訪中透露。

自研是低價的關鍵

然而,在10-20萬元市場,零跑面臨着一個狠角色——掌握價格話語權的比亞迪。零跑高級副總裁曹力也表示,比亞迪的漢、唐還沒到價格底線。也就説,通過供應鏈垂直整合與規模銷量的攤銷,比亞迪的價格戰不會輕易停止。

「競爭不是惡性比價格,而是在價格區間內怎樣可以做到更好。」曹力説道。

零跑用與比亞迪同樣的價格,提供了更豐富的智能化功能。比如零跑C10搭載的高通8295、英偉達Orin 和激光雷達等硬件,普遍搭載在20萬元以上車型。而這些,比亞迪20萬以下車型幾乎都沒有搭載。

但「低價高配」打法,也容易使利潤微薄。據零跑汽車三季度財報,儘管毛利率從二季度-5.2%轉正為1.2%,但淨虧損約9.86億元。

零跑的方法是,通過核心零部件的「全域自研」,進一步降低成本。零跑自研的最新技術架構 LEAP 3.0,就涵蓋了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三電技術、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全球化整車架構等技術模塊。

據朱江明介紹,全域自研的技術方案,不僅讓零跑具備更快的技術升級能力,還能在與供應商議價時掌握更強的話語權。比如零跑自研電池包、模組,「每顆電芯至少2-3家供應商,每個月都可以和供應商議價。」

平臺化造車的成本攤銷,讓零跑有更靈活的應戰能力。除了零跑C10之外,3月零跑的中大型轎車C01、中大型SUV C11也迎來改款換新,均採用LEAP 3.0架構。兩款車價格較之以往有所下調,降幅在4000元-1萬元之間。

零跑汽車今年的目標是,在造車新勢力的排名再前進一名。「爭取堅持到最后就是成功,不淘汰出局。

從2023年下半年至今,威馬、高合等新勢力不斷倒下,蔚小理、零跑等成了為數不多的新勢力存活樣本。

零跑的生存思路具有一定借鑑意義:找到市場上的成功產品,在空白領域積極複製;不管國內國外,能擴大銷量就是王道;降低成本,找到提升利潤的方式。

當然,在傳統車企和頭部新勢力的市場擠壓下尋找生機,零跑的挑戰不可謂不大。比亞迪在積極補短智能化,零跑要跑得比比亞迪更快,纔有競爭力可言。而帶着「理想平替」的影子,在積極賺取銷量的同時,零跑的品牌走向也需要更加明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