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2-25 08:2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
本文為美國科技雜誌《連線》記者勞倫·古德(Lauren Goode)與英偉達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的最新對話,黃仁勛對人工智能有着堅定信念和獨到見解。黃仁勛稱,戰略設定就是講故事,企業文化建設也是講故事。黃仁勛還點贊華為,稱華為是非常好的公司,中國有很多競爭力很強的東西。
此前,英偉達(Nvidia)首次將中國科技巨頭華為(Huawei)列為競爭對手,這表明將驅動新AI技術的先進製程芯片的全球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在周三晚間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簡稱SEC)的年度報告中,英偉達稱華為在五個領域中的四個領域是其當前的競爭對手,包括AI相關圖形處理器、擁有內部團隊設計AI相關芯片的大型雲服務公司、基於Arm的中央處理器和網絡產品。
該公司在報告中説:「新的競爭對手或競爭對手之間的聯盟有可能出現,並獲得重要的市場份額。」該公司還在報告中提到了中國科技公司阿里巴巴(Alibaba)和百度(Baidu),將它們列為雲服務領域的競爭對手。
Bernstein高級研究分析師Qingyuan Lin表示,中國AI領域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華為一直在開發一系列「國產替代」芯片,以取代英偉達的芯片。Lin説:「華為和英偉達之間最大的競爭將是AI芯片製造。」
目前,英偉達的A100芯片以及更製程先進的H100系列對中國公司斷供。A100芯片為一些全球最高性能的AI數據中心提供動力。
英偉達此前唯一一次在公開財報中提到華為是在2017年的一份財季報告中,當時它表示華為將使用英偉達的Volta HGX架構為數據中心構建AI系統。在那份報告中,英偉達還將華為列為其AI智慧城市平臺的合作伙伴。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最近在接受路透(Reuters)採訪時表示,爲了與華為競爭,英偉達正在向客户提供兩款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新AI芯片樣品。
在本次與《連線》記者勞倫·古德的對話中,黃仁勛表達了自己對於未來科技的看法和期待。黃仁勛堅信,神經網絡將成為未來的主宰,而機器人、醫療和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他甚至預見到,有記憶的聊天機器人將成為現實。
黃仁勛的成功並非偶然。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戰略思維,總是能夠準確地把握每一個重大科技趨勢的先機。
以下是黃仁勛專訪全文:
黃仁勛:我們都是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
勞倫·古德:是的。我學的是新聞專業,你沒有去新聞專業。
黃仁勛:我真希望自己去學新聞。
勞倫·古德:為什麼這麼説?
黃仁勛:無論是作為領導者還是個人,我非常欽佩的一個人是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他是Adobe的首席執行官。他説自己一直想成為一名記者,因為他喜歡講故事。
勞倫·古德:能夠有效地講述自己的故事,似乎是創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仁勛:是的。戰略設定就是講故事,企業文化建設也是講故事。
勞倫·古德:你已經説過很多次了,你並不是通過Pitch Deck(一種用於向投資者、合作伙伴或客户展示商業計劃的工具)來推銷英偉達的想法。
黃仁勛:的確如此,我真的很想講好故事。
勞倫·古德:所以我想以另一位科技高管告訴我的故事開始。他曾指出,英偉達比亞馬遜早成立一年,但在許多方面,英偉達比亞馬遜有更強的「創業第一天」心態。你是如何做到的?
黃仁勛:坦白説,這是一個非常貼切的表述。我每一天清晨醒來,都彷彿是在創業的第一天,因為我們始終在探索未知的領域,嘗試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然而,這也意味着我們會面臨風險,有失敗的可能性。就在剛纔,我參加了一場會議,我們正在討論一個對我們公司來説全新的項目,我們對此一無所知,不知道該如何成功實施。
勞倫·古德:有什麼新東西嗎?
黃仁勛:我們正在打造一個前沿的人工智能工廠,這是一種全新形態的數據中心。不同於傳統的數據中心,那里眾多用户共享一個計算機集羣並存儲文件,而人工智能工廠更像是一臺獨立的發電機。經過數年的精心研發和構建,我們已經完成了人工智能工廠的雛形。現在,我們面臨着將其轉化為實際產品的挑戰。
勞倫·古德:你打算叫它什麼?
黃仁勛:這個尚未命名的創新項目,註定將成為無處不在的存在。無論是雲服務提供商還是我們自身,都將致力於構建它。生物技術公司、零售公司、物流公司,乃至未來的汽車公司,都將擁有它。它將不僅是製造汽車的工廠,更是為汽車製造人工智能的工廠。實際上,就在我們談論之際,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已經走在了這一趨勢的前沿。他對工業未來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思考,讓大多數人都望塵莫及。
勞倫·古德:之前你曾提及,你管理着一個結構扁平的組織,其中有30到40位主管直接向你匯報工作,這使你能夠深入參與信息流動中。那麼,近期有什麼特別的事物或觀點激發了你的熱情,讓你產生了「我或許應該全力以赴,將英偉達的未來押注在這上面」的想法呢?
黃仁勛:在穴居人時代,信息的傳遞並不需要像現今這樣依賴電子郵件、短信等現代通訊手段,它更多的是在社羣中自由流動。如今,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的流動速度已遠非昔日可比,這意味着傳統的、層層傳遞的信息結構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需求。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以其高效的信息傳遞和決策速度,更能讓我們迅速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
以英偉達的技術發展歷程為例,摩爾定律的迭代速度讓我們見證了技術的指數級增長。僅僅在過去的十年里,人工智能的能力就已經提升了大約一百萬倍,這遠遠超出了摩爾定律的預測。因此,當我們身處於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的流動也必須同樣高效和迅速,確保每一層級的員工都能及時獲取並響應新的信息。
勞倫·古德:然而,我渴望深入瞭解,你所構想的羅馬帝國究竟是怎樣一幅宏偉藍圖?現今的轉換器論文(Transformer,即ChatGPT中的T,一種底層人工智能學習的算法架構)中,又描繪了哪些激動人心的願景?你是否認為,當下正在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將有可能顛覆我們所熟悉的一切認知與設想?
黃仁勛:有數項事務值得探討。其中有一項尚未正式命名,卻是我們在基礎機器人技術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若機器能夠生成文字、繪製圖像,那麼它們是否也能生成動作?答案似乎肯定的。一旦機器掌握了動作的生成方式,它們或許能洞悉背后的意圖,並創造出通用的表達形式。如此,類人機器人的到來或許已指日可待。
我深信,關於狀態空間模型(SSM)的研究,將使我們有能力學習極其複雜的模式和序列,而無需在計算過程中承受二次增長的負擔。這或許將成為下一代轉換器的雛形。
勞倫·古德:這能帶來什麼呢?你能舉個真實的例子嗎?
黃仁勛:你可以和一臺電腦進行一場持續很長時間的對話,但語境永遠不會被遺忘。你甚至可以暫時改變主題,然后再回到先前的主題,並且可以保留該上下文的背景。你可能能夠理解一個非常長的鏈的序列,比如人類基因組。只要看一下遺傳密碼,你就能理解它的含義。
勞倫·古德:我們離這樣的未來還有多遠?
黃仁勛:從AlexNet的誕生到其卓越版本超人AlexNet的崛起,僅僅跨越了五年。如今,機器人基礎模型正悄然嶄露頭角,預示着即將掀起一場技術革命。我預計或許在明年某個時刻,我們將會推出它。而五年之后,你將目睹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奇蹟誕生。
勞倫·古德:哪個行業會從廣泛訓練的機器人行為模型中獲益最多?
黃仁勛:重工業無疑佔據着全球工業領域的核心地位。儘管在現代科技中,移動電子已變得相對容易,但與之相比,移動原子則顯得極具挑戰性。運輸與物流,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涉及將重物從一個地方高效、安全地運送到另一個地方,這背后需要對原子、分子和蛋白質等微觀元素有深入的理解。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尚未影響到的大型行業。
勞倫·古德:你提到了摩爾定律,它現在變得無關緊要了嗎?
黃仁勛:摩爾定律現今已演變為一個涵蓋廣泛領域的系統問題,而不僅僅是侷限於芯片領域。它更多地關注於多個芯片之間的互聯性和協作能力。大約在10到15年前,我們踏上了計算機分解的征程,使得多個芯片能夠無縫連接,共同發揮作用。
勞倫·古德:這就是你們在2019年收購以色列公司Mellanox的原因。英偉達當時表示,現代計算對數據中心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而Mellanox的網絡技術將使加速計算更加高效。
黃仁勛:沒錯。我們收購Mellanox是爲了擴展我們的芯片,把整個數據中心變成一個超級芯片,這使得現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成為可能。近年來,人們開始認識到摩爾定律的侷限性,並意識到如果想要進一步擴展計算能力,就必須在更大的數據中心規模上進行。我們深入研究了摩爾定律的形成機制,發現它其實並沒有真正限制計算機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擺脫摩爾定律的束縛,以全新的視角思考如何實現計算能力的持續擴展。
勞倫·古德:Mellanox現在被認為是英偉達非常明智的收購舉措。最近,你們曾試圖收購全球最重要的芯片知識產權公司Arm,但遭到監管機構的阻撓。現在考慮收購時,你會考慮哪些具體方面?
黃仁勛:確實,大型系統的操作系統設計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複雜性,尤其是在需要協調數千萬、數億甚至數十億個微小處理器的情況下。我們非常願意與任何在此領域有研究的團隊進行合作,共同推動操作系統技術的進步。同時,我們也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探索更多可能的解決方案。
勞倫·古德:你曾説過,對英偉達來説,擁有一個操作系統並把它打造成一個平臺至關重要。
黃仁勛:我們是一家平臺公司。
勞倫·古德:成為一個綜合性平臺確實意味着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尤其是在涉及自動駕駛汽車、醫療設備和人工智能系統等關鍵領域。自動駕駛汽車的表現如何,醫療設備的誤差範圍是多少,人工智能系統是否存在偏見。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黃仁勛:我們並非一家純粹的應用程序公司,而是致力於深度服務某一特定行業。在醫療保健領域,儘管藥物研發非我們所長,但我們在計算機技術方面卻擁有卓越的專業能力。同樣,儘管我們不直接製造汽車,但我們在為汽車行業提供先進的計算機解決方案,使車輛在人工智能方面表現出色方面,具備顯著的優勢。誠然,一家公司在所有領域都表現出色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堅信,我們可以在人工智能計算領域做到最好。
勞倫·古德:去年有報道稱,一些客户等了好幾個月纔拿到你們的人工智能GPU。現在情況如何?
黃仁勛:我認為,我們今年的供應會繼續受到限制。今年乃至明年也無法滿足需求。
勞倫·古德:現在的等待時間是多久?
黃仁勛:我不知道目前的交貨時間是多久。但是,你們知道,今年也是我們供應新一代處理器的開始。
勞倫·古德:你是説Blackwell,傳聞中的新圖形處理器嗎?
黃仁勛:是的,新一代的GPU問世了,Blackwell的性能打破了記錄。這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勞倫·古德:這是否意味着客户需要更少的GPU?
黃仁勛: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極大地降低訓練大模型的成本,然后人們可以按比例放大他們想要訓練的模型。
勞倫·古德:英偉達投資了很多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去年有報道稱,你們投資了30多家公司,那些初創公司是否在排隊等待你們的硬件時被擠出了隊伍?
黃仁勛:他們正面臨着與眾多企業相同的供應挑戰,由於大多數公司均依賴於公共雲服務,他們不得不直接與公共雲服務提供商展開談判。然而,他們可以藉助我們的人工智能技術,這意味着他們可以使用我們的工程能力和特殊技術來優化他們的人工智能模型。我們致力於幫助他們提升效率,若他們的吞吐量提升了五倍,實質上相當於他們額外獲得了五個GPU的運算能力。這正是他們選擇我們所能獲得的實際益處。
勞倫·古德:在這方面,你認為自己是一個造王者嗎?
黃仁勛:不。我們之所以選擇投資這些公司,是因為他們所從事的事業令人矚目。對我們來説,能夠為他們提供資金支持是一種榮幸,而非他們依賴我們。這些公司匯聚了全球最頂尖的人才,他們無需藉助我們的名義來增強自己的信譽。
勞倫·古德:當機器學習更多地轉向推理而不是訓練時,會發生什麼?如果人工智能工作變得不那麼計算密集,這是否會降低對GPU的需求?
黃仁勛:我們熱衷於擴大推理業務。如果必須做出一個粗略的估計,我堅信英偉達目前的業務重心已然是70%的推理,而剩余的30%則聚焦於訓練。這一轉變無疑值得欣喜,因為它象徵着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飛躍。假若英偉達的業務比例仍是90%的訓練佔據主導,而推理僅佔10%,那麼我們可以斷言,人工智能依舊深處於研究階段。這,正是七八年前人工智能領域所處的境況。然而,時至今日,當我們在雲端輸入一個指令,它便能夠迅速生成各式各樣的內容——無論是視頻、圖像,還是2D、3D圖形,亦或是文本,這背后往往都隱藏着英偉達GPU的強大支持。
勞倫·古德:你認為在某個時候,市場對你們AI GPU的需求會減少嗎?
黃仁勛:我堅信,我們正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的開端。環顧今日的世界,大多數計算任務依舊依賴於傳統的檢索方式。檢索,意味着當你輕觸手機屏幕時,它會向雲端發送信號,尋求一條信息的檢索。雲端可能會運用各種技術,如Java,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一條響應,最終呈現在你的手機屏幕上。然而,未來的計算將越來越依賴於RAG——檢索增強生成。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框架,它賦予了大語言模型從其常規參數之外提取數據的能力。在這個新的計算範式中,檢索的部分將逐漸減少,而個性化和生成的部分將佔據主導地位。這些生成任務,無疑將由遍佈全球的高效GPU完成。所以,我認為我們正處於檢索增強、生成式計算革命的開端,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成為幾乎所有事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勞倫·古德:最新消息是,你們一直在與美國政府合作,開發符合出口禁令的芯片,並將其運往中國。我的理解是,這些不是最先進的芯片。爲了確保你們能繼續在中國做生意,你們與政府的合作有多密切?
黃仁勛:美國已經確定,英偉達的技術和這種人工智能計算基礎設施對國家俱有戰略意義,並將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我們最初(2022年8月)就遵守了出口管制。美國在2023年增加了更多的出口管制條款,這導致我們不得不重新設計我們的產品。我們正在開發一套符合當今出口管制規定的新產品。我們與政府密切合作,以確保我們提出的建議與他們的想法一致。
勞倫·古德:你有是否擔心這些限制會刺激中國推出更有競爭力的人工智能芯片?
黃仁勛:中國有很多競爭力很強的東西。
勞倫·古德:的確。華為去年推出的Mate 60智能手機因其自主研發的7納米芯片而受到廣泛關注。
黃仁勛:華為是非常好的公司。儘管他們受到現有半導體處理技術的限制,但他們仍然可以通過將許多芯片聚集在一起來構建非常強大的系統。
勞倫·古德:總的來説,你是否擔心中國能夠在生成人工智能領域與美國競爭?
黃仁勛:這項規定的實施,無疑會對中國獲取最先進技術的能力施加限制。這意味着,在技術的賽道上,那些不受出口管制約束的西方國家將可能獲得更多的優勢,從而加速他們在科技領域的進步。對於中國而言,這無疑加大了其技術獲取的成本和難度。從技術上講,中國或許能夠通過聚合更多的芯片製造系統來彌補這一缺陷,但這樣的解決方案無疑會增加單位成本,提高生產複雜度。
勞倫·古德:你們正在生產符合標準的芯片,以便繼續在中國銷售,這是否影響了你們與臺積電的關係?
黃仁勛:不。規定是具體的,這和公路限速沒什麼區別。
勞倫·古德:你説過很多次,在你的超級計算機的35000個部件中,有8個來自臺積電。當我聽到這個的時候,我想那一定是很小的一部分。你們是否在淡化對臺積電的依賴?
黃仁勛:不,絕非如此!我想強調的是,構建一臺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它涉及到眾多組件和技術的融合。事實上,在我們致力於打造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項目中,幾乎整個半導體行業都與我們攜手合作。我們與三星、SK海力士、英特爾、AMD、博通、Marvell等業內領軍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這種合作模式不僅促進了資源的共享和技術的交流,更為我們共同邁向成功鋪設了堅實的基石。當我們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取得突破和成功時,這也意味着與我們緊密合作的這一大堆公司也將一同獲得巨大的成功。我們對此感到很高興。
勞倫·古德:你多久和臺積電的張忠謀(創始人)或劉德音(首席執行官)通話一次?
黃仁勛:我們始終保持聯繫,從未中斷過。
勞倫·古德:你們的對話是關於什麼的?
黃仁勛:這些天我們深入探討了先進的封裝技術,並展望了未來幾年內的存儲容量和計算能力的發展趨勢。其中,CoWoS技術——臺積電獨有的將芯片和存儲模塊集成於單一封裝中的創新方法,成爲了我們關注的焦點。然而,實現這一技術的規模化生產,我們需要新的工廠、生產線以及相應的先進設備。因此,得到合作伙伴的支持顯得尤為關鍵。
勞倫·古德:我最近與一位專注於研發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的CEO進行了交談。我問英偉達未來的競爭對手會是誰,這個人説的是谷歌的TPU。其他人也提到AMD。我想這對你來説不是那麼簡單,但你認為誰是你最大的競爭對手?誰讓你夜不能寐?
黃仁勛:如今整個科技行業都在爭相開發和優化自己的芯片技術,無論是TPU團隊、AWS Trainium和Interentia團隊,還是微軟的Maia項目,以及中國各大雲服務提供商和初創公司,都在這一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這種競爭態勢確實非常激烈,但對我而言,這並不會讓我夜不能寐。
我深知,只要我們團隊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始終保持高效和創新,那麼無論外界的競爭如何激烈,我們都有能力應對。這是我能控制的,也是我始終堅信的。然而,讓我每天早上充滿動力醒來的是,我們必須繼續履行我們的承諾。那就是,我們要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夠吸引所有人合作,共同打造數據中心規模和全棧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的公司。
勞倫·古德:我有幾個私人問題想問你。我曾向ChatGPT問了一個關於你的問題。我想知道你有沒有紋身,因為我打算在我們下次見面時給你紋個紋身。
黃仁勛:如果你紋了紋身,我也紋。
勞倫·古德:我已經有一個了,但我一直想紋更多。
黃仁勛:我也有一個。
勞倫·古德:我已經從ChatGPT那里瞭解了。據它説,在英偉達股價漲到100美元時,黃仁勛紋了公司的標誌。然后它又寫道:「然而,黃仁勛表示他不太可能再紋身了,並指出紋身的痛苦比他想象的要劇烈。」它説當時你哭了。你真哭了嗎?
黃仁勛:有一點疼。我的建議是你在紋身之前應該喝一杯威士忌,或者服用止痛藥。我還認為女性可以承受更多的痛苦,因為我女兒有一個相當大的紋身。
勞倫·古德:如果你想去紋身的話,我覺得三角形可能不錯。誰不喜歡三角形呢?它們是完美的幾何形狀。
黃仁勛:或者紋英偉達大樓的剪影!它也由三角形組成。
勞倫·古德:我想知道,你個人多久使用一次ChatGPT或Bard之類的工具?
黃仁勛:我一直在使用Perplexity,我也喜歡ChatGPT。我幾乎每天都用它們。
勞倫·古德:用於做什麼?
黃仁勛:研究。例如,計算機輔助藥物發現。也許你想知道計算機輔助藥物發現的最新進展。所以你想要構建整個主題,這樣你就可以有一個框架。從這個框架中,你可以問更多更具體的問題。我真的很喜歡這些大語言模型。
勞倫·古德:我聽説你以前曾練習過舉重, 現在還在堅持嗎?
黃仁勛:沒有。我會試着一天做40個俯卧撐,這隻需要幾分鍾的時間。我是個懶惰的鍛鍊者。我刷牙的時候會做深蹲運動。
勞倫·古德:最近你在Acquired播客上的評論火了。當時主持人問你:如果你現在30歲,想着開一家公司,你會做什麼?你説你根本不會創辦英偉達。你對此有什麼新看法嗎?
黃仁勛:這個問題可以用兩種方式回答。而我的回答是:如果我當時知道自己現在知道的所有事情,我可能會因為害怕而不敢去做。
勞倫·古德:你得有點妄想症才能創業。
黃仁勛:這就是無知的好處。你不知道未來會有多難,你不知道會有多少痛苦和折磨。如今,當我遇到創業者時,他們告訴我創業是多麼容易時,我非常支持他們。我並沒有試圖打破他們的幻想。但我知道,在我的內心深處,我想:「哦,天哪,這不會像他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勞倫·古德:你認為自己在運營英偉達的過程中做出的最大犧牲是什麼?
黃仁勛:成功的背后往往伴隨着無數的犧牲和努力。對於企業家來説,這條路更是充滿了挑戰和艱辛。長時間的努力工作,面對外界的質疑和否定,缺乏安全感,心靈脆弱,甚至有時會受到羞辱,這些都是企業家必須面對的現實。首席執行官、創業者和其他人一樣,都是人。當他們在公眾面前失敗的時候,這是很尷尬的。
所以當有人説,「老黃,你今天已經擁有了這麼多東西,你不會再從頭開始了」。但如果我當時就知道英偉達會成為今天的樣子,我還會創辦這家公司嗎?開什麼玩笑?我為此幾乎犧牲掉了一切!
責任編輯:張倩