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數字金融新局面解構建設銀行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4-02-28 21:57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這既是金融領域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金融強國的有效實現路徑。

千帆競速,百舸爭流。在譜寫數字金融大文章的大潮中,已經有不少實踐探索案例。其中,深耕金融科技多年、率先開展數字化轉型並取得顯著成果的建設銀行就是值得觀察的樣本。

從2000年推出基於運營商STK交互的手機銀行伊始,建設銀行這一服務民生的「超級平臺」已經經歷了多次迭代,建行手機銀行2024版也於今日正式發佈。無論是交互簡單便捷的桌面小組件,抑或智慧政務的科技便民,背后都是建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踐行金融強國、金融為民責任的真實寫照。

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系統性推動數字化轉型

數字金融是商業銀行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金融創新,既包括自身服務模式變革即數字化轉型,也包括服務對象的擴大和延伸,更是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大文章的基礎。

此前,建設銀行制定了《數字建行建設規劃(2022—2025年)》和《金融科技戰略規劃(2021—2025年)》。如今,建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正有步驟、分階段、系統性地持續開展,包括持續強化金融科技基礎、持續完善建設銀行數據治理體系以及依託「雙子星」「惠懂你」等企業級平臺構築數字生態體系,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和普惠性。

金融科技與數字金融更是息息相關。在《大眾金融》一書中,亦提出了金融科技是現代銀行與現代金融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行以普惠金融、住房租賃與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全面開展現代銀行與現代金融轉型創新實踐。

提升百姓數字生活便捷程度

數字經濟是體驗經濟,數字金融的核心是樹立用户思維。建設銀行積極推動服務模式數字化轉型,真正實現「以用户為中心」,讓銀行服務更「觸手可及」。

近期,建行手機銀行再次更新,為給用户帶來至簡體驗,真正實現「無需打開APP隨時掌握」。本次更新的背后,建行手機銀行鍼對49項用户線上旅程梳理,實現17項基礎功能重塑、10+重點場景創新、5000+頁面改造,最終實現高頻重點功能3步進入、任務流程5步內完成。

財富管理方面,新版建行手機銀行大幅優化財富矩陣功能,整合金融產品頻道,全新推出零錢理財系列產品,幫助客户根據自身需求更有效地進行資產配置。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建設銀行手機銀行有資產客户超4億,較上年增長5.05%,95%以上的財富客户通過手機銀行打理個人財富。

為守護用户便捷體驗,建行手機銀行2024版煥新桌面小組件快捷功能,讓其更智能、更人性化,同時在華為手機端推出了「實況窗」功能。此外,手機銀行任務中心可「千人千面」地推送任務,提升了客户對任務中心的新鮮感。爲了更好地滿足客户收支分析的需要,本次更新還推出月度賬單功能,讓客户清晰地知道「錢去哪了,錢從哪來,錢怎麼賺的」。

數字金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發展,為商業銀行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等客羣等提供了可能和手段。在建行手機銀行2024版中,建行全面整合了普惠金融相關產品功能,包括個人快貸、小微企業快貸等,用户可通過手機銀行輕松辦理相關業務。

近年來,建設銀行深耕手機銀行和「建行生活」「雙子星」線上生態,構建「金融+非金融」數字化經營底座。手機銀行作為金融產品服務主平臺,高效承接行內外流量和功能服務;「建行生活」作為便民利民一站式服務平臺,聚合本地生活高頻場景,已逐漸成為全行高效的獲客、活客平臺。至今「建行生活」已承接全國266個城市發放政府消費券超50億元人民幣,以數字金融促進消費,賦能百姓美好生活。

數據顯示,2023年末,建設銀行線上用户數已達5.43億户,「雙子星」月活用户(MAU)超2億户,日活躍客户規模達2600萬戶。手機銀行用户數達4.63億,當年金融交易用户1.78億户,同業領先。同年,建行網絡支付綁卡客户數4.47億户,每年超過20筆支付交易的客户數突破2億,在支付寶、京東、美團、抖音、拼多多等頭部支付機構的市場份額位居銀行同業第一。

智慧政務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秉承新金融理念,以智慧政務為抓手,建設銀行力爭更好地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助力政府打造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服務平臺生態。

建設銀行智慧政務以省、市級智慧政務平臺為核心,利用平臺外嵌延伸的方式,推進建設銀行渠道與政務平臺的互聯互通,通過手機銀行、建行網點STM(智慧櫃員機),「線上+線下」全方位地為老百姓提供政務服務。

手機銀行是建行用户使用政務服務的重要入口之一,讓用户可在線辦理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社保卡、電子醫保憑證、境外退税信息查詢、實時繳税、查詢繳納交通罰款、公證服務、個人徵信查詢等諸多政務服務。順應時代呼喚,發展數字金融,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和關鍵一環,而金融智能化也將成為銀行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對於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建設銀行而言,堅持金融迴歸本源,推動數實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創新特色應用場景,才能做好服務數字金融大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